我好想你為亂世掀起一次抗爭

蘇打綠為電影《小時代》獻唱主題曲《我好想你》,《小時代》是改編自內地著名年青作家郭敬明的同名小說。很流行的曲式,很普通的題材,但青峰就是有本事把它弄得如此痛心、如此催淚、如此迴蕩,甚至如此洗腦。老實說這首歌就算有多好聽,也吸引不到我看這齣充斥內地高富帥白富美演員的電影,但還是叫我深深地投入這首歌「好想你」的意境...

偌大的房只剩寂寞的床,因為你已經離去。自你去後,時間好像都是過得了無生氣,生命也只步向衰老的無意義的過程。雖然在人前裝出滿不在乎的樣子,但我深深感受到,你的離去對我產生微妙的影響...

沒有人,包括你,知道我還是好想你,好想你。但,只能在心裡想,連「我好想你」這念頭也只能收著獨個默念。當一切強烈的思緒都只能在這六尺之軀空轉,而無法向外洩露一丁半點,那種苦無出路的思緒,便形成壓在心中的痛楚。這也許是這首歌讓人聽到痛徹入心的原因...

寫得再好的小說也不及現實一樣戲劇性,每年的年度好戲又再於七月一日上演。就在Mr.和RubberBand獲邀參演「維穩騷」而引起對搖滾精神的爭論之際,一向主打溫情的Supper Moment最近推出了一首充滿日本動畫主題曲氣息的《機械人》,振臂高呼「搖滾,為亂世掀起一次抗爭」「驚動沉睡已久的靈魂」,戰意高昂地使這首歌變成了今年七一的最佳配樂,唱著它和走上街頭一樣有使人流汗的熱血,冒著暑熱流一身大汗,本身就是七一的象徵,為理想為爭取公義而揮灑付出汗水是多麼有型的事(當然還有自覺體重減輕的感覺良好)。

為何我們會覺得自己活得像機械人?為甚麼在某些情況下,我們會覺得自己的靈魂沉睡得太久,是時候要醒來?現代社會中,我們都習慣被灌輸一套既有的生活方式(好好讀書,找份穩定工作,拍拖結婚生子,買樓...),既有的價值觀(例如「發展是硬道理」),甚至既有的情感(例如所謂的「愛國」),我們不被鼓勵發問,只被要求安守本份。但我們漸漸發現,這不是我們理想的生活,因為,我們發現喪失了寶貴的主體性,或者如歌詞說,「被販賣了靈魂」。

主體性或靈魂是很有趣的東西,就算我們的教育從來不告訴你它的存在,但它就是與生俱來的,總在適當時候呼喚你的注意,然後你會為它而戰。我們都希望能夠自由自在地「叫就叫吧笑就笑吧跳就跳吧愛就愛吧」,所以到某一刻我們便發出來自內心深處的吶喊,繼而「為亂世掀起一次抗爭」。過程會流許多汗水,也許會有許多痛苦,但為了有靈魂地活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

醒覺,總在經歷過入迷才產生,正如歌詞所說「沒入迷怎會醒覺」,而從入迷走向醒覺,每個人的時間也不同。今天你勇武地抗爭,但你抗爭的對象,也不是你的敵人,他們也不過是尚迷覺醒的眾生;又或者,勇武的你以為自己已經覺醒,但站在更高層次看,你還是在入迷。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