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季斥測樂壇Facebook文摘

Blog更新越來越少,因為想寫的歌評,除非一寫上千字,否則不如放Facebook。很多歌是喜歡的,但要介紹它好像二三百字已寫完。Blog是留給有深度有長度的文章的,「深度」要花時間挖掘的,偏偏最缺乏的就是時間。有些寫得較有深度的,引發思考的,你有機會在某雜誌裡看到,這要看你的緣了。

但blog比Facebook有一個好處,比較容易搜尋,兩個月前在Facebook寫的東西,已經沉到不知何方;十年前在blog寫的文章,一搜便有。所以,把一些第四季內覺得寫得不錯的樂評文字,結集在這一篇,方便留個記錄。有些打入季內十大的歌的評論,當然留到十大才出現了。


(C AllStar《薄情歌》)最大的問題是,會認真聽這首歌的人不會是歌中所講的薄情郎,而這首歌本來的對象又根本不會聽到這首歌,變成一班對廣東歌還有感情的人在自憐自艾,這感覺實在很差。要表達對粵語流行歌的愛和堅持,一場「黃偉文作品選」裡任何一首歌都比《薄情歌》有效。

Sony策劃的「平原習作」project,向樂迷介紹本地獨立唱作人,一張合輯四個單位各兩首歌。第一下跑出來的是Shandy Gan(顏培珊)的《I Remember The...》,除了是專輯第一首歌之外,那種輕盈的Bossa Nova實在清新可人,有點似王若琳,但比王若琳更甜美。

(Supper Moment《世界變了樣》)嚴格來講只有四句Melody,但有無盡的想像空間,我想我還未摸得透這首歌。最吸引我的反而是Youtube片簡介裡那條水蛇春咁長的合唱名單。

把馮翰銘的專輯《樂章》聽了一遍,主題除了是把古詩詞譜上新曲之外,我想到的是「酒後創作」四個字。我猜馮翰銘最希望得到的評價是:「你真有才華啊,原來古詩詞可以這樣和流行曲結合的」,但大部份作品旋律還是還是差了點。最討好的還是《將進酒》,《一剪梅》也不錯。

(方大同演唱會)第一場嘉賓有你猜到的那個,猜不到的那個是G.E.M,唱得固然好,但交談時重複了至少三次方大同「第一次紅館演唱會」,直到我想起G.E.M比方大同早開紅館個唱為止;獨唱前讚揚方大同的說話更像是俞琤上身一樣,既長氣又像忘了自己身分是方大同的後輩一樣...

(小肥《高登歌》)飛行級,真心覺得水唔是咁抽的,李崚一和小肥也不似是真正融入高登文化,要不然就不會用這麼K的歌唱高登,歌詞也不會不用口語。要玩高登,為何不post旋律上網叫巴絲一人填一句?Video最後竟然不是賜酒,負評...

(謝霆鋒《愛最大》)寫完「謝霆鋒x10」後發現他有新歌了,但得到一份TVB function水平的rap詞,「只有用愛用愛去改變呢個世界」的呼籲相當空洞,「想去嗌就起勢嗌,我哋陣容最浩大」是不會配這樣「輕鬆」的節奏的,對剛溫習完《You Can't Stop Me》的筆者來說對比太大了。

Robynn & Kendy新碟《Sail Away》:唱功明顯比前有進步,能夠更自如地處理不同的曲風,只是就這張專輯而言,大部份歌曲旋律都有欠突出,以致全碟「命中率」偏低

(評JW新歌《Feel the Bass》時發的牢騷)大家不如多post一些真正覺得好聽而這裡可能忽略了的東西,不想再一見到人名已經起了半個「自動導航系統」,然後click進去看,果然是沒有驚喜,大家都是想聽多點好歌,對嗎?

你有多久沒有試過,一個歌手發片你第一時間衝去買(是實物,不是i Tunes),再第一時間回家把唱片放進唱機,欣賞你期待已久的作品?那份期待也成為了唱片的一部份,陳綺貞《時間的歌》需要的不是樂評,而是導讀,是一條讓聽者進入歌者內心世界的鑰匙。

(黃耀明《太平山下》)演唱會開售同日推新歌,初步感覺沒預期中的「一矢中的」,可能旋律較普通。「不好玩到想拜山」第一次聽「kit」一聲笑出來,最到肉的一句還是「越避難越腐爛」,是對「唔鍾意呢度咪移民囉」而不敢奮起爭取自己應有權利的想法,來一個當頭棒喝。一個地方的沉淪,擁有這種思想的人要負很大責任。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