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年一月,當下音樂月報(二):Boyz' Reborn(前名Big Boyz Club)懶人包

不得不佩服黃耀明,《撐起雨傘》獲得叱咤我最喜愛的歌曲,他特意邀請初中生組合Big Boyz Club(今年起改名為Boyz' Reborn)上台一起接受榮譽,更請他們領唱,可謂提攜後進愛惜新一代之最佳示範。

Big Boyz Club這名字本人要到雨傘運動期間他們一曲《催淚彈》才認識(多得《外交政策》網站《Umbrella Movement Playlist》一文提及Big Boyz Club所致),但這隊多數人在2014才認識的組合,其實在2011年已經成立,並且一直有做原創歌曲放上Youtube。

他們的故事也許是網絡時代樂壇新秩序的反映,當我們以傳統思維猜想這組合何時會加入樂壇競逐新人獎的時候,原來他們已在2012和2013分別推出過專輯《我們的男孩之歌》和《男孩革命》。那究竟怎樣為之「加入樂壇」?或者,樂壇其實在哪?他們作為一個case study,有助我們了解今時今日的「樂壇」究竟是甚麼一回事。經過一輪網上資料搜集後,以下是一些關於他們的資訊:

成立日期及經過:
Big Boyz Club於2011年組成,9位成員當時仍然是五年級的小學生,本身來自香港小童群益會馬鞍山東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由義工小組演變成歌唱小組,主腦人物是該中心的社工Eddie Sir(何振賢)。
原創歌曲:
第一首發佈的歌曲為《男孩之歌》, 於2011年3月18日上網,之後陸陸續續推出超過30首作品,初時作品多由Eddie Sir創作,但隨著成員漸漸長大,開始有成員自己的創作。他們更會演奏樂器(彈結他打鼓等等),甚至參與編曲。
歌曲類型:
除了表達對社會問題的看法(例如《催淚彈》),主要是學生切身面對的問題,包括家庭、包括學業、包括成長、甚至包括愛情(例如《這算是愛嗎》),基本上就是表達小男孩的心聲。很多歌有rap部份是另一個特色。
演出:
2012年4月舉辦第一個售票音樂會,已有超過500觀眾;之後在2013和2014年先後在大學會堂(浸會大學)和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舉行大型音樂會,其他大小表演不計其數,最多人看過的,應該是今年1月1日上叱咤頒獎台了。
演變:
2015年1月1日改名Boyz' Reborn,根據官方Facebook專頁,其意思是「有人說"This city is dying" (這城市正在死去),Boyz' Reborn的目標是以音樂令這城市和居住於的人復活過來」,原來的導師Eddie也離開小童群益會,自己創辦「熱血音樂事工」,並繼續擔任Boyz' Reborn的指導老師。另,原有Big Boyz Club長大了,衍生同樣由小學生組成的Big Boyz Club Junior,也開始有新作。

資料後當然少不得評論。因為有人製作Big Boyz Club Playlist,所以可以很方便地一次過檢閱大部份作品,但多數只聽了半首,一來因為沒太多共鳴(以本人年紀,爭氣的話差不多可以做Big Boyz Club Junior的父親了),二來以專業角度他們還是相當稚嫩(特別要留意懶音),就以唱功來說,相信從一隊校際比賽拿優異獎的中學Junior Choir找幾個人,唱得好過他們並不難,而rap詞多數寫得有點疏落,效果不夠緊湊。

當然,你聽這些組合不是為了聽唱功,找專業音樂人寫歌給他們也行不通,因為他們的賣點是少年自己的心聲,就算多稚嫩也是他們成長的一部份,況且以他們的年紀,能夠作曲填詞編曲彈樂器兼寫出來的歌有想法有見地,已經很了不起了(各位想想自己12-15歲時又能做到甚麼)。有些人唱得不夠好,你想批評他;有些人唱得不夠好,你是會想幫他,希望他們改善。今日的Boyz' Reborn還有很多進步空間,但你永遠不能少看他們的潛能。對他們的支持者來說,見證他們長大(包括變聲),本身已是最有滿足感的一件事了。他們改名後的新作《時代感召》剛剛推出,大家聽聽他們進步了多少?

參考資料:
Facebook專頁(截至2015年1月26日約9100個讚) https://www.facebook.com/boyzreborn
Big Boyz Club Playlist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D5AE5A5F7329ADE2
有關Big Boyz Club的原創音樂 http://johnsonyung79.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4236264
蘋果日報訪問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50105/1899134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