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音樂2021第四季新歌總評


第四季,可謂《玻璃心》一出,誰與爭鋒。不誇張地說,這首歌既奠定了黃明志的亞洲天王地位,也是將來值得載入史冊的一曲。大家對一些存在已久的野蠻人行為已厭惡多時,但要不是為了利益繼續沉睡,就是敢怒不敢言,終於有人走出來當頭棒喝,自然引起大眾共鳴,要不是也不會短短六日YouTube突破千萬點擊,不只港台星馬位居熱門前列,遠至澳紐歐美都榜上有名。驚喜的是合唱的陳芳語,一直的印象還停留在那首我覺得很難聽但不知為甚麼紅到發紫的《愛你》,最近才知道她是澳洲人並因在內地發展時不愉快的經歷而放棄該市場。她參與了這首歌令我對她完全改觀。

天王起,天王落,所講的有王力宏(據說他把台灣公投打趴了?),也有李雲迪(出事同時是瀋陽死傷慘重的大爆炸),要不是李雲迪涉嫌嫖娼事件我也不知道這1999年蕭邦鋼琴大賽冠軍早已「轉型」成為唱歌跳舞的綜藝藝人,再發現他參加那《披荊斬棘的哥哥》跟梁漢文張智霖還有林曉峰等一眾「大灣區明星」唱粵語歌,想起當李雲迪彈著蕭邦名曲在國際舞台獨領風騷時,林曉峰還是在《超級無敵獎門人》和曾志偉插科打渾,20年後竟然兩人同台唱廣東歌,中國真是一個詭異的國度。

林海峰推出了《返鄉下耕田啦你》,逃離高壓城市回歸大自然可能才是真正的披荊斬棘。作曲的Before the Night Ends是同為商台DJ的梁子,旋律和編曲聽起來令人感覺舒輰和減壓。香港人一直都活得太壓抑了,「新聞報告,儘快熄機」,不知說中了幾多人的寫照。離開是斷捨離之一,回歸「日日農務,本土氣味」,世界原來可以很寬廣,空氣也舒服很多。最後一段的歌詞是全首歌最精彩之處:

某夜裏 刮暴雨十七級風 乜都冧哂 全部冇哂
要大喊 我哋要為這片地 明天
去學會 放下快活小種子 一鼓作氣 傻大笑地
種下一棵菜 要望天打掛

如果沒有這一段,首歌很容易變得把農耕生活浪漫化而脫離現實。但最後一段令整件事完整了。沒有一種生活方式是沒有挑戰的,十七級風可以是天災也可以是人禍。心血全泡湯,大哭一場又何需顧忌?因為我們愛這片土地愛得太深。哭過後重新打拼,繼續耕耘,一棵菜沒有,便種下一棵,上天總會有祂的安排。

林家謙引起搶購潮的新專輯《SEVEN》歌名全為七個字,最遲曝光(也是最早曝光?)的《在空中的這一秒》成為了最愛之一(跟《時光倒流一句話》有得比)。可以說是「最早曝光」,因為它本來是2017年楊千嬅的《余春嬌》,時至2021年林家謙收回重新制作,繼《聽風》之後再一次讓人飄進半空,飄浮的幾分鐘便是讓心靈得到療癒的時刻。同樣是舊曲重造,今季有另一首十大是王菀之《倒數》,原曲《時間之光》更遠自2002年鄭秀文《Wonder Woman》專輯,伍仲衡以原裝歌詞原裝demo歌手重新制作,王菀之的歌聲依舊動人。

(重溫:聽王菀之/伍仲衡《仍然記得嗰一次》迎接新生活開始)

這季怎能不提C AllStar?《人類世》是近年少有完整的概念大碟,從頭到尾聽有故事,個別聽也有好幾首上乘佳作。概念包裝成人類與生態、星際、宇宙,但經歷這兩年變遷與離散的香港人自然會有共鳴和感觸之情,又是一場以心傳心的體驗,四人再次合體的歌聲也帶來了不少溫暖和慰藉。《共同望銀河那時》令人聯想起《后會無期》,在山上遙望遠方等待日出,總想對不得不離開的和決心(或被逼)留下來的人致以祝福;《相濡以沫》有電影大片格局,「前面會地震,沿途有海嘯我招架」,勾勒出大時代大危機之下挺身維護愛人的決心;《時輪》也是大片格局,最後一句「准我長埋地殼,令這土壤鋪上前人踏過足跡...」加上outro更像是劇終暗示現實的黑暗終會走向令人期待的光明,令人十分感動。原來作曲人劉卓軒本來的demo取名《唯一出路》,而最終製成品既帶著原曲的情感,也做得更宏偉和更有盼望。

今季十大有Gareth T.(湯令山)和林奕匡,兩人的共通點是今年都為姜濤寫過歌。雖然一再證明Gareth T. 唱英語遠比粵語適合,但《勁浪漫超溫馨》是一聽鍾意的意外驚喜,浪漫動人的音樂配上市井草根的口語,似乎比一般cantopop曲式更適合Gareth。黃偉文的歌詞無厘頭得來又幾冧,「銀行存款等如零,窮鬼點談情,寒酸炒冷飯,我會比三粒星」,好一個諧趣情節;「你使乜心急帶我去日本,銅鑼灣夠有五十隻綠茶」,令人想起疫情最嚴重時依然爆滿的Don Don Donki。林奕匡入選的是《解答》,如果主題是哲學思考,這歌應該是來了一場哲學輔導,讓受傷又困惑的心得到一種釋懷。

不是朋友提醒也忘了達明一派演唱會有網上通行證,讓「今天世上所有地方」的朋友參與,新歌《我的男朋友》相比早兩三年的歌,開始沒那麼沉重,有點回復當年的瀟灑,「安心出口」「安心出走.」「安心出手」「安心出醜」,人所共知指向何事,點題清脆俐落得叫人會心微笑,一個「安」字,帶來了多少苦難和破壞

岑寧兒《勿念》跟《風的形狀》一樣是移民潮下的故事,我喜愛《風的形狀》的詩意多些,《勿念》乍聽聯想起前人評論陳詠謙寫詞如Xanga,閒話家常得有點瑣碎,但越聽越有味道,「閒話家常」本身在分隔異地的親人來說原來已是彌足珍貴的小確幸。

本季另一話題作是MC $oho & KidNey《Black Mirror》,既崇拜又暗寸地rap出Mirror紅爆全港的現象,還有羅莽師傅MV演出,聽起來就是爽,往後人們也會記得這不平凡的2021年有過這一段瘋狂追星的歷史。想起農夫2010年的《韓國勁舞權》,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當年是諷刺韓星氾濫,今日話題回歸港星,也可算是香港樂壇復興的一個啟示。

這季十大也考慮過馮允謙《冬日寂寞考》,是他日趨成熟的風格;容祖兒的新專輯竟然也有「寶物沉歸底」的現象,最後出場的《辛苦你了》和《明天見》兩首徐繼宗的作品都簡單而稱職地帶出自我勉勵的意識;黃淑蔓《致未來的我》由寫《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的徐沛昕作曲,副歌很易讓人記住;炎明熹跟胡鴻鈞合唱的《愛是帶種缺陷的美》我也覺得不錯,反映炎明熹是有唱功、不止能放也能收的,也沒有《真話的清高》明顯年齡不符的突兀。

今年是少有地年度第一到這一刻還未能敲定,有四五首歌可以列入考慮,當中也直接跟第四季排名掛鈎,所以決定把懸念留到最後一刻,《玻璃心》《返鄉下耕田啦你》暫時是本季雙冠軍,到年終公佈20大才分高下。在英國這邊適應不錯,似乎可以提早在英國時間12月31日公佈年度總結,看完,再看叱咤。

第四季最喜愛新歌排名: 
第一/二位:黃明志/陳芳語《玻璃心》
第一/二位:林海峰《返鄉下耕田啦你》 
第三位:林家謙《在空中的這一秒》 
第四位:C AllStar《共同望銀河那時》 
第五位:Gareth T. (湯令山)《勁浪漫超溫馨》 
第六位:王菀之《倒數》 
第七位:岑寧兒《勿念》 
第八位:C AllStar《時輪》 
第九位:達明一派《我的男朋友》
第十位:林奕匡《解答》

聽王菀之/伍仲衡《仍然記得嗰一次》迎接新生活開始

《大笨鐘》MV截圖

聽著王菀之(Ivana)重唱《小手術》,心想這麼好聽的歌怎麼沒有出現在任何一屆的20大裡(順帶一提,每年20大的playlist本blog主還有不時重溫),翻查紀錄原來是在2015年上半年的第十位,到最後全年20大不入,當年是這樣說的

這個小手術是在心中切除像毒瘤一樣的舊情,乃長痛不如短痛的實現。可惜的是,無論制作如何精美,在這每天都是大時代的環境下,兒女私情總顯得有點離地,也許是生不逢時吧...

2015上半年的大時代,是雨傘運動退場到政改風波變成「等埋發叔」的鬧劇。如果當年是時代很大,大家顧著看新聞忽略了兒女私情的話,今日應該是時代很大,但大家已經不願再看新聞而唯有埋首追星等各種小確幸吧。

《小手術》不是王菀之作曲,作曲的是伍仲衡。伍仲衡疫情之下因為網上直播意外爆紅,由有點知名度的作曲人變成人們「大師」前「大師」後稱呼、開了兩次演唱會還有巴士車身廣告的紅星,有趣的是兩人相識超過20年,當年未出道回港做暑期工的王菀之認識了剛出道的伍仲衡,還為他唱了不少demo,更受他鼓勵參與2000年CASH流行曲創作大賽(結果王菀之拿了冠軍伍仲衡只得第二!)之後入行做作曲人繼而做唱作人,在王菀之近半淡出時幸好有人氣急升的伍仲衡和這段超過20年的友誼,產生了《仍然記得嗰一次》這個翻唱Project,王菀之不知幾多年沒有推出一張完整的專輯了。

專輯上半部是翻唱伍仲衡為其他歌手創作的作品,《倒數》是將近20年前鄭秀文《時間之光》的原裝demo版,年輕而失戀的伍仲衡包辦填詞,當年的demo也正是王菀之主唱,再加上《時間之光》本身的傳奇(當年鄭秀文倉底side track近十年後C AllStar安仔拿來翻唱最後再和鄭秀文合唱一次),作為專輯主打合理不過。現在聽覺得《倒數》比《時間之光》更為完整也更為觸動,跟王菀之的功力有關,也跟伍仲衡的切身感情有關。

聽《想愛你》時對原唱沒有印象,原來原唱是鄭中基,更驚喜的是這新版本對原版作的重大顛覆,由原來幾個人在K房rock住吶喊宣洩感情變成瑟縮在房間的天使之音低聲吟唱,「想愛你夜深中突然心痛過」,心痛也可以有不同的層次演繹。

《餘震》王菀之翻唱張敬軒的歌已經是第三次了(之前有《酷愛》和《迷失表參道》),但每次都沒有甚麼好下場,總是平平無奇;《人魚の夢》是《愛一個人原來不易》的日語版(填詞的是日本歌手石井聖子!),這首歌由CASH參賽的彭海桐到正式發行的李彩樺終於輾轉落到王菀之手上,算是還了兩位喜歡日語的音樂人出日語歌的心願吧;《流淚眼望流淚眼》是真好聽,王菀之唱歌有多好其實也不再需要以這首歌證明,提醒我的反而是容祖兒全盛時期有幾多好歌,當年以為只是fans吹奏,今日發現原來都是真的經得起時間考驗。

下半部是翻唱經典金曲,《仍然記得嗰一次》伍仲衡開金口合唱,比live聽到的伍仲衡好了不少,而又真的幾似許冠傑;《心債》《儂本多情》《假如讓你吻下去》都是挑戰巨星的嘗試,先天性吃力不討好,但編排和演繹也恰如其分,比較驚喜的是《假如讓你吻下去》中間的二胡伴奏;《當世界無玫瑰》是最令人心動,感覺關淑怡的原唱是女強人心聲,王菀之是被逼加班的秘書小姐心聲,有力媲美甚至超越原唱。原來同時期梁詠琪也翻唱,對照之下那版本簡直是扮工人士。

會寫這篇文章,除了因為這張專輯真心好聽想推介,也因為想把移居英國的第一篇文章留給王菀之。始終,她是本blog主最喜歡的女歌手,又難得在人生重大轉折期,聽到她的新專輯,在收拾行裝的日子,在英航班機上的晚上,也是有這專輯陪伴。人在異鄉還能多貼近中文流行曲的趨勢真的很難說,說不定這裡改為分享聽英國音樂心得,或者粵語流行曲的基地有日要搬來英國呢,現時唯有藉著(仍然是)無國界的科技遙距接觸(例如遙距投選「叱咤」我最喜愛獎項,今年男女歌手投了張敬軒王菀之,簡直感覺時光倒流,是組合投了豪腎才讓我回到現在),見步行步罷。


人生經歷重大轉變仍能維持這個園地自由寫作(甚至可能更自由)實在值得感恩,話雖如此,有些日程還需調整一下給自己多點時間處理自身事務,所以今年年結(第17年了)將由一向的12月26日延遲一週至2022年1月2日發佈,第四季季結將於12月22日左右推出。

當下音樂2021第三季新歌總評


姜濤的《Dear My Friend,》在YouTube上架的當天,內子在家loop了它一整晚盛讚好感動然後不斷叫我寫文推介這歌,結果還是太忙去到季結也沒有寫,還好她並沒有迷MIRROR導致婚姻破裂。感動是因為唱的是有血有肉的真人真事,算是對廣大粉絲活生生的一課生命教育。也注定了這首歌再紅也不會是《蒙著嘴說愛你》有十幾廿個歌手輪流翻唱,而只會是姜濤一人獨有

這一季的話題還是MIRROR,他們還能紅多久是難以預測,但這一切不確定的社會環境中基於「而家唔追唔知之後有冇得追」的心態,短期內他們只會更紅。一眾鏡仔新歌當中,本blog主心目中今季跑出的是柳應廷(Jer)兩首,《砂之器》以輪迴、母子為前世情人以及「零極限」為題,都是小克最擅長的題材,也引來YouTube不少網友留言分享每家那本難唸的經;另一首《神奇之路》也是跟媽媽有關(以蘇樺偉為題材的電影《媽媽的神奇小子》主題曲),不只一位朋友(都是家長)對電影給予「由頭喊到尾」的評語,我沒有看但只聽歌一樣感動。有趣的是看「論盡音樂」和「私家音樂」,一個說Jer唱得不夠爆,一個說Jer唱得太爆,而我只覺得「港版林宥嘉」竟然有唱得像蕭敬騰的時候(尤其是「唯有再追」一句),以這歌來說,恰如其分呀,你說它不上相同詞曲作者同是電影歌曲的《差一點我們會飛》,我不敢苟同。

試當真的MC $oho & Kidney兩首歌成為了「現象級」大熱(我也是剛剛知道兩人原來是《無限斜棟有限公司》的編劇),《係咁先啦》以80年代disco音樂為背景,隱喻移民潮下走與不走的矛盾,聽disco聽rap歌聽到有深深的憂傷,難以想像但時代讓它成就了;《跌嘢唔好搵》夠Chill夠無聊但內裡既有人生哲理也有科普基礎(當然在說「雙縫實驗」那一段),早在股市大跌時已見有人以此抽水,直到女警墮海更增添話題性,看來他們有力在年終的投票獎項與MIRROR眾星爭一日之長短了。

第三季方皓玟開了四場演唱會,出了三首新歌,最喜歡的是下筆時點擊率最低的《漫漫碎》,來自金馬獎提名最佳動畫短片《極夜》片尾曲。面對很多失去、離別、哀愁的日子,聽著它有種被療傷氣場包圍的感覺,像在空曠的荒野中聽到的回音,不知那是神的聲音還是來自自己感悟的心聲。

岑寧兒與林家謙,未聽已令人期待,慶幸的是兩人合作的《風的形狀》陳詠謙寫得出奇地好的詞,配得上旋律和演繹上的詩意,也準確地說出了這時代很多人飄泊不定的狀態和感覺。原來,飄泊不定反而代表有著無限的可能性,因此這歌能鼓勵人們勇於踏出前往未知的一步

近年大躍進的陳蕾這季推出三首歌,天星銀行廣告歌《凡星》走的是有點日系正能量的風格,對曾簽約日本公司的陳蕾這風格自然得心應手,「誰都可發光,只要找對地方」一句,既搶耳又振奮人心《沙門》更是令人驚艷,民族風的編曲、富含佛教哲理的歌詞,還要忽然來一句朱哲琴或薩頂頂上身的唱法,越來越像最有創造力時期的王菲(這一兩年的王菲則不談也罷)。除此以外,也想起《滿天飛》《為甚麼》時代的胡蓓蔚。第一季時談《大樂》說吳林峰唱歌有點像吳浩康,竟然最近Music Panda找來兩人「雙吳會」,讓我也建議Music Panda找陳蕾和胡蓓蔚crossover來個「雙豹會」吧,應該會很好聽的。

第三季也是歌神張學友再度活躍的一季,活躍得令部份口痕友懷疑他是不是繼雷曼兄弟後又在恒大損手了。開金口和Gin Lee(李幸倪)合唱新歌、在港姐競選擔任表演嘉賓、更陪了觀眾渡過難忘的一屆奧運(我還記得大約是何詩蓓贏了第二面銀牌後香港開電視每去一次廣告都播一段《堅持的意義》,有時還不只一次!)。雖然《日出時讓街燈安睡》有點「傳統」得可以和《相思風雨中》《長流不息》接著播,我還認真覺得好聽(可能是年紀大了的徵兆),兩人唱得好之餘我更喜歡林若寧的詞,「向上爬,加油已加油夠」,喊過無數加油但世事不似預期,只能「牽掛時牽掛,放下時放下」,不失為撫慰人心之歌

新人驚喜之作有張蔓姿《深夜浪漫》,有一個令人想起懷舊歐西流行金曲的bass,張蔓姿輕聲地唱聽來性感,明明是IG WhatsApp(冇死機)年代的少女在床上拿著手機和另一端的對象曖昧,感覺卻時光倒流到母輩少女時期打轉盤撥號電話在床上煲電話粥的年代。

黃妍跟Kendy Suen(孫曉賢)也儲夠了歌在第三季推出專輯,黃妍最後曝光的《輕盈》和《我沒有歌》在專輯中都是比較出色的作品(個人最愛還是年初的《天光前》);Kendy獨立發展後作品明顯比以前更有深度(連訪問也找《哲學有偈傾》的大師兄李敬恆對談!),也和黃妍一樣「寶物沉歸底」,最後出的歌(包括年初的《白眉》)最好,《無名故事》前奏一起的結他,那種暗黑令人想起盧凱彤的風格,大城中每一個看似平凡的人都可以有不平凡的故事,可能茶樓那洗碗女工本來是個舞蹈家呢,「是我的,卻非我,這小故事」,或者是說從觀看每個人的故事,也可以看出自己的故事吧。如是者本季十大,小克填詞的佔了三首。

第二季末推出的RubberBand《Ciao》,再現《未來見》魔法,初聽時平平無奇,但可能是越來越鮮活的切身體驗之下,對這首歌的感覺越來越深,甚至自動在腦海展現機場送別在閘口揮手落淚的畫面,「說了再見,約定再見,就會再見」,成了大家的承諾,結果還是選了它成為第三季的第一位。

第三季最喜愛新歌排名:

第一位:RubberBand《Ciao》
第二位:MC $oho & Kidney feat. Kayan9896《係咁先啦》
第三位:岑寧兒《風的形狀》
第四位:方皓玟《漫漫碎》
第五位:柳應廷《砂之器》
第六位:陳蕾《沙門》
第七位:Kendy Suen《無名故事》
第八位:陳蕾《凡星》
第九位:張學友/李幸倪(Gin Lee)《日出時讓街燈安睡》
第十位:柳應廷《神奇之路》

當下音樂2021第二季新歌總評


第二季,第一位我選Serrini《I'm Fine, Thx》在這個沒有幾個正常人認為是fine的世道,一句「I'm fine, thx」代表的可以是敷衍,可以是強顏歡笑,也可以堅持要過得好的承諾。在80年代風格的舞曲之下回歸燦爛的年代盡情起舞,「亡命未曾結束,你那天連日為誰痛哭」可能令你有不少聯想,「哭笑有沒有用」接著的「有」是巧妙的affirmation,但不及接著的「碰」一字蘊藏的霸氣,去到outro仍然不捨得音樂停,總是覺得outro fade out之後應該要接Rickroll,其正式歌名《Never Gonna Give You Up》原來也是相當應景。重溫金曲時發現,Rickroll的點擊率原來快到10億了。

Serrini也寫了一首《先哭為敬》給鄭欣宜(作曲的還有Him Hui),這首黃偉文打造成《傾城》續集的作品,漸漸令人感到有Song of the Year的勢頭。一段世紀之戀去到曲終人散(你也想到結束的當然不只是一場劇或是一段感情了),它既有大時代下的悲壯,也有愛得深刻而不捨的感情,要唱得夠「爆」,也能夠做到細膩,實在想不到有第二位歌手可以比鄭欣宜唱得更好(Serrini當然也不能,那形同「自爆」的合唱版可見一斑)。本季另一話題作是C AllStar《留下來的人》,相信你也不難理解說的是甚麼事,原來它和《先哭為敬》一樣都是何秉舜編曲。都是一向C AllStar合體的高水準,動聽、動人,也在一定程度上回應社會氣氛。

因為王嘉儀跟周耀輝與Asia Art Archive合作的《留念》計劃帶來六首相當高質素的作品,現在終於懂得欣賞王嘉儀了,這次在一向的型格之上增添一些女性溫柔,變得很符合canto-pop的口味,暫時最喜歡的是讓你想起「寫信師」在信中閒話家常的《信心》和感覺清風送爽的《雲泥》,之後帶點哲理的《故我》、窺探親人秘密的《親親》也不錯,連同年初為台灣女同志網劇《親愛的天王星》創作的主題曲《一切心神恍惚之間》也是值得推介的作品,兩首以上入年底20大不難,今年有望大豐收。

(重溫:王嘉儀《留念》:由港版FKA Twigs到港版陳潔儀)

有些在第一季尾才出街的作品也撥入這季了,其中包括陳卓賢(Ian)《DWBF》,歌是方大同風格,而Ian本身聲線似陳柏宇,組合起來也是很清新舒服,看到Music Picks專頁品題這歌一句「希望這首歌能讓更多年輕歌迷認識方大同」,提醒我們這一代人真的開始老餅了;不怕尷尬地說我其實喜歡YOLO《選擇困難》,功勞是屬於包辦曲詞編監的李拾壹,音樂的活力繽紛比起當年九人Cookies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歌詞也言之有物,「清一色的現在,經得起風浪但沒法去變改」說出年輕一代的困難;我喜歡這一句「Take a leap of faith and place your bet. Would you? Baby, you had enough」 ,人生總有提起勇氣下注的一刻,氣場也很配合這女團起的名字YOLO - You Only Live Once。

MIRROR當然繼續相當活躍,也越見大將之風,新作《BOSS》有種一直跳舞停不下來的活躍;為ViuTV唱歐洲國家盃主題曲《The Beautiful Game》是久違了讓人興奮的足球大賽主題曲。同期推出有Dear Jane《聖馬力諾之心》,可謂非正式歐國盃歌曲(或者是下屆外圍賽之歌?)運動白痴如黃偉文寫歌詞也以足球為題材(歌曲取材自被大炒當食生菜的歐洲小國聖馬力諾國家隊),只能說世界真變了。歐國盃因為強尼ERROR的第三聲道翻出了一首陳年舊歌,如果像流行曲寫credit,我會寫「劉舜文feat. 強尼、何凱婷《耶耶托利Yeah Yeah Yeah」,那是(1) 有線《開心看足球》節目劉舜文每週創作足球歌之一; (2) 強尼效力有線做劉舜文陪襯的年代; (3) 耶耶托尼仍在巴塞羅那,球王美斯仍是「弟弟(DD)」的年代,193在節目中翻這舊賬令該片再度熱播,但要衝破30萬點擊推出強尼+ERROR版本,還需各位網友努力(題外話,根據東方舊聞,耶耶托尼的身高剛好就是193cm!)。


第二季還有些樂隊作品值得品題,ToNick《離散序》是很多快將面對離別的人的心聲,Per Se《孤獨之塔》唱出和關心的人分隔兩地不知音信只能盼望的情緒;The Hertz《漂流號》唱出如同身處太虛的孤寂、R.O.O.T.《宜蘭食雪糕》輕鬆的調子唱出驚動全世界大事的隱藏訊息(看YouTube留言就知是甚麼事)。這些樂隊在早幾年要不是還未出道,就是難以跟當紅的Supper Moment或RubberBand相比,始終vocal還是重要的。但近年發生這麼多事,發現原來能夠唱出人們心聲,回應時代,比歌藝重要太多,要不然Supper Moment就不會由紅館秒殺變成九展還有折扣票了。

第二季最喜愛新歌排名:

第一位:Serrini《I'm Fine. Thx》 
第二位:王嘉儀《信心》 
第三位:王嘉儀feat. Alan《雲泥》
第四位:鄭欣宜《先哭為敬》
第五位:陳卓賢《DWBF》
第六位:王嘉儀《故我》
第七位:YOLO《選擇困難》
第八位:C AllStar《留下來的人》
第九位:ToNick《離散聚》
第十位:王嘉儀《親親》

無話可說,唯有念佛


早前上一個Berklee College of Music的網上課程《Music for Wellness》,老師建議我們製作幾個專屬自己的playlist,其中之一是靈性(spiritual)音樂。這個課程有很多功課我都沒有做,但想藉此機會整理一下常用的佛教唱誦。在無話可說的世界裡,唯有找些方法給自己片刻心靈平靜,暫時緩和一下強烈的情緒,也希望給予世界一丁點良善的祝福。

首先是最傳統的「南無阿彌陀佛」,只有兩句,重複又重複。我試過在work from home時開著這12小時版本作背景音樂,分幾天由頭聽到尾,就像一趟靈性長征;梅村(Plum Village)英語版的「南無觀世音菩薩」(Namo Avalokiteshvara)聖號是我的最愛,很多同修聽這唱誦聽到淚流滿面,的確能讓我們從痛苦中得到釋放;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Om Mani Padme Hum)也很好用,傳統的版本是最容易跟著唱誦的,應該是來自這個在KKBox找到的版本,有KKBox的可以用來loop,用來聽的推薦馬來西亞佛曲歌手黃慧音充滿靈氣的六字大明咒「Cosmic 宇宙篇」,非常適合單曲循環淨化心靈和空間;要淨化空間也可以用黃慧音另一首「大悲咒」;最後少不得《心經》,粵語有林敏驄譜曲無數歌手演唱過的版本(例如梅艷芳張學友),想聽英語版有梅村的《The Insight that Brings Us to the Other Shore》,或者聽早幾年大熱、日本僧人藥師寺寬邦的日語版(最近發現他弄了個一小時循環版本還說明是「作業用BGM」!)。

分享完畢,又是時回去念佛了,第二季季結再見。

王嘉儀《留念》:由港版FKA Twigs到港版陳潔儀


老實說,雖然王嘉儀(Sophy)早在2017年已經是「香港樂評選」年度女歌手,但作為評審之一的我一直對她不大感興趣。上屆(2020)王嘉儀憑國語專輯《殘》再獲提名,也是沒有我的份兒,雖然聽了還不錯。但今年和周耀輝包辦創作的《留念》計劃的六首新歌,對我來說反而是個大驚喜。

留念》是周耀輝擔任亞洲藝術文獻庫(Asia Art Archive)駐場藝術家期間的一個project,過程是六名年輕藝術家從夏碧泉檔案庫中超過600箱藏品中擷取靈感創作六件藝術作品(包括手工書籍、繪畫、錄像、動畫和數碼圖像等),周耀輝連同王嘉儀基於這六件創作再寫出六首歌(嚴格來說是「三次創作」),並為六首歌拍攝MV。

特意重聽王嘉儀之前好幾張樂評界相當叫好的專輯,確認自己不是以前走漏眼了,而是這次真的有點不同。是甚麼呢?是題材特別有意義(但之前的作品已經表現出很有想法了)?是填詞人由王樂儀換上她的師傅周耀輝(也不是,差距絕對不是Dear Jane主打歌由陳詠謙換上黃偉文那麼大)?結論是vocal真的不同了,王嘉儀在一向的西化自信和有性格加上了一點甜美和女性溫柔,就像在FKA Twigs(「香港樂評選」評審們品題王嘉儀時不時拿來相提並論的英國R&B女歌手)之上溝了一點陳潔儀的性感誘人,馬上變得很合canto-pop聽眾口味的感覺。

《信心》所指的是「仍舊想寫信的心」,寫信本是一項失傳技術(所以連創作者也把情侶間寫信的idea轉化成Whatsapp聊天紀錄」),但近來因為「寫信師」的興起增添了多一重意義,在只有鋼琴伴奏之下進入寫信師的內心世界;「誰在半夜想寫好夢,誰在午後想寫清風,而我在此刻寫下,其實太多寫不到」,重現了一個人對著紙筆有些東西很想寫又不知怎下筆的境界。

《雲泥》有種清風送爽的感覺,王嘉儀一開口「星光染我衣袖,風吹十塊葉吻在我口」是既有一直的自信也有以往少見的性感和甜美,featuring的Alan其實是Asia Art Archive的前員工,除了帶王嘉儀參觀夏碧泉檔案庫也順道獻聲,區區幾句已令故事變得豐富,就如雲彩、泥塵、花朵、蝴蝶的自然從來不是誰的獨腳戲,而是一場又一場的互動。

《親親》說的是兩代親人之間各自收藏的秘密,用上神秘色彩的trip hop是最適合不過,王嘉儀就像個播音員用經典電台腔說帶著懸疑的故事;《無覓》除了令你想起盧覓雪之外,也令人有在未知的叢林中走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山盡處,雪向樹幹吻下;海窮處,浪送堤岸一束花」,實在是太有詩意了。《故我》包含故居的我、「依然故我」和「我思故我在」,在電音之中思考哲理,「明明是今生今世找未來,原來是三生三世於現在」,是頗有佛家意味的領悟,發現過去現在未來都呈現於當下一刻,也許就不用再汲汲營營地為將來擔憂苦惱了;《開窗》一如以往的有型,而且感覺歌中寫的不只是推開窗打開眼界這麼簡單,而是有種類似開悟的描述。

這個art project帶來了六首好聽的歌,令我開始懂得欣賞王嘉儀(甚至想重溫當年一集也沒看的《超級巨聲》溯源一番),認識了亞洲藝術文獻庫,更認識了夏碧泉這位由二手藝術雜誌書籍自學成才,涉獵版畫、雕塑、攝影和收藏的傳奇藝術家,他的故事也很代表昔日香港那種靈活又努力奮鬥的本色(參考一下楊秀卓介紹夏碧泉的文章)。後來也發現原來王嘉儀最近也當上了podcast主持,在Clockenflap Music網站上有節目耳目染,第一集就請了王菀之當嘉賓,值得繼續留意。

用Tableau Public展示《當下音樂》歷年20大年選的數據分析

本blog主的本行是數據分析(老實說這「本行」也是近年的事),日常工作都會用上一款名為Tableau的工具製作數據圖表(data visualization中文怎樣譯?數據可視化/數據視覺化都太過「翹口」),其免費版本Tableau Public讓任何人製作圖表放到其網上平台,其圖庫有世界各地的用戶展示他們精心製作的互動圖表,一般人可欣賞藝術兼吸收資訊,Tableau玩家可從中偷師獲取靈感。

作為使用Tableau都有好一段日子的用家,本blog主也想參與網上分享數據圖表,想找一些跟自己和香港有關的題目,第一炮選擇了本blog每年20大的數據製圖,分享到Tableau Public之餘也在此和大家分享。

一・基本統計

320首入選歌中,女歌手佔110首,剛好多男歌手一首,另有79首組合和22首合唱。粵語歌佔大約四分三,16年共有118歌手單位有歌入選。有190為主唱有參與作曲填詞的唱作作品,約佔六成。

二・每年主唱類別分佈

最特別的是2013年,男歌手只佔兩首,有11首為組合作品。剛過去的2020年有4首合唱入選20大,是最多的一年。

三・每年語言分佈

最多國語歌的是2013年(當年陳綺貞四首入選,蘇打綠三首),最少的是2015年只有一首(程璧《春分的夜》,當年是第二位),暫時未有一年20大全由粵語歌包辦。

四・每年入選歌手數目

2006和2020年有超過20位歌手入選,因為有合唱歌的關係。而2006年沒有歌手擁有多過一首入選歌。

五・每年唱作比例

2012和2013年的二十大各有17首是唱作作品,最少唱作作品的是2007和2015年,只有八首。

六・歌手排行

陳奕迅還是擁有最多入選歌的歌手,一共18首,其次是15首的方大同和14.5首的王菀之,但王菀之有7首成為年度前五,是眾歌手之冠。C AllStar入選13.5首,但只有一首打入前五。林二汶+盧凱彤+at17一共有25首入選歌,比陳奕迅還多。

七・作曲人排行

方大同以15首唱作作品加三首為其他人作曲的作品成為作曲人之最,之後是王菀之15首,盧凱彤、馮穎琪和Eric Kwok各12首。

八・填詞人排行

林夕以33.5首歌小勝黃偉文的30.5首,周耀輝27.5首歌之中前五佔了10首。陳詠謙13首入選歌成為第五大填詞人,但入前五者一首也無。

九・編曲人排行

方大同以16首成為最多入選歌的編曲人,僅以半首力壓馮翰銘,第三的Jerald佔11.5首,Jerald + Eric Kwok + Swing則共佔21首。

有興趣的網友可以按此連結查看整份圖表,在某些地方可以把mouse pointer移到圖中適當位置顯示更多資訊。

當下音樂2021第一季新歌總評


過去四年(2017-2020)本blog全年的文章數目分別為7、6、8和6篇,但今年光是第一季,連同這篇季結已是第五篇文章,是因為棄用Facebook專心寫文以至產出多了,還是樂壇再次變得有趣了?(有人說是因為結婚了,這我不願置評)。

這一季樂壇已經有很多有趣的話題,「音樂永續」計劃的113首作品是其一,真正出色的翻唱作品無幾多,我心中排第一的是首純音樂(MLTK/TRAK《四分三日》),第二是以Big band改編的賀年歌medley(《風行五星賀新年》)。或許這個計劃對樂迷最大的價值,是認識一些之前沒有聽過的音樂單位,如果藉翻唱歌做出知名度,可以留意他們其他作品(歡樂地唱「陪伴我的白貓剛去世」那個不算)。

(重溫:終於聽完113首「音樂永續」系列作品...)

第一季首二選結果都是來自張敬軒《Brightest Darkness》專輯的《見或不見》和《俏郎君》,年頭好一段時間都把張敬軒新碟從頭到尾聽,由2019已曝光的到最近才面世的歌都有,香港已變了很多,但這張橫跨兩年的專輯卻感覺完整。《見或不見》的中西樂合璧令人想起香港令人著迷的特色,《俏郎君》談價值觀不合以致感情維持不下去的痛苦,或明或暗地切中時代。

(重溫:張敬軒《Brightest Darkness》:衝擊金滿貫)

林二汶和伍仲衡藉著演唱會解封之際同期開騷,各有捧場客。兩人都是有點意想不到地在2020大紅的音樂人,其實伍仲衡曾經為at17寫過一首歌,結果兩者演唱會皆沒有唱,有點可惜,那是個人2008年全年首選、當年自家CC Music Chart八星期冠軍的《Over the Rainbow》。林二汶演唱會現場去了,觀後感也寫了,對我這20年at17支持者來說這concert當然感觸良多,而現場演繹的功架、rundown編排的心思、帶給觀眾的感動和力量,都是無懈可擊;伍仲衡音樂會從網上看了些錄影片段(比較完整的是羅敏莊+黃翊的金曲medley和三男二女的兒歌medley),突然發現那不就是懷舊金曲嘛,只是「懷舊金曲」的定義已隨時間流逝下移一個年代了,而開始老去的這一代對重溫懷舊金曲的已有著更先進的要求,能隨心彈奏千百首金曲又擅搞氣氛的伍仲衡剛好切合了時勢,所以才有網上直播連場過萬人收看紅到以自己名義開實體騷。這似乎對新一代長者服務的模式有點啟示,畢竟在長者中心播卡拉OK讓他們唱《只有情永在》或義工探老人院唱《忘盡心中情》的年代已過去了

(重溫:林二汶演唱會是一場以心傳心的體驗)

自姜濤贏得叱咤「我最喜愛的男歌手」之後,「全民造星」一代新人的作品都成為流行話題,隨著第二屆參賽者開始推出新歌,「造星系」藝人這一季可謂空群而出。先聲奪人的有呂爵安Edan《E先生連環不幸事件》,MV迅速突破200萬點擊,以MIRROR較遲推出個人作品的成員來說是很好成績了,老實說是首普通的cantopop,或者有人看出了疑似暗示時局的歌詞吧;第二屆畢業生一出場便現Swing內戰,P1X3L(音Pixel)《Braceless》和曾比特《我不如》分別由Jerald和Eric Kwok作曲(《Braceless》作曲還有《本週Jer住你》拍檔徐繼宗),再加上MC張天賦《Good Time》,這些歌未必打入這季前10,但放在一起至少感到樂壇的熱鬧。

到季尾時姜濤、陳卓賢、柳應廷(Jer)連同所屬的MIRROR一窩蜂推新歌,粉絲大飽耳福眼福,關注香港流行音樂的又有很多討論話題。姜濤《Master Class》MV實在有型,尤其是最後燒掉「我」字一幕;陳卓賢《DWBF》曲風和歌詞都似是向方大同致敬;柳應廷《狂人日記》再次顯示他在音樂上的野心,歌本身令人想起容祖兒《跑步機上》;再合體的《WARRIOR》是真正為韓團寫歌的音樂人作曲,MV有精彩的舞步和視覺效果,更有連韓國少男組合也缺乏的男子氣慨。不過說到尾,「造星系」暫時的個人首選是ERROR《I Promise》,喜歡這種八九十年代的輕快曲風。

每年參加的「香港樂評選」,總會從身邊更留意樂壇的樂評朋友聽到忽略了的新名字,他們未必最終得獎或有提名,但聽過都是有質素的新發現。其一是Walter Kwan(關浩德),典型由幕後走到幕前,《Love is All Around》情深深軟綿綿地讓人進入仙境;其二是樂隊The Hertz,新歌《千世書》那funky的前奏已是先聲奪人,動畫MV加上「光擊殺黑暗再生」的意境也很給人力量和正氣。

AGA的《Citypop》令人重新討論這個日本泡沫經濟時代紙醉金迷的曲風,當然AGA此作還是玩懷舊MV多於真正日式Citypop,但感覺還是不錯。打正旗號玩Citypop的還有力臻(Lagchun)《都市爬行》,以雌雄莫辯的聲音演繹出一種迷幻氣氛,配合歌詞在末世中苟且偷生的意味。這個名字其實已聽過好幾年,第一次看他表演的是在饒宗頤文化館,當時是代表一佛教青年團體「青一釋」演出,那次他自彈自唱《青春頌》《是有種人》等流行曲,還有「青一釋」的原創作品。當年已覺得他技巧上在一般見到的busking歌手中已屬於上級,看起來也相當有台型,也留意了他一陣子。本身已對他的新歌有點期待,但這首歌比想像中更有驚喜。Robynn & Kendy休團後的Kendy Suen新歌《白眉》也是懷八十年代的舊,出來是很chill同時很好un,有關在荒涼的世界中半醉地活著,歌詞到歌名的意境都很有藝術性也回應我們的集體感覺。

吳林峰這季的話題作應該是和小克牽頭,圈中人瞬間一呼百應極速完成的《樂壇已死》,以行動回應每年一度頒獎禮後的「年經」話題,歌詞最後一句「聽返你舊時多優美」的確可堪玩味。更想推介的是吳林峰跟新晉女唱作人XTIE(讀法是把「Christie」前面換成X)合唱的《大樂》,那是周耀輝「一個人一首歌」project作品之一,故事主人翁是《四代香港人》作者、社會學權威呂大樂教授。是一首相當溫情的歌,在動盪不安的大時代感受日常生活的小確幸,確是「簡單已是恩典」。一個意外的發現是吳林峰的聲音有點似吳浩康,另外從XTIE的YouTube頻道,發現她自己的作品是很西化很現代的音樂,跟《大樂》中的溫柔細膩的女聲簡直是兩個人。

最後還要談一下容祖兒和陳奕迅,容祖兒《東京人壽》史無前例的五台同時兩週冠軍,歌算是不錯但坊間迴響完全不是那回事,十星期冠軍恐怕反映的是唱片公司的影響力多過歌曲的影響力吧。接下來的《煙花紀》比這好聽很多,那種一聽就醉的jazz的確是上乘作品的表現,只是女性獨立自主這一類的題材已不是時代最關注的題目了,以歌論歌它應排第三,最後調低一級又一級,暫時去了第六。季尾出了陳奕迅挺新疆棉事件,就算不是太意外但也傷盡了本地樂迷的心。除非後來發現當中有些不為人知的內情,否則陳奕迅也再難得到以前一樣的崇敬了。老實說,當你見到百老匯廣告由容祖兒換上Serrini,道地由劉德華換上林家謙,你也該知道,時代真的不同了。

附上第一季暫時最喜愛新歌排名,近年已很少在候選年度20大的playlist中,第一季已經填滿20首了,值得在這裡先排一下這一季的前十名。後面幾首歌也來不及寫評語了,有緣再談吧。

第一位:張敬軒《見或不見》
第二位:張敬軒《俏郎君》
第三位:Kendy Suen《白眉》
第四位:力臻《都市爬行》
第五位:吳林峰/XTIE《大樂》
第六位:容祖兒《煙花紀》
第七位:泳兒/Per Se《所有遺失的東西》
第八位:林家謙《神奇的糊塗魔藥》
第九位:The Hertz《千世書》
第十位:ERROR《I Promise》

林二汶演唱會是一場以心傳心的體驗


當林二汶在一群道家同修圍繞之下唱畢《最後的信仰》下台,大家還在期待再次encore之際,響起了《The Best is Yet to Come》的經典前奏,然後歌詞就出現在大螢幕中。我知道,這是交給台下大合唱的時候,便使勁地唱,直至一邊唱一邊聽到周圍的合唱聲。

林二汶的特色是,很多東西,她不說,但懂她的人都心領。at17的拍檔盧凱彤不在了,但其實她無處不在;at17時代的歌也基本不唱了(除了擺明為chok出演唱會高潮的《才女》,還有尾場encore《你有自己一套》),但沒有人會忘記at17。沒有比《再聚》更理所當然的主題曲了;翻唱Twins《下一站天后》,「其實心裡最大理想,跟他歸家為他...」省略號之後,接著的是盧凱彤at17年代已寫好、多年後才讓給林二汶的《Do You Love Me》,之前的一首翻唱歌不是隨便選的;近年少了拿著結他自彈自唱的二汶還選了Ellen的《大拇指之歌》,「誰不害怕,誰不膽怯」,唱到心坎裡,延續前一首《今生不再》的餘韻,無須台詞,但是催淚加上催淚。

要在這樣的亂世好好過下去,除了超脫的智慧還要有接近群眾的幽默感。算是萬眾期待登上紅館的首本名曲、又名「唔該熄咗你個電話啦」的《電影院禮儀》之後,接著的驚喜是真正的2020至尊(洗腦)金曲「Don Don Donki」粵語主題曲,至此已是群情洶湧;2020我最喜愛的女歌手找來2020年我最喜愛的男歌手姜濤同台,更是氣氛高漲至頂點。一同翻唱1996年我最喜愛的男女歌手合唱的《非常夏日》,我們嚮往回到那個日子嗎?

在回家的過程中,憑著二汶在台上提供的線索尋找那助她走出低谷攀上高峰的道家師尊和團體,結果發現了一個只有約100個讚好的FB專頁,置頂帖子寫著「弟子製作了這首《愛在人間》贈給香港,在疫情肆虐的氣氛下,給社會各位送一點暖」,原來這「玄武財神殿」有這一位如此有名的弟子,繼續看下去在不同的帖子都明明見到二汶的樣子,無遮無掩但從不見有人談及,「大隱隱於市」都莫過於此了,不知之後有沒有人會到深水埗朝聖(或求道)去了。

全城撲飛下透過友人才以700元買了門票,考慮到林二汶能現場把大部份歌唱得比錄音室版本更上一層樓的功力,考慮到每個環節充滿窩心感動而不訴諸煽情的精心安排,考慮到見證這喜歡了近20年的女歌手踏上新的里程碑,考慮到跟朋友一起在這兩個多小時得到的滋養和能量,還考慮到在這樣的世道下任何美好的東西錯過了便未必會有下一次,這場演唱會,已不是能用錢衡量價值了。

終於聽完113首「音樂永續」系列作品...


由IFPI主辦,獲政府「創意香港」撥款支持,堪稱「樂壇保就業計劃」的「音樂永續」在年初為香港帶來113首翻唱作品。第一首接觸的是林一峰翻唱林子祥《海市蜃樓》,這首可能是粵語流行曲中最難唱的作品恐怕陳奕迅翻唱也會「炒」,對林一峰恐怕更加是不自量力的自殺行為了。但既然可以攞funding任玩,當然要玩到盡也是情理所在了。

斷續地總算把所有作品聽完(嚴格來說是111首,有兩首Boss Negra《夜來香》和聶安達《天才與白痴》沒有找到全首),看了些網上討論,首席話題之作應該是尤志豪翻唱王菀之作曲、薛凱琪原唱的《小黑與我》了。用「笑喪之歌」來形容它夠貼切嗎?為何製作人會想到用輕快跳脫的調子讓歌手興奮地唱「陪伴我的白貓剛去世」呢?也許第一句已難忘,以致沒有人討論後面「而命書說我像孤星一輩子...Yeah(!?)」了。所以就算李日朗突發神經的《交換溫柔》不比經典作《傻女》也與之相去不遠,在話題性也跟《小黑與我》差幾條街了。根據在下實測,這個版本的《小黑與我》的確能叫人笑到幾分鐘從而改善心情。

老實說大部分的歌都是乏善足陳,值得讚賞和推介者寥寥可數,但還是有些比較突出的,或者是從那首作品令你更認識一些以前沒有忽略了的名字,之後可以繼續跟進。最好聽的我選MLTI/TRAK《四分三日》(夢劇院原唱),這是一首純音樂演奏,那經典的旋律在電結他聲中顯得特別鮮明,讓本來的少女文青氣息增加一份銳利。如果夢劇院原版是讀文學或音樂的大學女生,MLTI/TRAK (讀「Multi-track」)的版本都是文青,但應該比較像是讀computer science同時懂舞文弄墨的文青了。

次選爆大冷是串燒賀年歌《風行五星賀新年》(主唱葉振棠、露雲娜、李龍基、方伊琪、歐信希),當你知道這是串燒每逢農曆新年都播到爛的《歡樂年年》《迎春花》《大家恭喜》,恐怕聽也沒有聽便skip了,但原來竟然用了百老匯big band改編,就算五個人加埋三百幾歲,這首medley一點老土味也沒有,在保留傳統和結合創新都是很有驚喜,只可惜聽到時元宵也過了,但這的確是一首很成功的cover。

第三選有幾首比較接近,結果偏好女子樂隊Whizz的《心花怒放》,選到首好歌固然已是好開始,前奏頭幾粒音已經夠搶耳了,比容祖兒的版本更年青活力;然後有Dr. X 黃浩邦feat. 趙展彤《帝女花之香夭》,果真玩得夠大,也很有玩味,就差中間應該來一段rap;安俊豪翻唱Twins《士多啤梨蘋果橙》把小妹妹的煩惱變成認真探討「體重與感情的關係」的問題,林夕的詞本來就該有這樣的面向吧。狀態大勇的陳蕾這次拿郭富城《純真傳說》翻玩,有Mike Orange編曲加持唱出很自己的風格。

林家謙翻唱蔡健雅《抛物線》(慢著,《若你碰到他》在香港也是金唱片?)可能是「音樂永續」歌單一曝光時最受期待的作品吧,結果林家謙在很少花巧很有個人風格之下順利過渡,要唱得好過蔡健雅很難了,但「硬接」前輩一招而不倒實在不錯了。說到「硬接」還有海俊傑翻唱張國榮《左右手》,在編曲基本沒有花巧的情況下,完全是考驗歌者的能力,結果海俊傑唱得相當穩妥大度,也算硬接張國榮一招而站得住腳(他可是陳奕迅之前一屆的新秀歌唱大賽冠軍呢),說他的《左右手》和陳奕迅翻唱《最冷一天》不相上下也是合理。

接著有一些,選對歌已贏了一半,就算做出來不見太有特色,也算值得一聽,包括享樂團《流菲飛》(王菲原唱)、Ashia《月滿繁星夜》(浮世繪原唱)、許東晴《笑忘書》(張敬軒原唱)、Sunset or Rise《16月6日晴》(陳奕迅原唱)和Winter Bagels《大亞灣之戀》(達明一派原唱),甚至曾樂彤翻唱張栢芝《不一樣的我》也算是選得好之一,總算讓你記起這被遺忘的作品,更讓你發現原來這歌是出道早期的Vicky Fung(馮穎琪)填詞。Nowhere Boys翻唱Beyond《麻醉》和顏培珊翻唱林憶蓮《早晨》,獨立來聽是不錯,然後再聽原裝才發現差距。黃家強原唱有真的醉了的迷幻,Van翻唱略嫌太清醒;顏培珊在平原習作時代已頗有好感,但要和林憶蓮比實在要求太高了。

有些歌你光看歌單猜測「炒硬」,但原來沒有,曾若華《零時十分》可能是食住去年《零分》的話題,歌藝平平的她要唱葉蒨文但表現還算合格;葉振棠選了《英雄出少年》,本來納悶為何過了幾十年他還是活在關正傑的陰影下,但編曲卻有點驚喜,有rock氣,唱的也有中氣,感覺類似是葉振棠找了隊ToNick或是Dear Jane之類的來crossover,而能夠和後輩同步。

在大牌歌手缺席下(或著應該說,真正大牌的這次是負責「被翻唱」),許廷鏗和衛蘭應該是陣中現時在樂壇活躍而最有代表性的歌手了,可惜他們選了的是唱到爛的林子祥《追憶》和陳百強《漣漪》,實在沒有興趣,難道沒有更值得翻唱的歌嗎?本來也對兩位「和音王」莫旭秋和阿銀的《星語心願》(張栢芝原唱)和《其實我明白你暗示》(羅嘉良原唱)有點期待,但編曲著實沉悶,其實環星娛樂今次幾首歌也做得麻麻,以「老牌歌手」label來說今次被風行娛樂明顯比下去了。

這計劃據說帶來了800多個職位,好歌就不算帶來幾多了,但總算帶來幾個可以跟進的名字,可能之後會有更好的作品。在已經沒有人討論這project的時候才完成這篇文,是時候要聽聽新歌準備三月底的第一季新歌總評了。

張敬軒《Brightest Darkness》:衝擊金滿貫


這一陣子重拾了一個習慣,是把一張唱片從頭聽到尾,在早已習慣單曲時代自製playlist或shuffle多時之後,重新去把專輯作為一整體去欣賞當中的流程,會發現一些歌,單獨而言並不算好聽,但有專輯中卻有「家庭裡不可或缺一份子」的感覺;又或者單曲推出時並不太留意,但收錄在專輯時又會令人找到新的方式欣賞。

這陣子聽的是張敬軒年初推出的新專輯《Brightest Darkness》,在十首作品一張大碟已經是「稀有動物」的時代,十七首歌的「超級大碟」簡直是賣大包之極致了。說是新專輯,其實有六首翻唱,而有些「新歌」已早在2019年初推出,2019年初,在香港的時空,簡直是仿如隔世了。

開場的《Sweet Escape》和《無城有愛》的R&B讓人感覺回到張敬軒還是「軒仔」而不是「軒叔」的年代。發現原來《無城有愛》是王貽興一本小說的書名,歌是說疫情,「無城」可以是代表城市已不存在,或者徒具軀殼,內在崩壞;2019推出的《空手而來》原曲是2014年洪卓立《相識以後》,始終無論張敬軒的演繹還是林若寧填詞的功力還是更能提升歌曲的欣賞價值。

《俏郎君》只要認真一點聽,都會知道是回應社會撕裂把價值觀合不來的情侶也撕裂的故事,為甚麼會取這名字?原來《俏郎君》是一齣1973年美國電影的戲名(英文原名《The Way We Were》),講述的就是一雙本來相愛但因政治信仰分歧、努力磨合不成最後分開的故事。經歷這兩年的衝擊,我們都會對這種大時代之下的無奈深感共鳴,如果有幸身邊的是價值觀相近的人,我們實在應該感恩。

《感情寄生族》推出時是大家沒有心情聽情歌的2019年8月,所以無論唱得幾七情上面、歌詞有幾複雜當時也沒有留意,其實這首也真的不簡單。《YOU》來得更早,是Michael Jackson式的快歌,張敬軒「喔」的一聲自然是向MJ致敬。兩年前初聽,只道「喔,張敬軒唱快歌了」,但放在專輯中間作間場,有一種叫人醒一醒的感覺。

快過後是一連三首放慢腳步的歌,《懷舊情人》是HCFC主題曲(原來HCFC是張敬軒歌迷會簡稱,未查還以為是哪一齣劇還是哪一家餐廳),把聲音放輕,把歌迷當情人呵護;《重頭開始》有林家謙作曲,簡而言之是let go,令人想起林憶蓮《為何他會離開你》;《輕時光》也是let go,但曲調沒有歌名的輕鬆,要放輕的是得失。之後的《大霹靂》讓熱度再次上升,小克寫的是他擅長的宇宙宏大的題材,似是為高潮作的鋪墊。

《見或不見》說是bonus track,但更像是全碟的重頭戲。前奏的蕭邦,間場的中樂團合奏,固然有中西合璧華洋雜處的典型香港敍事,其實前奏還有一段隱約地出現電子聲和揚琴聲混雜也是巧妙;在隔離、視像會議和送別成為常態的2020年,「見」或「不見」的確是一個很多思考很有共鳴的話題。這歌讓人想起的畫面,有紅色帆船走過維港,有農曆新年舞龍燒炮仗上頭炷香,也有老外用半鹹淡廣東話說「恭喜發財」,很想說,這歌令人更(L)鍾意香港,希望它的美好能(以某種方式)延續下去。

之後的六首歌才是bonus track吧,翻唱四首影響張敬軒的女聲作品,有兩首是李宗盛所作,《飄洋過海來看你》更有點「借半個李宗盛上身」的感覺,這幾首cover主要是教人想起,都好一陣子沒有聽張敬軒唱國語歌了。還有兩首重新演繹的自家作品,《斷點》據說是紅遍全國的代表作但個人一直覺得沒太特別;《只是太愛你》只叫人記起頭兩句歌詞引起的話題,那已是張敬軒跟王菀之經常在幕前出雙入對的年代了。

想起張敬軒就差「至尊唱片」一個獎項就完成叱咤「金滿貫」(也就是所謂的「大滿貫」——包辦金獎和我最喜愛的歌手、至尊和我最喜愛的歌曲,以及至尊唱片——再加上唱作人金獎)大業了,以這專輯豐富內容、歌曲質素和心思,我覺得他值得憑這專輯完成之前只有張學友達到的成就。

大家都已經受夠了


再也不需要為沒有努力經營Facebook專頁讚取粉絲和曝光率而煩惱了,因為Facebook的日子要結束了。
一直不願意迎合Facebook的演算法不斷貼文不斷互動(所以讚好數字停滯不前),也一直不願意花時間不斷適應Facebook五時花六時變越來越複雜越來越麻煩的用戶介面,連一些應該很簡單的功能也要在Facebook app找一大輪最後要求教Google大神才做到(甚至發現在手上的裝置做不到),有時也幾乎爆粗。

崇尚簡約的我不喜歡在社交媒體耗費太多時間,更不喜歡由它設計來使人上癮的演算法控制我看到甚麼,換來的沒有智慧只有情緒(標準不一的政治審查更不用提了)。有這種看法的人一直不少,說大家對Facebook積怨日深也不為過,只是最近終於集體宣告大家受夠了。

「當下音樂」Facebook專頁將會停止更新,舊post暫時不刪當作紀念(去年的直播唱歌是例外)。有緣的話你會在MeWe見到我,但不會開設專頁了,也只會加認識的人。不是不想付費,而是不想再花太多時間在社交媒體了。之後會專心寫blog,希望遠離社交網絡的日子可以寫出點有深度的東西。不過老實說Blogger平台不太好用,中長期考慮設立個人網站,到時應該還有音樂以外的東西。

最近很多人從Facebook遷移至MeWe,從WhatsApp遷移至Signal,用腳投票表態是常理,但值得思考的是,我們需要的,是另一個社交網絡平台,還是,我們真的需要社交網絡?社交網絡,真的讓我們的生活更好嗎?

人們不時討論新平台有甚麼功能比不上舊平台,我的看法是,轉了MeWe仍然以為一切可以像Facebook一樣操作,就像去遊客去外國旅行仍然天天食中餐館、金融財俊想移民外國仍然高薪厚職一樣。當社交網絡成為你生活的一部份,換一個平台就是換了一種生活(離開更加是),既然要踏出這一步,就不要有太多回望吧。

最後,有網絡,就永遠有網絡安全隱患,無論在哪裡,記得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