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禪修角度解讀林家謙《某種老朋友》和《靈魂出竅練習曲》

 

《某種老朋友》:與負面情緒共存之道

雖然遲了點,但還想加入這「《某種老朋友》歌詞解讀徵文比賽」,因為坊間解讀很多,但似乎欠缺了一種角度,是考慮填詞的林夕是位佛教徒並且寫了不少與佛理有關的歌詞。細讀這份歌詞,我覺得可以用我對禪修和佛法的理解,以及作為禪修者讀到這份歌詞的感想,解讀這份歌詞的意思。

林夕筆下的「某種老朋友」是誰?不少人猜是楊千嬅,或者是某個因理念不合而分道揚鑣的舊朋友。我的看法是,所講的不是一個人,所指為何,第一句便有答案:

突然地疑惑龐大陰影活像鯨魚 只有等你要呼吸了才重遇

「陰影」,就是那個老朋友。這裡講的可以是一些心理陰影,一些不愉快的記憶,或者一些負面情緒,例如焦慮、抑鬱、悲傷、憤怒等等。用鯨魚作比喻是非常微妙,我們負面的心理現象(佛教用語是「心行」mental formations)很多時候是藏在我們的潛意識,只有在條件成熟時才顯現,就像鯨魚浮上水面一樣。按照一行禪師的說法,潛意識(或者說「藏識」)就像家中的地下室,放著的東西平時不怎麼理會;意識就像客廳,那是讓人看到的一面。在某些條件下,可能是一句話、一個影像或者一次回憶,誘發了潛藏的陰影跑上客廳,變成你感受到的負面情緒。以填詞的寫作手法來說,在一開始便點出主題也是比較正路的做法,所以我選擇用這方法解讀。

如此下去,之後的句子都可以圍繞這主題:

肯與不再肯也未出於自願

你的負面情緒何時浮面,當然不是你能控制的;

胡言後聽你亂語 為何只懂得看書 為何不邂逅奇遇

這裡我覺得是真的「胡言亂語」,意思是負面情緒來襲時腦中有很多令人煩擾的碎碎念。這裡我不認為跟林夕寫給林家謙的另一首歌《拼命無恙》有關連,相信只是用上類似的字眼,而《拼命無恙》說的是另一個故事。

突然又容納殘舊陰影暫住 尋常像天要下雨
想與不要想不牽涉贏與輸

這裡就說了應對「陰影」或負面情緒的方法—容納它暫住。我們既不被他淹沒,也不用努力排斥他,只是以正念覺察,擁抱負面情緒,安撫過後他會回到地下室。不用太大反應,他的出現像下雨一樣尋常。你想用意志控制自己,要把焦慮恐懼悲傷憤怒「清零」就是勝利?行不通,想辦法和他「共存」才是面對現實的做法。

我是我間中跟你一些記憶共處 也不再忌諱同住

「我是我」是指我並不等於我的陰影、我的情緒。當能夠和那些負面情緒共存,慢慢地這些陰影便不再成為威脅。

能暫時懷念某種老朋友 不過未能共享一葉舟
彼此都處身洪流 如何掙扎沉浮 連回想起當初手牽手也顫抖

和自己的負面情緒做朋友,用正念擁抱他,漸漸地他便不會鬧著坐上你的小船。《一葉舟》是楊千嬅的歌,也是林夕填詞,但我傾向認為只是碰巧用上相同用語而與舊作無關。「洪流」是講人24/7不停運作的意識,任何思想感受情緒都像是流水中的落葉隨水飄浮。

就弄明白眼前這對不是該雙手 如輪迴臉龐留在當下也逐漸消瘦
如葉有枯榮輪流 命像悼念長壽

表面上是同一個人,但今日的身體已不是昨日的身體,細胞不斷誕生與死亡,念頭生起與熄滅,都是周而復始地輪迴著;「命像悼念長壽」,人生命有多長,生生滅滅的現象也維持多久。

誰又能迴避某種過期朋友 一片葉無奈剛飄落背後
世上沒人能阻擋細水愛長流 若回憶偶爾活現就前來挑逗

過期的朋友像身後的葉子,你的心理陰影經過轉化後已不成威脅,但仍會間中浮現,只是應對已可如挑逗般輕鬆。

在復原後走得很遠為何要回頭忍受
但可否當做剩餘無害有情的咀咒
沒有影響此際笑一笑天涼就過秋

「有情的咀咒」,人是「有情眾生」,總不能避免有負面情緒、不愉快記憶或一些創傷留在我們的潛意識(有些可以是家族以至祖先流傳下來的創傷),如果能轉化他,就算有剩餘,也是無害,不用清零,可以回復正常生活。

後面的意思大致上也重覆,只有這一段想略加補充:

我在著衫聽到你囉嗦再嘲弄我 看衣領漸染黃後
為何不清洗熨斗 為何潔具亦殘舊

很多人一見到「染黃」便作出政治聯想,但這一段我想到的是禪修時老師提及「用方法」,例如觀呼吸,數息,觀想佛菩薩的形象等等,都是用一些技巧使自己的心靜下來,安頓下來,或者集中起來。我覺得是林夕用一些生活瑣事的片段作比喻,而「熨斗」和「潔具」都是方法,用來處理負面情緒。望著發黃了的衣服,想起一直用以處理情緒的方法行不通,可能就是開悟和轉化的開始。 有時修習了一段時間,開始進入瓶頸,可能是感覺沒有進步,煩惱沒有減少,就需要用新的方法,或者回到初心,像更新清潔用品一樣。

不知道究竟這是不是林夕的詞的原意,但因為這首歌,重讀了一些一行禪師的書,有些之前聽過很多次的教導,也趁這機會整理一下,才可以在文字上分享讀到的心得。

《靈魂出竅練習曲》:寧靜帶來的喜悅

近期同樣由林家謙主唱(JNYBeatz合唱與共同創作)的《靈魂出竅練習曲》,開宗名義第一句「這刻一起跟我去入定」,就是想探索一下禪定一樣的超脫狀態吧;JNYBeatz的音樂有lo-fi感覺之餘也令人想起Buddha Bar之類的純音樂,也令人聯想到嬉皮士到印度找大師同時嗑迷幻藥LSD,或者去秘魯喝死藤水,同樣是動盪不安的世代,我們都想尋求心靈上的出路和超升。

老老實實,坐禪雖多,禪定的狀態確實沒有。但找回一刻平靜帶來的喜悅也體驗過,如果這首歌能傳達寧靜帶給人的喜悅,使人嚮往並學習禪修,也真的積了功德。

歌詞也有一些關於處理情緒的段落:

隨意的出竅 毋用對焦 圍城內悲傷的格調
遊蕩一刻的奧妙 暫時讓你淡然將抑鬱放開了

城內太多事令人悲觀,我們需要一些喘息空間,暫時離開悲傷和抑鬱。這是逃避現實嗎?未必,俗語有云「吊頸都要唞下氣」,有時我需要滋養多一點喜悅,內心才有足夠的容量迎接現實的挑戰而不導致崩潰。

理想名氣與鈔票 也不如這秒鐘來數數心跳

定能生慧,平靜下來便發現內心的心穩比名利更重要。

JNYBeatz唱的一段,勾起了很多回憶:

千億種畫面 如洪流洶湧顛覆再翻演

不知道填詞的鄭敏是否也有禪修靜坐的習慣,坐禪到一定時間,各式各樣的念頭記憶真的會一一湧現,修習越深入,會觸碰到越深入的部份,就如同修師姐說的「打大佬」。例如一行禪師《和好》一書提到觀想自己是五歳小孩的禪修練習,發現那個受傷的「內在小孩」(也就是自身以至父母和祖先流傳下來的童年陰影,通常都深藏在內心深處不易發現,但一直影響著我們),有一次親眼看著朋友按此修習,去到中途突然爆喊,我想應該是真正觸碰到內在小孩的一刻了。

某聚會跟摯友碰著面 散席後竟已要去悼念 來道別

想到最近有朋友突然離世,而最後一次碰面剛好是一場宴席(當然是疫情前了,我又不是洪為民的朋友),所以去到這個位不免有點感觸。

或是熟識的一切總有天 逐漸陌生只可去紀念
如穹蒼內 如曇花外 一現

是的,就是想起香港。究竟是不在香港的香港人,因為到了異地對香港逐漸陌生,還是留在香港的香港人,看著這個城市變得陌生?或者,百年興衰,在歷史長河中,不過曇花一現。

最後一段寫的寧靜和煥然一新的感覺,有時坐禪坐得感覺很好的時候也嘗過,描述得很好,不多作解釋了,讓大家自己細味:

甦醒一刻當試過入定 漸漸默化思緒的動靜
喧囂之中找到了寂靜
意志放鬆感覺已上乘 就遁入初生的生命
無念之內 無念之外 知命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