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10系列(48):郭富城x10

上回重溫:陶喆

郭富城代表著香港樂壇最輝煌的時代,除了是「四大天王」之外,更具標誌性的是當年他先攻台灣市場,大紅之後才回流香港的「郭富城模式」,代表著香港樂壇人材輩出至可以先出口再轉內銷的令人驕傲的日子。

郭富城的歌對筆者還有另一重意義,因為初玩填詞寫的惡搞老師的作品,不少都調寄郭富城的歌,《鐵幕誘惑》《最激帝國》是其中之二,只是這兩首都沒能入選,加上《愛的呼喚》《純真傳說》《對你愛不完》也不在名單之內,又是冷味濃的一集。

一. 木偶襲地球
猶如麻醉的生活,似木偶木偶木偶襲地球,
誰願意去逗留,真已沒有假卻在四周,真悶透;
尋求無悔真生活,路漫長也靜候,
心裏極快樂,未能未曾成為木偶...
(曲:譚國政 詞:小美 編:譚國政,收錄於1998《一變傾城》)

生活得刻板乏味像木偶是不少城市人的心聲,當我們也許太麻木了,到郭富城唱得像一隻會跳舞的木偶,才讓我們發現共鳴。唔想咁樣,可以點樣?或者應該先告別麻木,覺知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我們的飲食、我們的工作、我們的閒暇,這隻木偶才被賦予真正的生命。

二. 如果下半生
如果下半生,可邀請妳共渡,改寫我單線劇情令氣氛轉好,
成為劇本主角,令我全心愛慕,
愛情劇目,完全是用愛製造...
(曲:陳嘉樂 詞:小美 編:陳嘉樂,收錄於1996《失憶諒解備忘錄》)

令你愛的女人感動,方法之一是讓她知道她對你的生命起了多少變化。對她說:如果人生是一套戲集,上半部是沉悶無味的,直至你出場,發展了感情線,這齣戲就收視急升叫好叫座了,你捨得讓它不是happy ending嗎?

三. 唱這歌
共唱這歌,有福同尋有禍願意分,
唱這歌,美好前程跟我再追尋,
若唱這歌,創出潮流我號令八方,
唱這歌,光榮歲月,由我掌舵...
(曲:譚國政 詞:小美 編:譚國政,收錄於1998《唱這歌》)

記得可樂廣告,記得「金雞獨立」舞姿,記得「Generation X」的吼叫,但你有否記得「一舉成名」?當年商台有一深宵節目《無人駕駛》,是一個沒有主持、讓聽眾暢所欲言的深宵節目(當然有延後直播,以防有人爆粗),當中有一位常客,打上去的開場白是「喂,我係阿名啊,一舉成名啊,大家好嗎?」,說不到幾句就唱歌,「唱咩歌?梗係《唱這歌》」,然後就大開金口,成為比DJ更紅的播音員。

四. 有效日期
下班機,登機證怕已無效,
下首歌,遲來錯過了熱鬧,
下班車,風景已變了容貌,
下一位,如何再去與光陰賽跑...
(曲:譚國政/鄧雷瑩 詞:林夕 編:譚國政,收錄於1997《愛的呼喚》)

由於郭富城的歌大都由小美包辦歌詞,所以記憶中林夕和郭富城很少合作。但這歌詞頗有警世意味,叫人把握愛的時機,也不需要《愛得太遲》那種苦口婆心的規勸,這些叫人聽著就想奔跑的節奏,才是勿失良機的速度吧?

五. 無夢英雄
我願成功,我願無夢,我是從不甘被搖動,
世事迷瘋瘋,縱令人會痛,冷靜時但信沒有夢...
(曲:伍樂城 詞:小美 編:伍樂城,收錄於1998《風裡密碼》)

「無夢英雄」這詞語怎解釋?我會說是:英雄是不需要發夢的,因為他們一直在實踐。會實踐的是理想,不實踐的才是夢想。這曲來自TVB電視劇《掃黃先鋒》,原來90年代尾也有些劇集主題曲是不錯的,例如之前介紹過陳奕迅唱的《離島特警》主題曲《多一點》,就算歌曲以至電視劇知名度都一般。另外,不少歌詞網站都把此曲的作曲人寫作「『吳』樂城」,經維基百科查證,這應該是伍樂城的作品。初出道的作曲人,名字是比較容易被搞錯了。

六. 神經
神經,早已經,扭轉滴撘心跳聲,
神經,都已經,湧進瘋癲的愛情和癡情,
和妳能談談情,如今生早約定...
(曲:吳旭文 詞:小美 編:譚國政,收錄於1998《唱這歌》)

充滿拉丁味的曲風,襯托著郭富城舞動蛇腰,擔當情聖一樣的主角使盡渾身解數挑逗對象。孤男寡女獨處一室,開Hi-Fi聽聽音樂是很有情調,當然聽的應該不會是《愛的呼喚》了。至於男主角在女伴耳邊的一句:好正,當然不是說音樂了。

七. 一變傾城
實在美麗,實在是美麗,
一身光彩裝束清新真不拘束是美麗在搖曳,oh yei yei yei;
浪漫在嘆喟,浪漫是約誓,
但願我,漸漸可以步近,翩翩雙雙跟你共舞並說一句...
(曲:Vincent Soriano 詞:小美 編:梁基爵 ,收錄於1998《一變傾城》)

堪稱郭富城最有型兼最chok的歌,硬是覺得李思捷有扮過郭富城唱《一變傾城》,但沒有找到。老實說,你小時候有沒有模仿過他「Yei yei yei...I'be yours, you'll be mine, everybody」和字正腔圓地讀出「改‧變‧是美麗,事實上舊時代亦應退位」?

八. 微涼之後
微涼這種感受,仍綿綿纏著邂逅,
相愛為何要借口,同行已足夠,
懷念或是令我不眠不休...
(曲:林一峰 詞:小美 編:林一峰/Edward Chan/Charles Lee ,收錄於2003《In The Still Of The Night》)

有初出茅廬的林一峰,受林憶蓮的經典《微涼》啟發,令人聽出初秋時分的清爽,為當時讓人感到略為過氣的郭富城注入一種清新的氣息。如果分手總要在雨天,思念舊情人似乎是以初秋為佳,清爽的空氣,似乎較易讓人放得下。

九. 敬啟者之愛是全奉獻
求能奉上千萬言,和剖開心一片,
於心裡留名字及眷戀;
如今,無萬語千言,仍親筆寫一遍,說愛是全奉獻...
(曲:Jason Marley 詞:小美 編: 甘志偉,收錄於1996《失憶諒解備忘錄》)

關於愛人,我們有說不出的情話,寫不出的情信。因為很多話想說,又不知從何說起。親口說,又怕辭不達意會說錯;用寫的,可以好好構思和修改。諷刺的是,一下筆就是「敬啟者」,怎會變成公文?是因為最深層的真心話還說不出來,才以官腔掩飾?

十. 失憶諒解備忘錄
人像透視這世界變了瘋狂,存在意義消失了個個很忙,
迷失故事上演了人人發慌,
已失去記憶,你不必驚訝;記憶,已失蹤了吧;記憶,作廢吧...
(曲:譚國政 詞:小美 編:譚國政,收錄於1996《失憶諒解備忘錄》)

好吧,「不再肯真摯不再肯相對望」那段是明擺著照搬《危險人物》(Pulp Fiction)的。但比這更迷幻(或更科幻)的,是郭富城以勁歌熱舞喚醒失憶的大眾時召喚的「記憶叉燒包」!究竟「記憶叉燒包」是甚麼來的?是叮噹的「記憶麵包」和周星馳的「誠實豆沙包」的friend嗎?疑團只有翻開歌詞才解開,那句原來是「記憶太笑話」...

其他:

比《驚變》更深入民心的當然是電影《風雲》裡步驚雲低頭沉思的樣子,早前竟然在某財經雜誌見到還有基金經理擺「步驚雲pose」,可見影響力之深遠;《狂野之城》對郭富城的重要性不用多說了;《風裡密碼》傳來的是落寞時摯友的鼓舞,是每一個埋首在事業搏殺的城市人都渴望的甘露;《第四晚心情》是郭富城回流的第一首廣東歌,經典舞步也成為模仿對象。

驚變(曲:譚國政 詞:小美 編:譚國政,收錄於1998《風裡密碼》)
狂野之城(曲:黃尚偉 詞:周禮茂 編:黃尚偉,收錄於1994《狂野之城》)
風裡密碼(曲:譚國政 詞:小美 編:譚國政,收錄於1998《風裡密碼》)
第四晚心情(曲:倫永亮 詞:周禮茂 編:倫永亮,收錄於1992《跳不完愛不完唱不完》)

(本篇介紹的歌曲,可到此播放清單欣賞。)

下期預告:太極

林二汶 x 盧凱彤 x C AllStar:曼城、女神、愛港力

好吧,我承認,今年第一季新歌方面嚴重失收,還好有些堪稱品質保證的live,不約而同地在第一季推出,或者那才是比較值得推介的。

林二汶《Wanna Be with Eman & the HUSband in Concert》
林二汶聲靚、唱live比CD更好是常識吧,但聽完這唱live,不得不驚嘆獨立發展的林二汶,從本身的高水平上還可以來一個很大的進步。打個比喻,如果今天的林二汶是英超冠軍曼城,《好天氣》的曼城應該是還有孫繼海效力的那隊了。沒懷疑過《雌雄同體》林二汶會唱得好過Juno,但真正聽了這個rock版,那份爆發力還是叫人一陣驚嘆,如果Juno原版的雌雄同體還是躲在幽暗角落見不得人,林二汶的翻唱就是光明正大地呈現真我。《焚心以火》換上Jazz調子,林二汶把這首歌唱得揮灑自如、飄逸奔放,聽慣葉蒨文端正大氣的原版,也估不到可以變成這樣子的。她自己的作品方面,《無忘花》當然是live感染力爆燈之表現,心照不宣的老情人在腦海中活現,稍為眼淺的人,真的可以聽一次哭一次...

必聽之選:雌雄同體、焚心以火、無忘花

盧凱彤《This Land was Made for You and Me Live 2012》

盧凱彤彈結他之厲害也不用多講,這音樂會主要以「一人一結他」的形式表演,其餘的伴奏不多。一邊聽這張live一邊想起兩個字:「性感」。Ellen運用的adlib、每句的尾音、甚麼位大聲甚麼位細聲,都像是不需計算的自然,流露出一種難以言喻的韻味。音樂會缺少了如《卡嚓》《人造衛星情人》《只要美麗》等頭號首選,但值得欣賞的還有很多。翻唱《那誰》不在話下,連本來未算喜愛的《荒蕪中起舞》和《你根本不是我的誰》在live之下也提升了一個層次。

必聽之選:那誰、無風的秋季、小霧

C AllStar《C AllLive 2012》

由《80後時代曲》《別讓小島沉沒》《我們的電車上》,他們一直為香港社會歌唱;由《我們的胡士托》《I Sing》以至最近的《音樂殖民地》,他們一直向影響他們的流行音樂致敬。這張Live專輯特別推介《Sweet Medley》和《Sad Medley》兩段組曲,翻唱一連串他們成長中讓他們動心、讓他們流淚的歌曲。《餘情未了》跟李國祥都幾乎被遺忘了,還好C AllStar把它帶給更年輕的歌迷,照計這歌推出的1992年,屬於他們尋根多於成長的年代吧?《不拖不欠》更是不得了,由一首讓人只顧追字幕的K歌,變成「感染王」上身的時間。《別讓小島沉沒》在推出時只覺得一般地好聽,但隨著香港發生的事,加上反國民教育集會親身聽他們唱live,由此曲生起的感觸與日俱增,演唱會接上《傾城》,更是引來聯想。他們用歌曲努力保存香港社會美好的事物,用歌聲去努力繼承香港流行曲一些優良的傳承。愛港,甚至愛國,要說很容易,但C AllStar以行動示範,怎樣才是真正愛護香港的力量。

推薦:Sweet Medley、Sad Medley、別讓小島沉沒+傾城

Robynn & Kendy《Dear Diary》:給人歡喜,給人信心

愛音樂、享受音樂是一件很簡單的事,當我們在Youtube看著Robynn & Kendy表演的片段,看著她們流露的笑容便知。Robynn & Kendy討人喜愛,除了是因為她們給人歡喜,也因為她們給人信心。

《一顆星的故事》給人的自信心,來自「We shine just the way we are」的主題。每個人的條件各有不同,就像天上每顆星都有不同的位置、不同的亮度,即使別的星星更大、更亮,也無需羨慕或自卑,正如CD booklet裡Kendy的結他老師說「若果你只有五級吉他,那就要做最好的,最enjoy的,最有自信的五級吉他手」,我們只要按照自己的條件,做好自己,便能在世界上發光發熱。很喜歡這一句歌詞:「繁星於晚上,從不感到擠擁」,世界其實有很多空間,我們無需迷失在比較中。

《Say Goodbye》以回歸她們出道前最惹人喜愛的風格,表述放下過去邁步向前的勇氣。需要勇氣,因為我們需要面對未知,甚至是挫折,有勇氣的應對,是把失敗當成鍛鍊的過程。有自信的人,外表也可以顯得溫柔,因為她知道這是她的個性,「外柔內剛」,正是Robynn & Kendy散發出來的特質。《或許》是撕開自己的保護殼,表露自己的弱點,因為她想與你作坦誠的交流,當她溫柔對請求你「來進入我心,發掘我的優點」,我們還可以怎樣拒絕呢?聽到這裡,便明白了她們為甚麼還要唱《陶瓷娃娃》,把「外柔內剛」的剛的一面勉強表露出來的,又或者冒險翻唱《海闊天空》這國歌級作品,卻在如何表達適當感情上進退失據。那都是在示範,如何坦誠地面對自己的弱點,然後盡力地嘗試做好。

撇除《海闊天空》,翻唱還是她們的拿手好戲,Bossa Nova的《有了你》比陳百強的原唱更甜蜜、更清爽,間奏的木片琴響起,更叫人不禁從心裡微笑出來;《小明星》似是呼應《一顆星的故事》,如果張國榮的原唱是在幽暗的房間裡觀想著星空喃喃自語,Robynn & Kendy的翻唱就是坐在天台靜靜地仰望星空閒聊心事;《Together》回到那個玩得興高采烈的她們,令人聯想到出道前她們跑到沙灘唱《思念是一種病》的那個MV。

Robynn & Kendy的歌帶給我們信心,看著她們快樂地玩音樂帶給我們歡喜(說到這,必需推介她們玩紙杯唱《一顆星的故事》的live版!),如果你認識星雲大師的話,看到標題或許你在期待「給人歡喜」和「給人信心」之外,我如何把「給人希望」和「給人方便」與Robynn & Kendy這張唱片扯上關係。我告訴你,我想不到,也不打算湊夠四個。沒有必要勉強,因為我也不過是「I write just the way I am」而已。

藝評獎點解冇我份?

我是認真的,要不是藝術發展局主辦的藝評獎,頒了金獎兼五萬大元給一篇批評《低俗喜劇》的影評搞到滿城風雨,筆者也不知道有這麼一個獎。第一個反應是,有這樣豐厚獎金的一個藝評獎,為甚麼沒有人告訴我?在下好歹也在樂評界打滾一段日子,縱使不是「爭勝份子」,最低限度也「可以一戰」吧。

由於沒有接觸到例如筆者的樂評人參與這一比賽,結果這個藝評獎「反應十分熱烈」(官方新聞如是說)地收到「大拿拿」60份作品,巧合地金獎的賈選凝和銅獎的梁偉詩都是不時於《文匯報》撰文的。究竟這個藝評獎接觸到幾多有從事藝文評論的人?值得思考。那沒有得獎的50幾份作品從何而來、水平如何?有興趣知。

賈選凝的得獎作品不多談了,基本上都是典型的「強國偏見」:「以前我們窮,你們看不起我;今日中國富有了(提高語氣),強大了(再提高語氣),你們一定自卑吧,眼紅我們吧,所以常常借故羞辱我們吧」,就差「有些人不想見到中國崛起」和「西方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這兩件超級武器了。只想說:心中是佛,看到一切都是佛;心中是屎,看到一切都是屎;看全世界都眼紅、妒忌和自卑,皆因自己充滿眼紅、妒忌和自卑了。

其實矛頭也不應該指向賈選凝,即使評論充滿偏見,但類似的評論在內地的網站,例如豆瓣或者天涯論壇也見慣不怪,每一部電影都有無數多這樣的文章,長篇大論但識少少扮代表,評論為名抽水為實,藉故宣傳自己,暴露自己狹隘思想的,實在太多。

就算是偏見,也有言論自由和思想自由。真正問題在藝發局,和藝評獎的機制。為甚麼這樣一篇文章可以得獎?藝評獎的評審憑甚麼準則去評論一篇評論叫做「最佳評論」?批評本土意識的作品得獎,代表了藝發局的甚麼立場?有錢拿出八萬元總獎金搞藝評獎,為甚麼不好好資助一份有水準的藝評雜誌?《文化現場》《字花》這些雜誌為甚麼這麼難拿資助?

在現實的香港社會,文藝評論可以引起全城熱話,說到尾都是一個「錢」字,試想如果賈選凝得到的不是五萬元獎金,而是像「新城勁爆」派發的一塊膠,就算她得到的是「全球勁爆最優秀藝評」,會有人理她嗎?當那五萬元是公帑的時候,批評的聲浪就更理直氣壯了。

香港有太多令人不滿的事了,但與其鬧爆,不如趁機做點好事。真正的喜劇之王,是戲裡戲外都有幽默感的。彭浩翔和杜汶澤做了個很好的示範,把握這機會重映兩場《低俗喜劇》慈善場,全數門票收入撥捐精神健康基金會。促進精神健康,對這個社會真的很重要。希望從事藝術的,評論藝術的,評論人家評論藝術的,都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和自由的環境,為社會提供一些美好的事物,這比起膠獎座和五萬元獎金都更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