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包含「at17」標籤的文章

當下音樂2022第三季總結之前奏

圖片
  七月樂壇有兩單大新聞,當時沒有時間寫,到有時間事情已攤涷了,但還是覺得值得寫,結果以季結之名寫這兩件事,如果只是新歌總評的一小段又不夠喉,結果決定另開一篇,當是季結的前奏。 《中華頌》真心不算差,不過… 去年林二汶上TVB台慶,我覺得沒甚麼;做星夢導師繼而結束ViuTV節目主持,我也覺得沒甚麼;開Live越來越少人聽,我也覺得是Facebook的問題;開小紅書,我也覺得不是大罪:七月一日唱《中華頌》,我也只是覺得時機不對,首歌也不夠好而已;直至多年粉絲Jackson Lai在Facebook的 七千字長文 (我copy到Google Docs存檔,其實有接近8000字),狠批林二汶去年聖誕演唱會乃「史上最差的演出」兼開Facebook Live常常撻Q,我才有點「事態嚴重」的感覺,真的看一下現在的她老本行——唱歌——的表現如何。 結果聽了7月10日那場經歷一切爭議後萬眾期待(或準備狙擊)而如常進行的Live,全晚半小時講多過唱,歌只唱了三首,結果一首結他甩到有停頓兼拍子出錯,一首夾capo夾到第三次才找對key,我這20年at17 fans才真的失望了。只能說,作為一直賣實力的歌手,沒有好好唱歌認真準備每一個表演,才是最不可原諒的。我自己也開過live自彈自唱,林二汶那種低級錯誤是我這種業餘水平兼準備不足才會發生的事。有朋友自TVB台慶起不時在Facebook冷嘲熱諷林二汶的live越來越沒人看,初時我也不以為意並覺得不太厚道,到自己看過近期的演出一次,我覺得真的沒有興趣了。而風雨不改若無其事開live的總點擊率,也由幾個月的七八千次進一步跌到最近的live的不足三千次了。 關於她的「信仰團體」玄武財神殿,去年寫 林二汶紅館演唱會一文 時就已經發現了,只是當時沒人深究(不同近月有馮晞乾和趙善軒等高人深入分析),自己也沒能力和興趣進一步起底。由於去年已挖出了疫情初期林二汶低調推出的《愛在人間》,所以聽到《中華頌》時已有著打了三針遇上Omicron的免疫力了。那個教邪不邪、那個師父神不神棍暫且不論,有興趣的問題是,印象中的她是一向讀很多書也很積極探究人生真理的人,到底發生甚麼事,才千揀萬揀揀著這位師父?她接觸過甚至合作過的高人也不是沒有(例如和她合寫《禪歌》的衍空法師),何以投奔這藏身深水埗、同修廿餘人、Facebook百來個讚好的團體?我的猜想是,...

告別那看起來美好的2005年

(一) 在網上樂評群組看到盧凱彤(Ellen)墮樓身亡的消息,我一開始心裡的反應不算很震驚也不算太強烈,只是覺得,唉,悲劇還是發生了。我相信無論是她親密朋友還是對她這幾年來面對躁鬱症之苦略知一二的人們,這樣的事情我們都會擔心它發生,很不想它發生,也希望盡力避免它發生,但悲劇還是發生了。 直到面書慢慢地被一個一個朋友的懷念說話、分享的歌曲和歌詞洗板,自己的哀傷情緒才逐漸浮現出來。原來我們失去的不是一名香港難得一見的音樂才女,我們失去的是兩代人的共同文化精神象徵。說是兩代,因為有一代人和她一起長大,聽著at17的歌渡過青春期、會考/DSE、大學、投身職場的成長過程;另一代人看著她長大,從15歲的女生逐漸成長,形成自己的風格、型像,有自己的經歷,也和我們一同見證時代的變遷。 寫了音樂博客這麼多年,其實沒有在個人層面認識盧凱彤和林二汶,只是一直在網上平台對他們的音樂表達欣賞和推介。at17的歌陪伴我走過最早期的blogger歲月(是那個本blog還是叫作「斥測樂壇」的年代),那是2005年,同時是王菀之、方大同、側田、謝安琪、張繼聰、衛蘭的出道年份,那年at17成為歌迷網上投票的叱咤頒獎禮「我最喜愛的組合」(有趣的是這個獎項在大多數媒體回顧Ellen生平時都被忽略,連寫得最詳盡的 BBC中文網文章 也沒提及),那些年,網上樂評開始興起,正值主流媒體樂評篇幅嚴重不足,坊間對網上世界寫得更自由更詳細的樂評有所期待,我有幸是吃了頭啖湯的其中之一,認識的樂評朋友也是大約在那時候開始活躍的(所以香港樂評MC2也 特地推出記念特輯 )。那時很有心機寫,也有很多好歌值得寫,閱讀的人不少,也知道有人會期待。去到社交媒體年代,資訊泛濫和資訊疲勞之下,評論的喧鬧文字太多,聆聽的專注太少,像我這不擅圖像先決和不屑當標題黨之輩,感覺開始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 2005年也是不受歡迎的特首董建華下台的一年,買樓仍是中産階層可以合理地實現的目標(中原城市領先指數2005年底是52.51,最新是188.36,換言之樓價貴了三倍有多),在大快活還買到25元以下的午餐(肯定的是2004年雜扒飯賣23元,因為經常吃)。時至今日,在不斷刷新面書看關於Ellen的消息的悼念貼文時,夾雜著張宇人狂言侍産假一天也不該有的言論、夾雜著沙中綫越揭越令人不安的工程醜聞、夾雜著歐洲和日本驚人的高溫天氣,「禮崩...

說說近來聽到的女生作品

at17重組開演唱會,來不及買票已爆滿,或者說,她們重組開show我竟然不是第一天飛撲去買,多少也說明了我對她們已不像以前般熱衷了。趁著重組推出的新歌,《Girls Girls Girls》找來黃偉文填詞,但那已不是那個一下筆便驚喜不絕的Wyman了,塞進「Meow Meow Meow」「Kiss Kiss Kiss」入詞俗套得讓at17像一般賣集體回憶食老本的歌手一樣。第二曲《18》想複製《青春》的經典(曲同樣是二人合寫),算是不錯但已不再有《青春》般前奏一起便令人興奮的感覺了,年度20大,暫時是邊緣份子。還是繼續期待她們再有新歌。 說到每年20大,間中會有些歌手,個人不算一直追捧,但近期狀態好,一連幾首歌都有相當質素,AGA是今年的代表,《3am》和《Nights Without You》都是在其他活躍女歌手身上聽不到的風格和水準,讓她在我心目中提升到「品質保證」的地位。反觀同年(2013)出道的J. Arie(最近才知道她把中文名由「雷琛瑜」改為「雷深如」),出道前兩年選了她四首入20大,一度也是「品質保證」,近一兩年大跌watt,産量大減兼唱的都是隨街都有的情歌,可惜。 總有些女歌手在本blog有「女神」的地位,這包括陳綺貞、包括王菀之、也包括at17雙姝。這兩年愛上的旅日內地歌手程璧,開始接近這個「女神」地位了。平時KKBox的新歌通知一般沒怎麼理會,但一說到程璧出新碟我就撲去先聽為快了。老實說,今年的《步履不停》初聽之下靈氣不及前作,一來缺少了詩歌,二來編曲不及以往純淨,好像退回了隨處可見的文青小清新,還好有《樹啊樹》和《薄霧晨鐘》這些比較接近她一直風格的作品。 岑寧兒(Yoyo)從來不是甚麼「女神」,但一年接一年帶來超高水準的好歌,《剎那的烏托邦》如無意外應該在今年排第一了。Robynn & Kendy銳意轉型,但似乎偏黑暗的曲風始終不太適合她們,還是最近的《世界對我們》發揮得較好,始終是多點能量和活力。

當下音樂,一六總結

本blog第12年的20大評選,慶幸在寫作近乎停頓一年還能在年底前找到20首值得推介的好歌。大贏家是林二汶和麥浚龍,各兩首半入選,二汶更包辦第一(半首)和第三名,Juno專輯則有三首打入20大。值得一提是前兩名都是馮穎琪作曲、周耀輝填詞,同一曲詞組合包辦一二,是本blog前所未有的現象。另外程璧、Supper Moment、林奕匡和李榮浩各有兩首入圍,李榮浩成為今年唯一首次有歌入選的歌手。方大同憑《放不下自己》得到歷年第14首20大,反超13.5首的陳奕迅。 《銀髮白》以超班姿態成為今年之冠。林二汶和岑寧兒兩把今日粵語歌壇最動聽最攝心的女聲,用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方式對唱,以髮色的轉變象徵時間的流逝。由這樣的聲音唱出「世界再壞仍舊不怕」,能讓我們治癒崩壞帶來的痛苦,讓我們有勇氣去迎接甚至創造時代的變遷。 麥浚龍《問世Evil is a Point of View》是有完整故事的概念大碟,也是今年整體水平最高的專輯。故事是清末一劊子手,因殺人太多避世為僧,出家前召了雛妓,雛妓長大後也出家為尼,兩人竟在寺院重遇,情到濃時再續前緣,最後這愛情不容於世俗,僧人被處死,女尼卻誕下了小孩...《呻吟》是專輯中至愛,講到劊子手和雛妓初次相交,兩段音樂的舖排像是由開始時的蘊釀、調情、試探,去到短兵相接時,竟演化成地動山搖千軍萬馬的一場激戰。《清靜》是一首氣氛營造得非常好的歌。好像身在佛門清靜地,但總是感覺暗流湧動,像是有種衝動的能量在寺院的空間亂竄,可能只有得道高僧才能從一團混亂和糾結中理出一點頭緒,了知正在發生的事。另外Juno和盧凱彤的《如髮》以唯美和隱喻的手法講性愛和逐漸滋長的生命力。Ellen由副歌一直若隱若現的伴唱,到最後一段走到前台,像是逐漸生長出來的毛髮(不論是來自頭上還是其他部位),生到某一個長度,你才驚覺它的顯現。 今年林二汶的《People Like Us》專輯水準也很高。《聊》打破深情和科技難以兼容的定律,說的是用手機即時通訊軟件(WhatsApp/Line/微信,隨你選擇)談情,卻浪漫而親切得毫無科技産品隱含的21世紀大城市的匆忙和膚淺,除了林二汶一貫融化人心的聲音,歌詞含蓄的表達手法(只用上「晶片」和「屏幕」兩個詞語便暗示了手機通訊的主題)也應記一功。次選是關於性愛的《道成肉身》,隨著二汶的聲音引導,加上順著節拍的擺動,感覺就像由愛慾生起...

當下音樂‧十年‧一四總結

2014,香港變了。但其實,香港一直在變,世界一直在變,樂壇一直在變,我自己也一直在變。因為今年是「當下音樂」的10周年,回顧這10年會發現,跟音樂有關的,都變了很多: 在「當下音樂」的前身「斥測樂壇」於2004年12月27日開始時,世界還未有Youtube,未有Facebook;那時候不能開一個Facebook page講新歌,也沒有Youtube連結可以試聽; 2004年接觸新派台歌是聽903的,更密切留意播放率走勢,現在連903有甚麼主持人也不知道了;以前一年買十來張CD,買之前到HMV試聽,之後用Moov,智能手機年代後改用KK Box,唱片櫃久未添貨,存貨也很少拿出來了。現在更多時候第一次接觸一首歌是來自Youtube,第一印象已不只來自聽覺,還有視覺; 發現以前做中文歌的樂評是相對易做的,聽903睇《勁歌金曲》已經覆蓋大部份範圍,聽多少少CD留意多少少獨立音樂已經很足夠;但現在,由主要電子傳媒支撐的「主流」樂壇已經萎縮至慘不忍睹,寫樂評的必須轉戰一望無際的網上平台,結果是打開KK Box,華語新專輯有超過一半單位是不認識的,走到Streetvoice更不知由哪一首歌聽起,更不知幾多次在Youtube看到一個新人的新歌發現不錯,一查原來這歌一年前已面世,他兩年前出過碟,三年前已經放歌上Youtube... 以前每年總有些唱到街知巷聞的全城金曲大熱K歌(雖然已是逐年遞減),但現在一來大家已唔唱K,二來看看今年引發全城效應的歌是甚麼?第一季有二次創作弄假成真的《罪與佛》,第二季有MK Pop《登陸太陽》戰《Ma Ma Easy》,二三季交界有《問誰未發聲》和「齊昕o既母親」,第四季是雨傘運動衍生出來的作品,以《撐起雨傘》為首(但計Youtube點擊率,應該以《話你戇鳩怕你嬲》為首!),最後大家要是回歸K房,點的也是《獨自去偷歡》,然後從手機找《日日去鳩嗚》的歌詞大唱特唱。主流唱片公司和大型電子傳媒,還有甚麼角色呢? 開始寫樂評Blog的時候,樂評(多數是碟評)都是雜誌上聊勝於無的專欄,純網上寫樂評的很少(至少香港如是),詳細評論香港唱片的文章反而在大陸的門戶網站見到。最齊全的香港碟評應該是在購物網站Yesasia.com,但文章一來是千篇一律的「xxx曲詞俱佳」「yyy、zzz可以一聽」,更不時出現例如「(農夫)《風生水起》則抒發戀人有著愛情的運...

慢熱的林二汶《On The Go》

林二汶的首張國語碟《On The Go》,初聽的感覺,似乎跟她上一張粵語碟《Eman Lam》有段距離,只算有個別佳作而已。但原來隔一段時間再聽,雖然仍然想她唱粵語歌多一點,不少歌的評分都有所提升。 最喜歡的當然是倫永亮作曲的《最幸運的人》,一支大樂隊(或者是一位鋼琴大師,如果你喜歡的是倫永亮的piano version)伴著自己唱「結婚歌」是多麼的羨煞旁人感動眾生。幸運就是遇到你,更幸運的是「錯過的事錯過的人」都在遇到你之前發生,能「讓我成熟讓我能夠為你做更好的人」,彷彿之前的錯都為今次的對而準備。當人聲停下來,弦樂在盤旋的時候,就好像戀愛的片段一幕幕地在腦海重溫,那是有血有淚的劇情,而不是婚禮上千篇一律的slide show。再開口的時候,就只差忍不忍得住感動的淚水了。不知道林一峰寫這首歌詞的時候是否還備用了一份粵語詞,但肯定的是,這歌不做一個粵語版就浪費了。 倫永亮另一首作品是《夕陽生活》,一聽,很林憶蓮。陳詠謙的詞寫出了香港近年那種「城市快要沉沒」的焦慮;率先派台的《Do You Love Me》毫無難度地遊走於兩文三語之間,講的是操不同語言的情侶需要互相妥協彼此包容,當中有無社會含義,留待大家自行詮釋。 從at17時代支持開林二汶的很大機會把《最初》列最碟中最愛之一,把《最初》放到最後,加上林二汶輕柔得讓你安然進入美夢的歌聲,令你記起了,睡覺是一天的結束,通往的是另一天的最初;《在你身旁》明顯地是「治癒系」良方,既是和好姊妹分享愛的訊息,細味愛的哲學,更是可以聽到第三次就可以把副歌琅琅上口,使「抱緊卻不能看清,放手才能知道一切一直在身旁」這些道理潛移默化,繼而勇敢去需要、被需要,放膽去擁抱、被擁抱。那個一直在身旁的好朋友,是最懂得愛也最值得愛的人。 也許林二汶不再是那個一開口就驚為天人的女聲,隨著她日漸成熟,歌曲開始變得慢熱,第一次聽未必有驚喜,要擺一段時間,才能慢慢品嘗出那份味道。

當下音樂‧一三總結

不時有朋友知道我寫歌評之後,都會問我覺得現在的樂壇是否比以前差。沒錯「新不如舊」是大部份有聽歌的人的觀感,包括我自己在內,但每年寫總結選20首最愛,今年的20首放在之後任何一年也絕不失禮,最低限度把本blog已有的10年總選歷史計算在內。 到底是甚麼原因讓我們出現「新不如舊」的觀感?除了音樂人不知自己做甚麼,或者聽眾自己的耐性下降之外,還有其他可能性:(1) 好歌的比率低了,因為歌太多,以前100首歌有20首好聽,現在可能500首歌20首好聽,一來聽到好歌的機會低了,二來可能你聽了50首都不好聽,之後就放棄了;(2) 缺乏可信的渠道接觸好聽的新歌,我明白看一個電視音樂節目或籌款騷,全晚都不知道那些歌手唱甚麼的感受;(3) 資訊發達,太容易看到歌手的醜態,特別是表演失準的場面。 說到自開Blog辦過的年選都有十年了,想起 很久以前抽容祖兒水的一句說話 :「人生有幾多個十年?其實可以有好多個。」因為可以用不同起點。就這個blog,可以計第十年的總選(即是這一次!)、可以由第一篇文章(2004年12月27日)起計,我喜歡的話,可以紀念第一篇新歌簡評的10周年、第一篇x10的10周年、「斥測樂壇」Facebook專頁10周年、Blog改名「當下音樂」10周年都可以。當然,最「正式」的10周年,始終還是2014年12月27日,所以想為這個「真正10周年」做一點事。是甚麼,留意之後公佈。 先回來第十年的年終總選,今年本地男女歌手的表現實在令人非常失望,本來實力平平的歌手固然沒有驚喜,連一眾實力份子、本Blog季選年選常客,要不是缺少新作就是表現不濟,結果能整體保持水準的,還是陳奕迅和容祖兒。男歌手,方大同、周國賢無新歌,李克勤新碟和前幾年比是一份「行貨」,張繼聰再難製造驚喜,陳柏宇轉型並不討好,張敬軒轉會問題出了張聽完不會記得的翻唱碟之後今年的印象只有「珠江純生」,藍奕邦是好聽了,但尚未去到能進季選的水平;新晉歌手?許廷鏗今年才憑《青春頌》打破全線飛行級的局面,馮允謙羅力威還需努力。結果,陳奕迅《遠在咫尺》成為本地男歌手唯一入選歌,連同周華健《我上大名府》,男歌手在20首金曲只佔兩首。 女歌手同樣失望,王菀之《晴歌集》後只有《星空》,對這歌起不了感情;謝安琪何韻詩都主攻國語市場,那邊受落都好,兩人唱國語總打了點折扣;盧凱彤出歌慢,三首新歌還有一首《圓滑》打入全年...

x10系列(51):at17 x 10(獨唱區)

承上回 ... 到at17於2010年開始分開發展,我們才知道林二汶跟盧凱彤從一開始的音樂喜好就很不同。如果Ellen是Rockmui,二汶應該是Jazzmui了,初出道對外宣佈的「電子民謠」風格,相信是兩個還未成熟的小妹妹從林一峰和黃耀明繼承再混合而來的。經過多年磨練和成長,分開了的她們很快便形成很鮮明的個人風格。時至今日,依我看來,她們有一天為歌后寶座正面交鋒,比起有一天重組更叫人期盼。《無忘花》對《卡嚓》的首位之爭,就當是個前哨戰吧。 一. 無忘花 花田遇上了春暖,花瓣夏雨灑風中轉, 百折千迴就放開秋色染面,老情人心照不宣, 冬雪會倦情感會亂,睡醒已是明天, 仍期待下一花季可再見... (曲:林一峰 詞:林一峰 編:何秉舜,收錄於林二汶2010《林一歌林二唱》) 據說是關於守候多年的第三者的歌。一對「清楚你的心一切弱點」的老情人,隨時間讓感情更深厚,但始終是「沒有名份的吻」,所以只有悲從中來。林一峰把他的終極秘密武器從箱底摷出來支持剛獨立發展的胞妹,除了是支持之外,也代表有信心只有林二汶的功力才能發揮這首歌的催淚本色。除此之外,何秉舜單單用鋼琴伴奏便彈出整個故事的高低起伏,讓人隨著音樂牽動情緒。這樣的一個組合,實在想像不到還可以有甚麼演繹方法可以好得過。 二. 卡嚓 好好的感覺它,只需要記下,沒繩風箏,喚來知更, 好好的擁抱它,永遠於倉卒間,夕陽充塞,在床一側, 白晝光的風景到晚黑便暗轉眼便明日, 所以喜歡證明今天更真實... (曲:盧凱彤 詞:周耀輝 編:盧凱彤,收錄於盧凱彤2012《一個人回家》) 2012年的全年首選,在一月三日已經出現。青春無敵的美少女一天到晚拿著相機拍拍拍,包括路邊小草、早晨喝過的鮮奶,還有由日到夜再到日的天色轉變。但那種拍攝並不是一到景點喪影200張相之後重看也不記得去過哪裡的「遊客式」拍照,而是在生活中有真正的感覺,才以相機作記錄。從記錄中我們可以看出一份青春無敵的氣息,和熱愛生命的態度,只有熱愛生命的人,才能找出生活中平凡但美好的事物拍下留念。 三. Wanna Be Wanna be your love,有陣時, Wanna be alone,想有陣獨眠, 原來成為天后,簡單到無需誇張的曲線, 只需要只需要「乾脆」二字... (曲:馮穎琪 詞:周耀輝 編:The HUS band,收...

x10系列(51):at17 x 10 (Double!)

上回重溫: 達明一派 本blog是04年底開張的,一開始便為04年作總結,那年我最喜愛的歌曲的第一位,便是at17的《女扮男生》,之後到現在差不多九年,一直都是林二汶和盧凱彤(Ellen)的忠實擁躉。與此同時,這個blog和自己都在跟這兩位少女一起成長。一邊寫這篇文,一邊想,九年前的自己在哪裡?在做甚麼?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九年過去,自己有甚麼改變?有甚麼經驗?有甚麼成長?我喜愛的at17、我關心的社會,又發生甚麼的改變? 或者在成長過程中,無論我們少年時是如何品學兼優、天賦異稟、備受看好,去到某一個時候總會有自己的煩惱、迷惘、憂鬱,就算很想做出成績,卻苦於際遇之不配合;就算很想提升自己的能力,卻苦於不知從哪方向著力。經歷過挫折和失望,從而得到一些領略,然後變得更有智慧和自信,這就是成長和蛻變。以往的挫敗和失望,也變得有其價值。我相信這些年來的at17,經過順境逆境之後,也會有著相似的體會。 最初追捧at17的時候,也認識了好些小妹妹歌迷,但今天一個也沒有聯絡了。不知道九年過去,她們又變成了怎樣的人呢? 一. Over The Rainbow 從擠的迫的公車中,抬頭就會看到新天空, 如果傷口遮不到不要暴燥,在某處醫好; 從輕的清的一分鐘,回頭就會搭通一彎美麗橋,是彩虹, 無愁無慮但有異數,跨過就到... (曲:伍仲衡 詞:周耀輝 編:何秉舜,收錄於2008《Over The Rainbow》) 彩虹總在雨過天青之後才出現,沒有傾盆大雨,就沒有美麗的七色彩虹。問題是,當我們處身暴雨中、大都會忘記大雨會過去,彩虹有一天會出現。所以,有充滿正能量的朋友在旁提醒,是會叫人感動的。「窮人在羨慕、壞人在征服」,「情人若嫉妒、敵人若羞辱」,有時像黑色暴雨般凶猛,但雨總會停下。在雨中找到朋友一起避雨,雨後分享彩虹的美麗,那正是人生的美好之事。 五年前聽《Over The Rainbow》,只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動,一直也苦惱沒有辦法把這份感動和讀者溝通,讓更多人欣賞這首心目中at17最優秀的作品。五年過去,終於有以上的心得,如果這些介紹可以叫更多人重新認識這作品,總算對得起at17和幕後人的心血。 二. 安樂 不要害怕幽暗的空間裏孤獨入眠, 沒有不了的自由心願; 只要用心去珍惜一切愛恨纏綿, 事過境遷終不許留待下一次... (曲:盧凱彤 詞:于逸堯 編:...

林二汶 x 盧凱彤 x C AllStar:曼城、女神、愛港力

好吧,我承認,今年第一季新歌方面嚴重失收,還好有些堪稱品質保證的live,不約而同地在第一季推出,或者那才是比較值得推介的。 林二汶《Wanna Be with Eman & the HUSband in Concert》 林二汶聲靚、唱live比CD更好是常識吧,但聽完這唱live,不得不驚嘆獨立發展的林二汶,從本身的高水平上還可以來一個很大的進步。打個比喻,如果今天的林二汶是英超冠軍曼城,《好天氣》的曼城應該是還有孫繼海效力的那隊了。沒懷疑過《雌雄同體》林二汶會唱得好過Juno,但真正聽了這個rock版,那份爆發力還是叫人一陣驚嘆,如果Juno原版的雌雄同體還是躲在幽暗角落見不得人,林二汶的翻唱就是光明正大地呈現真我。 《焚心以火》 換上Jazz調子,林二汶把這首歌唱得揮灑自如、飄逸奔放,聽慣葉蒨文端正大氣的原版,也估不到可以變成這樣子的。她自己的作品方面,《無忘花》當然是live感染力爆燈之表現,心照不宣的老情人在腦海中活現,稍為眼淺的人,真的可以聽一次哭一次... 必聽之選:雌雄同體、焚心以火、無忘花 盧凱彤《This Land was Made for You and Me Live 2012》 盧凱彤彈結他之厲害也不用多講,這音樂會主要以「一人一結他」的形式表演,其餘的伴奏不多。一邊聽這張live一邊想起兩個字:「性感」。Ellen運用的adlib、每句的尾音、甚麼位大聲甚麼位細聲,都像是不需計算的自然,流露出一種難以言喻的韻味。音樂會缺少了如《卡嚓》《人造衛星情人》《只要美麗》等頭號首選,但值得欣賞的還有很多。翻唱 《那誰》 不在話下,連本來未算喜愛的《荒蕪中起舞》和《你根本不是我的誰》在live之下也提升了一個層次。 必聽之選:那誰、無風的秋季、小霧 C AllStar《C AllLive 2012》 由《80後時代曲》《別讓小島沉沒》《我們的電車上》,他們一直為香港社會歌唱;由《我們的胡士托》《I Sing》以至最近的《音樂殖民地》,他們一直向影響他們的流行音樂致敬。這張Live專輯特別推介 《Sweet Medley》和《Sad Medley》 兩段組曲,翻唱一連串他們成長中讓他們動心、讓他們流淚的歌曲。《餘情未了》跟李國祥都幾乎被遺忘了,還好C AllStar把它帶給更年輕的歌迷,照計這歌推出的1992年,...

HMV記憶

唱片連鎖店 HMV要申請破產了 ,大家爭著懷舊、惋惜、慨嘆「時代的終結」,但同時覺得,這是遲早的事。以前還可以說是翻版或非法下載搞垮唱片業,但當iTunes或Moov、KK Box等合法網上音樂途徑漸漸普及,甚少買碟的我們連對唱片店的結業的罪疚感也消減了,畢竟我們也有合法地消費音樂吧。 對我們這些「前互聯網時代」已經開始聽歌的一代人,HMV的意義很大部份是它的試聽。在那個主要是靠電台或電視台接觸音樂的年代,如果想知道一張唱片沒有派上台的歌究竟如何,又不想冒險花錢買了唱片才開估,HMV的試聽,幾乎是唯一方法,幫助我們做了很多精明的消費決定。 如果要寫文章記念HMV的終結,不如分享一下最難忘的試聽經歷。我有兩個。 第一個:一隊當年稍有好感的新晉組合。出碟的時候已聽過的幾首派台歌,不錯,正考慮買不買。到了HMV試聽,第一track,半句清唱,第一句結他,驚為天人,馬上決定必買,對這組合的鍾愛,也由這裡開始。那是2004年,當年17歲的盧凱彤和21歲的林二汶組成的at17,那首歌叫 《女扮男生》 。這也是04年自己「我最喜愛的歌曲」的第一位,而04年總結,也就是《斥測樂壇》網站開張最初期所寫的文章之一。 第二個:上一個是天使,這個該是魔鬼,也是組合。在那個年代,像我這全靠電台接觸新歌的聽眾,非派台歌已經難以接觸,有一種歌更是沒可能聽到。第一次戴著聽筒在HMV聽到這首歌,第一個反應是震驚,因為第一次聽到清清楚楚、毫無忌諱的粵語粗口,連珠炮發地在耳邊穿梭。第二個反應是:鬧得好!後來,這首歌變得琅琅上口。現在回想,多得當年店舖把關寛鬆,才讓這樣的唱片放在店舖當眼處(而沒有擔心給18歲以下人士聽到),令自己得到一個開闊耳界的經歷。或者你已經猜到了,可能是歷來最街知巷聞的粗口歌:2000年,LMF 《冚家拎》 。 不如,大家也分享一下在HMV的回憶吧。

當下音樂‧一二總結

未總結前先宣傳一下,最近有網上樂評人牽頭成立「香港音樂評論組織」 HKMC2 ,頭炮是一個由活躍網上的樂評人選出的 《香港樂評選2012》 ,筆者有幸參與其中。很高興這些在網上各據一方的樂評人有一個平台匯聚其聲音。該組織還在起步階段,需要大家的關注、支持和包容。 說今年沒有hit歌,我認同;說今年沒有好歌,我不同意,至少下面20首,是筆者真心認為他們優秀的,只是,他們未得到應有的肯定和回報。檢視一下本年度的四台流行榜,原來以下20首歌,加起來也只有4星期冠軍,隨便拿2009年比較,當年的20首選擇也有共16週冠軍。香港樂壇最大的瓶頸,就是缺乏可信賴的渠道,使廣泛的聽眾認識和欣賞精彩的音樂作品。作為博主,能做的只有略盡綿力,為大家推介自己真正喜歡的作品。辯論香港樂壇是否已死並無意義,是我們作為聽眾,選擇為樂壇賦予或取去生命。 今次的年結想帶出一個自己想了一段時間的美學取向的問題:究竟甚麼歌會使我喜歡?初步有一個有待驗証的答案,想藉著今次的年結開始分析一下。我認為,一首好歌,總會在某方面代表人性的美好特質,或著人所嚮往的事物或價值。 用這個標準檢視以下選出的20首筆者今年最愛的作品。原來很多都跟「勇氣」和「自信」有關。關於勇氣, Robynn & Kendy《Say Goodbye》 是勇於向過去說再見,回到出道前那個清新又溫柔的自己,做回自己,其實就是勇氣的表現。 RubberBand《快樂鐳射舖》 背景在租金飊升下行將結業的小唱片店,裡面一個留意了很久但一直沒有勇氣結識的女樂迷,連幻想「以相近這喜好,能一天談情互訴」都試過,為何一直沒有勇氣踏出一步結識她呢?結業前最後一天了,能把握機會嗎? 方大同《愛立刻》 也是說握時機去愛,猶豫不決是因為怕愛錯,對象不對,方法不對。但既然愛情難求完美,而時間一過去就追不回,何不珍惜機會,勇於付出? 盧凱彤《只要美麗》 鼓勵人們聽從內心的聲音和傾向,與真正愛的人親密下去,如果我們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和嘲諷,把感情壓抑下去,說不定到了銀髮年紀,剩下的只有後悔。 農夫《複製人》 提醒我們要撫心自問,究竟我們現在過的,是真正想過的生活,還是活在別人的期待、社會的灌輸、既得利益者設定下,千人一面、十年如一日的生活? 林二汶《驚人》 更是開宗明義講「恐懼」的歌,就算有錢、有成就、或者遠離塵世,一樣有可以驚恐的事。發現甚麼都可以...

盧凱彤《你安安靜靜地躲起來》:躲在陰暗處聆聽

盧凱彤這張國語專輯基本上的調子是憂鬱和陰沉的。我們聽到的,很多都是Ellen的陰暗面。就例如《誰》的頭暈轉向,好像被不知名的東西監控著、甚至有被軟禁一樣的精神折磨,例如《Departure》處身愛情中被漠視、被邊緣化的處境,例如《只要美麗》想逃離世俗眼光的戀愛,《小霧》異地戀之下的隔膜,《如果還有時間》的悼念故人,《活該活該》的自嘲和自我批評,最明顯的《你根本不是我的誰》「我夾著尾巴雙腿在發抖,你才會客套地丟個球」那種一直被奴役的暗示,無不充滿憂鬱、陰沉、焦慮、掙扎,以至一個人在沉淪的意識。只有分別跟魏如萱和盧廣仲合作的《了不起》和《玫瑰木》,才收起那份鬱結,無他,好像心情壞透的人在房間頹廢中,忽然有朋友打電話來寒喧,總得暫且把憂傷收回,和對方有說有笑,由談對別人的羨慕到討論結他經,總之暫時回復正常,電話收線又繼續沉淪下去。 全碟最喜愛的是《只要美麗》,有Ellen拿手的、彈出來清純無雜質的結他聲,其實只要由歌曲中勾起Ellen聚精會神地彈結他的樣子,就已經叫人陶醉了。這是說不被世俗贊同的愛情,是必須面對不解和嘲諷的愛情,「有沒有一個完美地方可以讓她們牽著手」,已經暗示了這是關於女同志的故事,想逃到一片沒有質疑和排擠的淨土,安靜地親密下去。談情拒絕被世俗眼光左右,筆者想到了黃耀明的《光天化日》。 之後是《小霧》,反覆出現著一段近乎洗腦但又華麗非常的hook line,所謂的「小霧」就是分隔著我和你之間的一些隔膜,這樣的描述把事情變得更唯美。歌中的「不用爭吵,誰飛來飛去」,令人聯想到傳說中Ellen有過的異地戀情,或者此曲真的是來自她的親身經歷,才顯得如此有血有肉。「我總要站在高處」,除了是代表力爭上游而冷落情人,也可能代表著那表演的舞台。 《Departure》的前奏教人想起陳綺貞的《溫室花朵》,Ellen用了一把平時較少聽到的聲音,把在愛情裡被遺棄的不甘和憂怨施放出來;《如果還有時間》Inro竟然令人想到方大同的《好不容易》,其實是寫給Ellen最近離世的表姐的,在表姐臨終前的日子Ellen一直陪著她,有說有笑地渡過最後的日子。「如果還有時間變老」,「你的笑容從此不老」,作為獻給英年早逝者的悼詞,含蓄而叫人感動。曲終的一段寧靜,夾雜雀鳥的叫聲,就像是人去樓空了的象徵。 盧凱彤開始站穩了華語歌壇的一席位了,風格也日漸變得成熟。《只要美麗》的精神我們找...

林二汶《Eman Lam》:自信的故事

老實說,自at17在10年分拆之後筆者也較少留意林二汶的動向了,只約略知道之前的《林一歌林二唱》專輯和一些舞台演出。期間固然有《無忘花》此一極品,但除此以外留下印象不多。這次林二汶專輯配上了荒井壯一郎、孔奕佳、于逸堯等人組成的The HUS Band,既感到熟悉又感到新鮮,見慣了她在舞台上表現的自信,但能原本地反映在她的錄音室專輯中好像是第一次。把專輯冠以自己名字,如果不是新人作為「認住我」的標示,就應該是自信清楚自己方向的表現了。 林二汶聲靚唱功好是公認的,但不代表歌路可以隨便亂選。今次八首歌一來水準高,二來不同風格,但都是很適合林二汶發揮的,但也正因為專輯整體水準很高,反而我不太喜歡那些bonus track式即興演奏或吟唱,那些段落對欣賞那些歌曲沒有幫助,反而損害了欣賞一首歌接著享受下一首歌的連貫性。 充滿自信的開場《Wanna Be》是拒絕定型的宣言,天后也從來不限於一個模樣;「Wanna Be alive,想要便及時」,無論想表現前衛還是賢淑,想獨處還是想浪漫,知道自己在甚麼時候需要甚麼,才是真正「活」的人生。《聽說》上年舞台劇已經聽過但當時印象一般,換上新的編曲加上featuring岑寧兒卻彷如脫胎換骨。《北京道落雪了》感覺像身處空蕩的北京道上,惦念著北京的人和事,想到「空蕩的北京道」,這就變成了一個科幻故事。 《驚人》是一份探討「恐懼」的教材。我們怕失敗,更怕成功之後在高位「有一天失足跌下」跌得更痛。但恐懼是人的天性,沒人可以故作瀟灑,就算移民外星遠離塵世都可以怕適應不了,有甚麼可能是沒有恐懼的?所以恐懼不能逃避,只能直面。恐懼是因為怕事情不如自己所想,但這就是世事的本質──豈能盡如人意,明白這點,我們只能但求無愧於心,「習慣盡人事,去學會放下」,為成功作努力,為失敗作準備,就是把心安下來的方法。 《玫瑰奴隸》是黑暗中的纏綿,「就算上進是我城的慣例」,卻要擁抱著沉淪下去,令人想起《漩渦》那種相擁著向下沉的感覺。《微醺》很適合電台黃昏音樂節目的主題曲(那主持人的聲線一定是很感性的),淺醉之下人變得懶洋洋只想攤在沙發,彷彿隨意得任何人吻下來,都可以用「點到即止」的方式回應。《如水》是主日崇拜唱聖詩一樣的寧靜感覺,用水做比喻的話,就像是一個完全平靜的湖面,一點波浪和漣漪也沒有。 《Wanna Be》的自信爆棚之後,接著的歌其實都有種不言明...

所以喜歡證明今天更真實

青春的感覺真好,好得我們必需為它留下記錄。快門「卡嚓」一聲,那一剎就是青春的見證。 從盧凱彤的《卡嚓》聽到滿瀉的青春氣息,而這一份青春氣息不單止叫人嚮往,更是令人感動到要提醒自己,自己的青春要好好珍惜,別人的青春要盡量使他們保存,因為這感覺太好了。 究竟是怎樣的青春氣息叫我們如此嚮往、如此感動? 伴隨著青春的詞語很多時候都是「活力」,爽朗的電結他就表現了一份躍動的心靈,和旺盛的精力,就像是停不下來的,「白晝光的風景到晚黑便暗,轉眼便明日」,時間由日到夜到明日,時間就這樣流暢地流逝,但是年青的生活沒有白過,因為「喜歡證明今天更真實」,沒有惱懊昨天,沒有擔憂明天,只有真實地感受今天,用相機拍下今天。帶著好奇和欣賞的心看四週的環境和自己的生活,就算是一場令小草茁長的雨,或是骨碌骨碌飲下的鮮奶,都看得出一份美感和可愛。青春,定義上就是讓我們可以隨心、可以率性的,想拍甚麼拍甚麼,喜歡找一片白雲,還是一個古怪路人,都是帶著自由的身,把那美好光陰記錄下來。 懂得運用青春的人是懂得活在當下的。雖然C AllStar的《放下》叫人「相機放下,更專注吧,看演出就全程看吧」,看演唱會要用心感受看演唱會的當下,不要只顧用相機拍拍拍;但《卡嚓》的「好好的感覺它,只需要記下」,卻是另一個層次的。當生活裡出現某個美好的東西,可能是知更鳥,可能是夕陽,你欣賞它,隨之生起一個念頭,要把它拍下來,隨即自然地、專注地拿出相機,對準焦點,按下快門,「卡嚓」!全個過程清楚分明,拍下的對象,和拍攝的過程,那些都構成生活中完整的、深刻的回憶;否則,匆匆忙忙拍下一大堆照片,明天看著相片,可能連自己也記不起曾經見過這些事物。

斥測樂壇‧一一總結

回顧2011年,開始了新歌評級,最大的成就感來自於完成第一輯共30集的x10系列,但也因為這樣冷落了新歌的評論。其實在x10完成首30集之後,一直考慮調整寫作的方向。近年我養成了一種「能力」,是寫完文章之後在很短時間內忘掉自己寫了甚麼。如果文章在作者的腦都留不了多久,我很難期望能留在讀者的腦海有多久吧。 看到不少博客寫了好幾年之後出書,老實說我也有點心思思想加入他們的行列,但如果出書的話該寫甚麼?不會是結集那些和所評論的新歌一樣快速過期的新歌簡評吧,應該要是沒有時效性、比較有保留價值的東西吧。或者會探討以下問題:這個blog和作者幾年來有甚麼演化?怎樣評論一首歌?我音樂上的偏好是怎樣?如何提高欣賞音樂的能力?較高層次的問題是:如何從音樂評論當中,建構自己的美學思想體系?音樂評論的價值在哪裡? 我不知道這樣的一本書有沒有出版社有興趣出,也不知道會有幾多人有興趣買,但正如卓韻芝講過,你說你想做作家?拿起筆拿張紙寫點東西你就是作家。無論如何,上面的問題要還答,對以上問題的探索和研究,還是必需要做的。 也因為這樣,再加上生活上其他層面,有更多需要投入時間精力熱誠的工作,實在無法兼顧一直以來有規律性但屬於流水帳而繁瑣的項目。所以,由2012年開始,常設項目包括CC Music Chart將會停辦,只保留季結和年結。其餘的,新歌仍會簡評,評級依然沿用,但沒有時間做每週總結了,有好歌有好碟會品題,x10當然繼續。變化未必這麼大,只是不定期寫點文章吧,這不是正常的博客應該做的嗎? 我最喜愛的歌曲: 今年的大贏家是C AllStar,繼上年陳奕迅之後再一次有三首半歌曲入選20大,陳奕迅也憑《六月飛霜》勇奪全年第一。開blog 7年,年終評選8年,原來男歌手得第一,今年才是首次。 第一位: 陳奕迅《六月飛霜》 (曲:Kool G@Public Zoo/舒文@Zoo Music 詞:林夕 編:Kool G@Public Zoo 監:舒文) 記錄崩潰前的瘋狂,絕對是代表2011年的金曲。世界怪得誇張,明知舊秩序要崩潰,但不知道哪一天會來。由今年的茉莉花、佔領華爾街、日本核危機、歐債危機看來,這一天不遠了。 第二位: 方大同《好不容易》 (曲:方大同 詞:方大同 編:方大同 監:方大同/Edward Chan/Charles Lee) 太多人失意,聽說人分離,...

鐵路像記憶一樣長Nov 25 2011

明顯地,我是為了黃耀明和盧凱彤而去看這演出的。未入場前,對宣傳單張和場刊的「記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國一百年藝術歌曲演唱會」,甚至主題的意念來源,余光中的散文《記憶像鐵軌一樣長》,都是不甚了了,也不太清楚究竟會唱甚麼歌。 文化中心的大堂佈置得像火車站一樣,展覽著中國一百年的鐵路發展。最多人圍觀是地上那一大張中國地圖,上面的電子屏幕顯示著流動的年份和事件,和鐵路路線這一百年的演變,看著地圖上一條可憐的小毛蟲經歷百年蛻變成盤根錯節的龐大網絡,這一百年的發展歷史,就濃縮在一張地圖和兩三分鐘的影像了。 回到演出本身,「一百年藝術歌曲」,說穿了就是回顧這一百年的的流行曲。鐵路只是一個載體,沿著時間的軌跡,由20-30年代起前行,就好像坐著火車,由鐵路的一站去到下一站。 特邀黃耀明、盧凱彤、許茹芸三位相當有個性的歌手演繹,用上于逸堯、孔奕佳做音樂,都是為了把一百年來的經典,換上現代的包裝呈現給觀眾。而這個音樂會的成功之處,就是當這些屬於古蹟的歌曲配上現代的手法編曲、演唱、包裝之後,都能夠產生一種「啊,原來以前的歌曲可以這麼動聽」的讚嘆。 印象最深刻的要數盧凱彤自彈自唱的《玫瑰三願》,花樣年華的佳人,三個情深動人的願望:「我願那妒我的無情風雨莫吹打,我願那愛我的多情遊客莫攀摘,我願那紅顏常好勿凋謝,好教我留住菁華。」在Ellen的結他中,放射出一道刺眼的青春的光芒和能量,兼備女性的嫵媚和rockmui的風格;陳浩峰、于逸堯等演繹《保衛黃河》《旗正飄飄》回到抗日戰爭的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的歷史記憶,慷慨激昂的家國情懷,除了令人回想八年抗戰的情景之外,也想起這份熱血和氣慨,在今日的人們和歌曲還剩下了多少?佻皮有趣當然數《綠島小夜曲》,許茹芸滿腔柔情的吟唱,中間卻被陳浩峰等人打岔唱了Maria Cordero的《友誼之光》,加上盧凱彤一邊彈著ukelele,一邊依偎在許茹芸身旁,好一個充滿幽默感的情景;黃自的《花非花》,加上Andrew Lloyd Webber,怎樣演化成林子祥膾炙人口的《每一個晚上》,由黃耀明一次過演繹兩首作品,作為百年來中西合璧、東西交流的一個時代印記。 相信這一場演出最大的用心,是希望觀眾能夠藉著現代的演繹手法,重新認識由20-30年代到近年的歌曲,引起聽眾對這些歌的興趣,然後引發求知慾去了解這些歌曲的本來的面目、原唱者和創作者,進而認識當年的音...

新歌簡評2011年第29週: 我們找尋的一顆星 ,將不會出現在黎明

本週品題新歌: 盧凱彤《人造衛星情人》 (曲:盧凱彤 詞:盧凱彤 編:盧凱彤/何山 監:盧凱彤/何山/蔡德才) 評級:播放級高 歌名來自村上春樹的小說(又譯《斯普特尼克戀人》,斯普特尼克是前蘇聯發射的全球第一枚上太空的人造衛星),三個主角的同性異性戀愛故事,以人造衛星的各自圍繞軌道運行,比喻戀愛歷程中偶然相遇,又瞬間分開,突顯出一份孤獨感。 小說沒有看過,單單是編曲和結他的威力已經吸引了我,尤其是 Live版 Ellen全神貫注在電結他最前端的幾格磨出令人激動的聲音。 另一個Live版 是Unplugged演出,截然不同的風格一樣充滿自信和能量,令人佩服Ellen的結他功力。 鄧紫棋/C AllStar《愛在當下》 (曲:賴映彤@groovision 詞:曰云@sense 編:-- 監:--) 評級:播放級高(由播放級中調升) 2011年香港電台「太陽計劃」主題曲。 如我所料,果然是聽一次不夠,越聽才會越喜歡,當不時哼起「看破世上的傷悲,以愛記錄存在多神奇」,已經知道融入了這首歌充滿愛的氣氛了。 喜歡這首歌愛得平實。最重要是兩組相當有實力的歌手,恰如其分在演繹、在合作、在交流,而不是show quali。G.E.M要唱得動聽不需要出吃奶的力唱爆咪的,使出五六成肺活量就已經很夠用了。 新歌評級: 調整評級:鄧紫棋/C AllStar《愛在當下》,由播放級中調升為播放級高。 推介級:-- 播放級高:盧凱彤《人造衛星情人》 播放級中:方大同《情勝策略》梁漢文《一再問究竟》 播放級低:陳柏宇《尊嚴》Kolor《來吧!跳吧》 飛行級:古巨基《爆了》劉子千《唸你》Ekee《Full Moon》安心亞《無可救愛》Hotcha《素顏假期》糖兄妹《跑出天際》窮飛龍《群星大亂唱》 CC Music Chart 2011年第29週: 1 1 2 人造衛星情人(2 wks no.1) 盧凱彤 2 3 2 愛在當下 鄧紫棋/C AllStar 3 2 3 火鳥(1 wk no.1) 楊千嬅 4 5 2 美好人生 陳珊妮 5 N 1 情勝策略 方大同 6 N 1 一再問究竟 梁漢文 7 4 2 安妮‧法蘭克 王菀之 8 N 1 來吧!跳吧! Kolor 9 8 3 美妙生活 林宥嘉 10 9 3 You And I 孫耀威

新歌簡評2011年第23週:雖然流行的是無知...個屁!

把張惠妹的《都甚麼時候了》由播放級中提升為播放級高是很自然的事,因為越聽就越感到讚嘆,這完全是張惠妹能人所不能的功架的表現。越聽越有感覺的還有那份空虛寂寞,人生失去動力,甚麼都提不起興趣的描寫,就算一班人食飯吹水,談天說地,例行公事影大合照大家一二三笑、舉V字手勢說「Yeah」然後上傳facebook,但不出一秒就生起「做呢D野有乜謂」的負面思想。 本週品題新歌: 盧凱彤《不脫知女生》 (曲:盧凱彤 詞:周耀輝/盧凱彤 編:盧凱彤 監:蔡德才/盧凱彤) 評級:播放級高 去年起暫時卸下at17招牌個人發展的盧凱彤(Ellen),翻唱的《Summer of Love》麻麻,創作的《等等》麻麻,今年《雀斑》竟然也覺得麻麻,連自己也出乎意料之外,到底是欠了甚麼?還是只是剛巧而已? 其實《雀斑》今年的反應算不錯,之後的主打Ellen放了兩首歌《荒蕪中起舞》對《不脫知女生》上網讓大家選擇。一聽我就喜歡了後者,也好彩是它勝出了(據聞網上投票《不脫知女生》只勝1%)。曲風和外國那些很容易成為國際追捧的「個性鄉謠創作清新年輕女生」如出一轍,也不難令人想起謝安琪出道作《姿色份子》,但隨了講瘦身的姿色,也平行地講讀書的知識。拒絕膚淺,拒絕窮追外在美的態度,本身是一種魅力。弔詭的是,放棄追求外表美麗,反而可以流露出一份自信和內涵賦予的美感。 李克勤《天河》 (曲:Eric Kwok 詞:陳詠謙 編:Eric Kwok 監:Eric Kwok) 評級:播放級高 聽歌其中一種最奇妙的體驗,是無意中由收音機聽到一首歌,覺得非常的動聽和感人,久久不能忘懷。很多這些體驗都來自睡覺睡到矇矇矓矓的時候,半夢半醒之間聽到某段旋律,心想「嘩...真的很好聽啊」,一直都記得這首歌和這種感覺,但之後無論再聽幾多次,都不能回到那種連自己也震撼的感動。 雖然沒有半夜聽收音機聽到《天河》,但這首歌就令人想起那種經歷。而且這首歌也最適合夜間收聽,畢竟「你對上一次被感動是幾時?」到「是否人大了感情就變得麻木?」這些反思,適合在夜闌人靜進行,尤其是躺在床上仰望天花板,當是仰望星空一樣。 Eric Kwok寫了一個最擅長的簡單而優美的旋律,李克勤只需恰如其份地演繹,已經是一首很動聽的作品。 鄭融《自來水》 (曲:王菀之 詞:藍奕邦 編:馮翰銘 監:馮翰銘/王菀之) 評級:播放級高...

斥測樂壇‧一零總結──人是痛苦的!

2010年,開始無視派台歌制度的新歌簡評和榜單;開始了x10系列並藉此重溫昔日金曲、回到昔日情懷;年底開始試用Facebook專頁講新歌。同時,「斥測樂壇五年選」的文案最後成為了爛尾工程;設立的互動功能變成一個有問未必有答的項目;更有大約十個星期,這裡變成休眠狀態。隨著生活的轉變,一直在找維持這個blog的最佳方式。 老實說,之前這個blog只是當嗜好玩玩下,下年開始,我決定要認真點經營。來年有甚麼新動作?不會講,到時會做。 我最喜愛的歌曲: 快速重溫一下這一年在腦海留下的片段: 大雨灑過後晴天,是老生空話,旨在哄騙...(wk 1) 未見得一覺可逝去,在遠方他會心碎...(wk 4) 全球有十億個許了願,但到底幾多最終能如願...(wk 6) 人值得命中減少幾秒,多買一隻錶...(wk 8) 硫酸一樽已拋出鼓譟但果報還未到...(wk 11) 滿頭青絲想到白了仍懶得脫落...(wk 12) 我係咪要報警?我就係去報警,所以結果攪到今日係差館衣衫不整...以前有老師教學生,今日有老師搞學生...(wk 14) 別讓愛像冰山融化,來不及回頭...(wk 18) 願你每日快樂,祝你心想事成...(wk 19) 白楊木影子被拉長,像我對妳的思念走不完,原來我從未習慣,妳已不在我身旁...(wk 23) 良辰美景,譜寫一聲聲歌哭笑,路過者身份變了多少...(wk 28) 願你沒有牽掛遠飛,在地平線上也有我為你打氣...(wk 32) 好好的過每天,才能活出生命──請假設,今天是你最後一天...(wk 33) 如講起戀愛這課題我不需跟你一般見地...(wk 36) 誰帶我尋獲幸福的模,卻自己謎中困鎖...(wk 38) 百折千迴就放開秋色染面,老情人心照不宣...(wk 41) 圍牆傾倒,圍牆傾倒,從前分開的終於都可講你好;為何你我偏偏等不到...(wk 42) 花瓣飛舞讓愛永延續下來,人間的愛來自最愛...(wk 44) 寂寞o既微博要人關注,o係寂寞o既面書偷人蕃薯...(wk 45) 靜靜盼望妳回頭,妳能望這方向...(wk 47) 今年開始選擇不限派台歌(所以也同時取消了「滄海遺珠」),結果20大作品,剛好一半共10首是沒有被唱片公司派台的。男女歌手各六首,組合五首,還有三首合唱歌。國語歌,20首佔其三。 在一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