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8月, 2005 起發佈的文章

舊碟推薦《Neo Acoustic Movement Vol. 1》:好好享受

「Neo Acoustic Movement 是一種新的音樂品種﹐更是自我開發享受生活的樂趣。 從生活中以最簡單的﹐有智慧地去追求生活滿足感的方法﹐都稱之為N.A.M。 通過衣著﹑飲食﹑家居擺設﹑音樂等所產生出來的一套生活態度。 並非所謂最樸素最純品的行徑﹐相反地﹐N.A.M是有要求的去追求滿足。 享受不必從物質而來﹐可能獨個兒點起香薰﹐享用自己烹製的一頓飯﹐喝杯紅酒﹐與寵物玩耍﹐DIY修飾一件tee shirt﹐拿起結他作一首歌﹐或百無了賴的發個白日夢﹐都是十分滿足的享受。 在生活中﹐找出最令自己開心舒服的﹐持之有恆地﹐去體驗這種新世代最流行 Neo Acoustic Movement。 音樂是lifestyle一部份﹐因此在這新世代的表達上可更看重原真原音acoustic的元素﹐著重真實感。 無論在歌曲題材﹑歌詞﹑唱功﹑彈奏樂器﹑編曲風格方面有非常大的空間來反影這種新趨勢。從外國N.A.M音樂潮流中的觀念﹐加進本地流行音樂的元素後﹐Neo Acoustic Movement volume 1誕生。」 以上是這張碟的booklet裡對Neo Acoustic Movement的一個介紹。這張唱片在2003年12月推出,我是在公共圖書館裡發現的,吸引我借回家聽的原因是它的陣容:林一峰、藍奕邦、王菀之、傅珮嘉、大頭佛、趙芬妮、彭海桐、The Pancakes等等,由獨立創作開始到今天略有名氣的唱作人,各自交出一些曝光率比較少的創作,成就了這一張《Neo Acoustic Movement》合輯。 如果不是特別精彩,我都不會特意撰文推薦。這張唱片貫徹Acoustic的清新味道,令人聽得十分舒服,值得由頭到尾反覆細聽,更值得遲些到唱片店買回,如果還有得賣的話。 第一推介「小象的歌」,簡單的勵志小品,但趙芬妮的聲線完美得驚為天人,這首歌有點「發燒天碟靚聲王試Hi-fi之作」的感覺。 相隔近兩年重聽大頭佛的「下午茶」和「被遺棄」,比想像中好聽多了,主音阿欣唱功不算了得,但勝在夠真。 王菀之的「臉紅」即是寫給鄭秀文的「戀上你的床」的原版,將「戀上你的床」的暇想變成帶點害羞的少女情懷。Sammi的版本已經唱得很好,但Ivana可說是更勝一籌。 碟內第一cut和最後一cut是兩首合唱歌,都和林一峰有關。一首是和藍奕邦合唱的「兩個陌生男子」,當年在電台聽過一兩次,另一首是和傅珮嘉合唱...

兩則補充

兩段有關早前一些評論的補充: 1. 之前提到撞歌名,今日先發現今年黃韾和關智斌都有一首「先知」作派台歌。同年撞歌名竟然出現不只一次,不過兩首歌都唔hit。 2. 之前Pixel Toy的碟評提過自己用69元在葵芳的CD舖買他們的《愛‧科學》專輯,那時是出碟約兩三日後。早幾天逛那間唱片舖,《愛‧科學》的售價已經變成79元,似乎反應不俗呢。

八月新歌簡評(一)

張穎康「我很好」: 今年天王們都致力提攜後輩,先有黎明提拔Janice,張學友推介王菀之,現在號稱「劉德華入室弟子」張穎康出來了。這首歌評價只有一句:執好那些懶音才唱歌吧,「仍期『mon』你想得到的都得到」「想『李』亦知道」,不要給我聽到他訪問時說:「大家好,我係張穎『看』(看更的看)」。 側田「Erica」: 同樣「演野」「晒」唱功,不過上次「好人」只不過「冇拖拍」唱到像要死是過了火位,今次「Erica」用來吸引異性,要「演野」就變得自然不過。相比「好人」,這首歌順耳得多,聽起來開心得多。 Krusty「Morning Sir」: Pixel Toy用了七成力做給Krusty的歌,當中Pixel Toy的招牌電子音效和自己作品玩到天花龍鳳的「花臣」在這首歌出奇地少,弄到不太似Pixel Toy出產,但是以Krusty的水平來說還是簡單一點比較好。總體而言聽得舒服,重要在Krusty形象上沒有甚麼包袱,唱得都比較放。 苦榮/小苦妹/吳君如/谷德昭/Twins「我夠神化」: 第一次聽覺得和以前芝see菇bi family的歌無大分別,但越聽越有感覺,感覺就是陳輝陽的回歸,尤其是貫穿前奏和過門的音樂令人聯想起「天使的禮物」。演繹方面,Twins開聲唱「如我也把潛能激發…」難得唱得有氣勢,另外谷德昭繼「無賴」之後又一驚喜。可惜的是,如果這首歌是芝see菇bi親自填詞的話,整件事會更完滿。 森美/小儀/薛凱琪/Kary「凡事達少年」: 黃貫中的功力再一次令人讚嘆。將電話干擾聲混合在歌曲中,將電話鈴聲變得充滿節奏感,都是難得一見的佳作。Kary的聲線和節奏感為這首歌加了分,一開聲已經吸引人。唱到第二段是森美有種突然「撲」出來的感覺,己經有種「搶鏡」的畫面。難得的是小儀今次唱得大有進步,初聽幾乎分不出是小儀還是Fiona,終於不再成為「森美小儀歌劇團」主題曲中的負累了。 藍奕邦「無暇年代」: 每次聽都有種「打冷震」的感覺,因為藍奕邦低沉而憂鬱的聲音,和這首歌的氣氛十分吻合。王貽興的歌詞寫出了對青春逝去的慨嘆,「我們不把遺忘當作遺憾,我們年月裡任青春荒蕪生活放任」,引起對過去的反省;「蝴蝶離開,盛夏不再,成長的路上佈滿青苔」,很喜歡這句充滿意象的歌詞。這是我最喜愛的藍奕邦作品。

撞歌名

今年發現一個現象,就是有很多新歌和舊歌用同一個歌名的情況,就算不計今年完全以此為概念的古巨基「Monica」、「夢中人」和「天才與白痴」,都可以數出幾個「撞歌名」的例子,有多少首舊的同名歌曲你是認識的呢? 1. 劉德華「我得你」,填詞:劉德華 數年前張學友都有一首歌叫「我得你」,是Eric Kwok作曲的,當時也是冠軍歌。奇怪的是,劉德華的「我得你」派台時竟然沒有人談及,「張學友vs劉德華」,本來應該是一個噱頭。 「得你一個 不要花火 無需經歷從未遺憾過 冒險生活從未適合我 得你得我 若無其事渡過 難得的是你不討厭我」 (我得你 – 張學友) 2. 陳慧琳「希望」,填詞:鄭櫻綸 這個大家應該記得,「希望」也是李克勤多年前的作品,副歌套用俄國名謠「三套車」,但因為作曲的周啟生沒有落credit而被狂插。看看今年的「明日恩典」,大家都小心多了。 「儘管多艱辛就算多渺茫 願一起同流浪 未管那一方我願能去闖 灑盡一生的血汗」 (希望 – 李克勤) 3. at 17「變變變」,填詞:林一峰 上一代的歌迷應該記得「變變變」是陳慧嫻的金曲,「我變,我變,我變變變」可說是深入民心。早陣子「千機變」Twins和成龍合唱的主題曲,歌名也是「變變變」。一個不是太common的歌名竟然可以重覆用第三次,撞歌名撞得最離譜可算是這個。 「擠迫 擠迫 擠迫都市太多人 多麼 多麼 多麼想變太空人 在太空 闊闊的 舒服的"訓" 穿梭機都分分鐘會爆親人 倒想漆黑天空裡變粒塵 在太空到處飄 不用心震」 (變變變 – 陳慧嫻) 4. 側田「好人」,填詞:林夕 側田因為替古巨基作曲和在古巨基演唱會表演而被人認識,想不到第一首自己的作品歌名都和古巨基的一首舊歌相同。 「寧願多走幾倍的路程 護送你直至安定 寧願擔起可笑的罪名 仍不敢作聲 寧願燒光僅有的熱情 亦要照亮你生命 像顆孤單守護星 誰待你好 即使多辛酸也自豪 待你這麼好 差一點演變成乞討 誰待你好 怎麼得你不知道 連半句謝謝也得不到」 (好人 – 古巨基) 5. 楊千嬅「烈女」,填詞:林夕 Twins早一兩年的非主打歌都叫做「烈女」,同樣都是林夕填詞,怎麼這麼多人要做烈女? 6. 方力申/傅穎「自欺欺人」,填詞:方杰 趙學而的舊歌,相信是當年趙學而暫別樂壇之前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