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11月, 2011 起發佈的文章

x10系列(31):陳百強x10

上回重溫: 陳奕迅 陳百強或者是我小時候最不喜歡的歌星了,這種不喜歡是沒有解釋的,只是記得小時候媽媽只要拿出陳百強的卡式帶播放,我就會哭啼起來,久而久之家中也越來越少陳百強的聲音了。這種離奇的抗拒,又不知不覺離奇消失了,好像是小學三四年級吧。或者是以前很少聽陳百強的歌,很多他的作品到現在再聽仍然多少新鮮感。 離開人世已十九年的陳百強,影響力一直還在,不斷有以陳百強為主題的舞台劇(隨口也數出《一期一會》和《喝彩》),一直有人翻唱陳百強的作品(單是梁漢文也有《我和你》和《愛沒有不對》),一再被重溫的經典,有盈富基金的廣告歌《漣漪》,也有西九文化區的宣傳歌《有了你》;其實,連何韻詩的《光明會》跟農夫的《456Wing》,前奏都是分別採樣《摘星》和《喝采》。始終,帥氣、有才華、風度翩翩又帶點憂鬱的多情漢子,在哪個時代都是女性的理想對象,男性的形象楷模。 一. 畫出彩虹  在天空上,用我的愛去畫長虹, 情話綺麗纏綿,留在白雲中; 信心不稍動,就算此際我是貧窮, 前面阻礙重重,難敵我情濃... (曲:顧嘉煇 詞:鄭國江 編:顧嘉煇 監:--,收錄於1984《百強84》) 求愛其中一個最大的殺手鐧是「人窮志不窮」的堅定。一個男人在事業上和感情上都有打不死的鬥志,代表著有強大的上升潛能。就算今日未成大業,假若他朝飛黃騰達,識於微時的女伴自有豐厚回報,加上慧眼識英雄的自豪。 二. 神仙也移民 移民慾念氹氹轉,然後決斷(決斷),要變俗人不歸天; 移民日日行商店,(仲要落D...) 頭髮要短鬈兩寸... (曲:Fahey, Dallin, Aitken and Woodward 詞:盧永強 編:杜自持 監:--,收錄於1988《煙雨淒迷》) 都說歌詞反映時代的集體意識。80年代,經濟繁榮,娛樂蓬勃,一片五光十色的景象,世界美好得可以連神仙也要下凡,「要變俗人不歸天」,投入這多姿多采的花花世界。今日,環境污染、貧富懸殊、債務危機、社會動盪,地球越來越不適合人類居住了。昔日地球,吸引得神仙也要下凡「同個天講聲再見」,今日地球呢?「你快點回火星吧,地球是很危險的」。 三. 感情到老 朋友的心,朋友的真,儘管聲音永遠是老 我願我願友誼,老一點更好; 環顧今天,人人換新鮮的外表也百萬套, 有幾多感情,從不更改到老... (曲:楊雲驃 詞:盧永強...

管她聖母瑪利亞還是觀世音菩薩

謝安琪有一把母愛泛濫的甜美聲音,但這把聲音不常拿出來用,有合適的歌才發揮出其迷人的魅力,例如《少女瑪利亞》,就這樣成為謝的新碟《你們的幸福》當中,個人的頭號心頭好。 兩千年前,那單純的瑪利亞,為上帝拯救世人之大業,擔起誕下耶穌的重責,最後更要承受兒子犧牲的苦痛;兩千年後,世界依舊污煙瘴氣,亟待拯救,現代瑪利亞,如今安在?如果瑪利亞在現代,她會怎樣? 只是問天,並無意義;最重要的訊息是「人人都可瑪利亞」,每個人只要有一點慈悲的心,只要有一點承擔責任的勇氣,眾志成城,各安其位,力量不能低估,堅固鋼架,也是由每寸鋼筋組合而成。其實,管它講的是聖母瑪利亞還是觀世音菩薩,能夠撫慰人心、鼓舞人心的歌,不論宗教信仰,都可從中找到得著。

《拂了一身還滿》(上)

去年聽了黃耀明的《車路士的女孩》,還是《若水》專輯之後側重的鄉謠風格,不太合一直追隨明哥的樂迷。好了,年初聽到《絕色》,末了一段像在預告電音回歸,令人期待。一等大半年,專輯終於面世,十三首歌,四粵九國,粵語的已聽了一半。另一半呢?聽到了《小心許願》之後在想,不只是電音回歸,更有點達明一派回歸! 準確點,《小心許願》的電子舞曲令人回到《今夜星光燦爛》和《馬路天使》的年代,但除了音樂風格帶來的雀躍之外,更喜歡的是黃偉文既有哲理又有喜劇感的歌詞。喜劇感在哪裡?「默默地合什著,渴望中獎中獎中獎」,你試著跟著節奏拜呀拜呀,那不就是古天樂的《今期流行》?很多人為名利、感情、夢想也是拜呀拜呀,諷刺的是一天你得到了,要不為此付出沒想過的代價,例如令你「每天養得湊得很傷身」的寵物(甚至懷疑到底是人玩寵物還是寵物玩人?),要不你祈求的你跟本受不起,例如名譽,樹大招風的攻擊,未成名前有沒有考慮過?更黑色幽默的是,得不到,你抱怨;得到了,「而葡萄拿來時,最後你竟對它敏感」,無福消受的失望,配合未得到之前的焦躁,真不禁令人幸災樂禍。 另一首粵語歌《紅眼症》有相近的舞曲氣息,也有相近的題材,原來是之前寫給丁菲飛的歌拿來翻唱。眼紅別人擁有的一切,眼紅別人的任何特質,這種執迷不悟跟黃耀明擅長的迷幻自是水乳交融。要你的好運氣、要你的好人緣、要你的海景豪宅,人之常情;身材、打扮、經驗都想要別人的,想多了吧?紅眼症到一個地步,「我要你的本領,放棄我的本領」,甚至「我要你劣根性,放棄我劣根性」,走火入魔了吧?「白日夢,閉上眼」這六個字最值得深思,做夢時都會閉著眼代表甚麼?人在夢中,都是盲目的。 (待續)

天音蓮樂音樂會Nov 11 2011

一直對所謂的心靈音樂有所嚮往,但一向只是隨便聽聽,認真了解卻不知如何入手。怎樣才是好的心靈音樂呢?顧名思義,好的心靈音樂,應該是能夠打動心靈,和心靈有感應的。至於哪些歌一個人聽了有心靈感應,其實也很視乎個人而定。 這是最近看一個音樂會體會得來的。第一次講流行音樂以外的音樂會,但當中有陳潔靈和夏韶聲表演,音樂總監是林敏怡,也算是和流行沾上了邊。在這個和佛教有密切關係的音樂會中,夏韶聲當然祭出這些年他的演唱會和唱片一直在用的主題「諳」,配合代表搖滾之火的一段結他 solo ,在這個以「寧靜致遠」為標語的表演中,真的讓人興奮一下。我看的是十一日晚的第一場,初時以為沒有陳潔靈,她來了是個驚喜。先來一首倫永亮譜曲的梵文版《心經》,據說是 Miss Chan Chan 幾個月苦學梵文練成的;再來一首國語歌,穿插著「唵嘛呢叭咩吽」六字大明咒。不得不提到最後,她一個很不經意的手勢暗示,台下就懂得大合唱了,舞台功架,就是這樣。 還是說流行歌手以外的表演者吧。最有感覺的要數葛莎雀吉,尤其是《甘露》一曲。音樂會雖沒有打正旗號表演佛曲,但這始終是一個以佛曲為主的音樂會,當中出現一首情歌是一份意外驚喜,更是意外的感動。另一首講親情的歌也令每個人想起日漸老去的親人,盡孝可能抽象,但和顏悅色對待他們,應該是最低限度要做的事。 「馬常勝」這名字似是屬於《節節領先》的名家多於唱佛曲的內地歌手,但這個青海出身、由搖滾歌曲轉型的歌手的表演,是另一個突出之處。他的聲音有點沙啞滄桑,把人帶到一望無際的高原,頓時境界宏大,眼界開闊,加上波浪聲、大鳥聲的提示,心靈也隨之擴闊。 音樂會上有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樂曲,就很容易試出一些「水土不服」的作品了。同一首歌,有人聽了感動,有人聽了卻頭痛,例如喇嘛扎西那一段重低音藏文吟誦,我一聽就只想到「聲音經過特別處理」,進而想到逃避大耳窿追數以至大耳窿牙籤塞鎖匙洞等等,頭痛。沒錯,有些不愉快的經歷,可能就是償還欠債的機會。頭痛那幾分鐘,就當是消除業障吧。阿尼瓊英‧卓瑪唱了甚麼已經沒有印象了,因為狀況又來了,今次是胃痛。難道真的有些歌好像治療一樣,不合適病人的治療,會產生排斥?不過《大樂法界》影像的綠色佛像帶來的那種詳和自在又令人讚嘆。 最後要提音樂會的主題曲《唵》,音樂舒服,輔助影像 ( 見 MV) 甚有美感,特別是簡單的色彩和線條的運用,看到帶來平和與喜悅。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