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3月, 2012 起發佈的文章

x10系列(35):張國榮x10

上回重溫: 黎明 80年代,因為兄長是譚詠麟歌迷,家中聽的都是譚詠麟的歌,好像一盒張國榮的卡式錄音帶也沒有,所以對張國榮的歌,多半是略有所聞,不多熟悉。但是,我15歲時第一張自掏腰包買的唱片,就正是張國榮由華星發行的《精精精選CD+VCD48首》,這不是刻意的,但原來分散投資、均衡飲食,一直在我意識裡。 張國榮與譚詠麟的分別在,當紅時張國榮帶著一份反叛和不羈,譚詠麟代表的是感情豐富的謙謙君子;到了從高峰退下之後,張國榮仍然妖冶,在藝術上繼續大膽;譚詠麟卻自然地趨向「建制派」,音樂上則有所停滯。所以精選張國榮,也不乏復出後的作品。 一. 由零開始 Will You Remember Me?就算是不得已, 如若愛我,盼妳可以給我試一次; 來日妳我再度相見,仍是舊日動人笑面, 給我熊熱眼光一遍,一千遍... (曲:張國榮 詞:小美 編:藤田大土 監:張國榮/梁榮駿,收錄於1989《Leslie側面》) 一直都說不喜歡歌手唱關於自己的作品,因為一般都不能引起共鳴,但為何這首張國榮退出樂壇前的感言是個例外?想起來了,那年讀小學剛好轉校,對同學有份依依不捨的心情,聽到「Will You Remember Me...」不其然代入告別「學」壇的角色。想起也覺得好笑,都是告別,他是天皇巨星,我呢?只是學校快將結束前及早「跳船」的一員。 二. 陪你倒數 讓我倒數,跟過誰相好, 任瓦礫蓋掩焦土,起碼沒法遇上更好; 陪你倒數,生醉夢死都好, 沒法找到一個永生的國度,不如擁抱... (曲:C.Y. Kong 詞:林夕 編: C.Y. Kong 監:張國榮/梁榮駿,收錄於1999《陪你倒數》) 推出的時候是上一次世界末日1999年,天崩地裂、神魔降世、大戰一觸即發的氣氛,還不明白為甚麼馬會倒數迎千禧會請張國榮唱這首不吉利的歌。如果世界末日來了,張國榮告訴我們,不如擁抱,不如相好,不如生醉夢死都好,把握最後的時間享受激情。到了2012這一個世界末日,有人告訴我們,如果世界末日,他會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和他的團隊為香港創造更美好的將來。偉大嗎?噴飯嗎? 三. 第一次 難求緣份至,難求全合意,始終都有第一次, 何妨平淡試,何妨全力試,不要問我非與是; 難求緣份至,難求全合意,一生總有第一次, 何妨平淡試,何妨全力試,不要問我非與是, 願你疑慮盡釋,奉獻...

張繼聰《5+》:進化

等到買實物回來才寫這篇碟評原來是有需要的,至少有兩樣東西是網上聽完所有歌還欠缺的。第一,好像沒有試過一張唱片裡面是有「參考書目」的,而第一本《當下的力量》(The Power of Now)正正是早前朋友介紹過的好書,又重逢了,有時因緣就是這樣奇妙。 參考書目有13本,包括《一個新世界》《這才是吸引力法則》《靛藍成人的地球手冊》等,屬於New Age、靈性、甚至有點神秘的著作。似乎預示了這是一張不平凡的唱片。而的確,音樂上,好得完全超乎以前對張繼聰的期望,如果現在有「張繼聰x10」的話,恐怕這五首就是前五名了。簡單而言,張繼聰終於有一次勝過謝安琪(同樣以最近專輯計),而有Jerald的參與之下,也比Swing的告別作《Swing到盡》好得多。 去年聽《2013》已經感覺到這個張繼聰和以前不同了,相比起以前喊苦喊忽情情塔塔,這次換上了一把自然了、釋放了的聲音,輕鬆地問著一些人生、宇宙、終極的問題,當中涉及末日、輪迴、加上一點領悟,例如「誰是富,誰是惡,還是一天土歸土」,何需汲汲於名利權勢?又例如「如你細心,這朵花,這根荒草;或茁生,或折腰,也自有季度」,用心留意,用心感受,就了解世界的規律,事物的法則,未到2013,我們已經開始進化。 《杞人》無論是Mastamic的機關槍式宣洩,抑或充滿能量的舞曲節拍,都是強而有力的官能刺激,末世亂象如地震、海嘯、「盲搶鹽」、「佔領華爾街」,就像《頭條新聞》一幕一幕震撼地敲進腦海。我們害怕世界末日?我們怕死?如我們明白,生死自有規律,生時甚麼也沒帶來,死時甚麼也帶不走,一期生命結束,十八年後又一條好漢。所謂「天跌落黎當被冚」,死並不可怕,不如把握現有的生命,追尋更高的意義。 《海馬》可以說是周杰倫式情歌,借一雙海馬的生、死、變成化石,仍舊一對,借喻不朽的愛情。筆者正在搜尋海馬的生態規律是否如歌中所寫的,卻找到了一篇來自 近年崛起的詞評家梁偉詩(Jass)的詞解 。開眼界了,之前也沒有想過,「海馬」說的可以和人大腦中的「海馬體」有關,而海馬體正是掌管人體記憶的部位。一直覺得樂評最大的作用是一個導賞員,引導人如何欣賞一首歌,使之能從歌曲中得到更多的啟發。Jass這篇文章值得一「讚」。 《瑪莉殺死小綿羊》講的是殘害動物為求一己滿足,最主要的當然是食肉了。這歌是有爭議性的,先有「肉食真相」一分鐘MV血腥得(也是寫實得)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