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12月, 2014 起發佈的文章

十年總結系列:十年十佳歌手盤點

「當下音樂」連同前身「斥測樂壇」,每年辦20大「我最喜愛的歌曲」已有10年了。以下是10年評選結果的一些統計: 統計10年來的20大,最多歌曲入選的是方大同,一共13首,並有五首打入前五名,08年和12年都有三首歌入選;其次是陳奕迅,共11.5首,四首入前五名,《六月飛霜》是2011年的全年第一,2010年共有三首半打入20大; 謝安琪憑10+1首(+1為群星合唱的《撐起雨傘》)入選歌僅僅壓過10首歌的王菀之名列第三,但王菀之歷來有六首歌打入前五,是最多歌打入前五名的歌手,05《手望》06《畫意》10《迷失藝術》更是年度第一,而且十年內有八年有歌入20大,也是眾歌手之冠; 出道僅五年的C AllStar已累積8.5首入選歌,單是11年和13年已分別有三首半和三首歌入選20大,很大程度上因為自10年起取消以派台歌作評選範圍,加上樂壇持續不景氣,C AllStar表現相對突出下大量歌曲佔領20大位置;農夫數字上6.5+1首入選但其實包括九首歌,當中包括三首合唱,另+1為2005年第二位、Indie界大合唱的《這晚我看見》; 第七位竟然是at17和單飛後的林二汶之爭,各有六首成為年度20大,也同樣有三年有歌入選,最後因at17排名最高的是08年《Over The Rainbow》和09年《安樂》(第一),高過林二汶最高的第三位(10《無忘花》),而排名第七;值得留意的是盧凱彤十年來也有4+1首入選20大(+1是《撐起雨傘》),換言之at17+林二汶+盧凱彤一共有16+1首入選,超越所有歌手; 本身有5首歌入選的共有四個單位,包括麥浚龍、Supper Moment、陳綺貞和周國賢,麥浚龍入選歌分佈四年,Supper Moment三年,陳綺貞和周國賢兩年(兩人分別在2013和2012年各有四首歌榮登20大,是本評選的記錄),而陳綺貞最高為13年第一《沙漏》,周國賢為12年第二《星塵》,周國賢照計應排在四者的最後,但因14年有份合唱《撐起雨傘》,入選歌變成5+1首,由四變一,排行第九;麥浚龍排第十。值得一提是Supper Moment有三首歌成為前五名(10《最後晚餐》、13《無盡》、14《We Are Colorful》),入選前五的數目已僅次於王菀之、方大同和陳奕迅。 以下是10大歌手排名資料:(如入選歌數目相同,有歌入選的年份較多者優先,如入選年份...

當下音樂‧十年‧一四總結

2014,香港變了。但其實,香港一直在變,世界一直在變,樂壇一直在變,我自己也一直在變。因為今年是「當下音樂」的10周年,回顧這10年會發現,跟音樂有關的,都變了很多: 在「當下音樂」的前身「斥測樂壇」於2004年12月27日開始時,世界還未有Youtube,未有Facebook;那時候不能開一個Facebook page講新歌,也沒有Youtube連結可以試聽; 2004年接觸新派台歌是聽903的,更密切留意播放率走勢,現在連903有甚麼主持人也不知道了;以前一年買十來張CD,買之前到HMV試聽,之後用Moov,智能手機年代後改用KK Box,唱片櫃久未添貨,存貨也很少拿出來了。現在更多時候第一次接觸一首歌是來自Youtube,第一印象已不只來自聽覺,還有視覺; 發現以前做中文歌的樂評是相對易做的,聽903睇《勁歌金曲》已經覆蓋大部份範圍,聽多少少CD留意多少少獨立音樂已經很足夠;但現在,由主要電子傳媒支撐的「主流」樂壇已經萎縮至慘不忍睹,寫樂評的必須轉戰一望無際的網上平台,結果是打開KK Box,華語新專輯有超過一半單位是不認識的,走到Streetvoice更不知由哪一首歌聽起,更不知幾多次在Youtube看到一個新人的新歌發現不錯,一查原來這歌一年前已面世,他兩年前出過碟,三年前已經放歌上Youtube... 以前每年總有些唱到街知巷聞的全城金曲大熱K歌(雖然已是逐年遞減),但現在一來大家已唔唱K,二來看看今年引發全城效應的歌是甚麼?第一季有二次創作弄假成真的《罪與佛》,第二季有MK Pop《登陸太陽》戰《Ma Ma Easy》,二三季交界有《問誰未發聲》和「齊昕o既母親」,第四季是雨傘運動衍生出來的作品,以《撐起雨傘》為首(但計Youtube點擊率,應該以《話你戇鳩怕你嬲》為首!),最後大家要是回歸K房,點的也是《獨自去偷歡》,然後從手機找《日日去鳩嗚》的歌詞大唱特唱。主流唱片公司和大型電子傳媒,還有甚麼角色呢? 開始寫樂評Blog的時候,樂評(多數是碟評)都是雜誌上聊勝於無的專欄,純網上寫樂評的很少(至少香港如是),詳細評論香港唱片的文章反而在大陸的門戶網站見到。最齊全的香港碟評應該是在購物網站Yesasia.com,但文章一來是千篇一律的「xxx曲詞俱佳」「yyy、zzz可以一聽」,更不時出現例如「(農夫)《風生水起》則抒發戀人有著愛情的運...

2014年第四季新歌精選x10

第四季一開始是「雨傘組曲」的天下,直至佔領暫告段落,注意力回到新歌,季尾先後有許志安、J. Arie和李榮浩的新碟填補十大餘下位置,免得要出動改詞的 《日日去鳩嗚》 來攝位(其實我真的很喜歡這首詞,作為玩開同類改詞的填詞人,我是很少對其他人的作品如此衷心欣賞的)。 1. 群星 《撐起雨傘》 一起舉傘,一起的撐, 一起儘管不安卻不孤單,對嗎? 一起舉傘,舉起手撐, 一起為應得的放膽爭取怕嗎... (曲:Pan 詞:Pan/林夕 編:--) 2014年的雨傘運動必定會成為香港歷史性的一幕,而《撐起雨傘》即使不是「官方」主題曲(正如「群眾運動,沒有大會」),但也等如佔中三子、學聯和學民思潮一樣,成為這場運動最有代表性的標記。在佔領的一星期內誕生,迅速地記錄了時代(「催淚」、「雨傘」),不特只,還鼓起了勇氣(「一起為應得的放膽爭取怕嗎」)、喚起團結精神(「一起舉傘,一起的撐」)、認清自己也有弱點(「靜坐人海,你我非不怕」)、而更堅定自己意志(「雨傘是一朵朵的花,不枯也不散」)。對參與運動的人來說,這歌可算是「中晒」,更重要是這歌雖有抗爭精神,但無敵人意識,當我們為應得的爭取成功之後,我相信《撐起雨傘》會成為與《獅子山下》《海闊天空》同等級數的經典,角逐香港的區歌地位。 2. 王菀之 《我們他們》 即使睜開了眼睛,凝望那個月亮得一半 , 偏差先不管,一起欣賞過月滿, 可否將感覺交換,假設彼此處境要調換... (曲:王菀之 詞:林夕 編:馮翰銘) 也算是雨傘運動的一個回應。誰是我們?誰是他們?可分別填入黃/藍、示威者/警察、泛民/建制、年輕人/老seafood...可能是說一方只看到事實的一半,一起才看到事實的全部,像是超越二元對立,認清自己視野侷限之說;但也可能是說我們和他們根本活在兩個世界,注定有不可融合的分歧。不管如何,王菀之這曲思考性和藝術性兼備,充滿力量。 3. 甯浩基 《傘下的人》  ( 佔領者大合唱版 ) 憑一股原始的求生的力量 危險的崇高的圍繞這城牆 無法強奪我曾熟悉的一切 對抗不公仍倔強 從天黑捱天光仍不甘示弱 來緊握雨傘守一仗 用光一切又再補充我能量 燃點這個妄想... (曲:甯浩基 詞:日云 編:甯浩基) 情感上,《傘下的人》比《撐起雨傘》更感動更催淚。「讓我這晚在美夢裡甦醒」,配合的應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