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12月, 2019 起發佈的文章

當下音樂・一九總結

住在香港的你應該會認同,2019年六月前和六月後,根本是兩個世界。大家無心理會流行音樂是正常不過(要聽也聽更貼近時代的抗爭音樂,可參閱最近另一拙作《 革命時代曲 》),始終香港樂壇有甚麼新歌,當然比不上還有沒有香港重要。難捱的日子來到12月底,最壞的事沒有發生,最好的也還沒有來臨,但總算局勢沒有差到讓本blog第十五年的年度總結難產,20首最喜愛的作品如期誕生。 2018年12月底有不少有份量的歌手出專輯,那時曝光的歌也只好歸入2019年了。張敬軒《裝睡的情人》由年頭笑它應叫「我是一個臨記」到年底經常錯覺地看成「裝修的情人」,結果是聽足一年而比他今年內推出的作品都要耐聽。佔據20大最後一席。 陳綺貞《沙發海》專輯證實沒有得到被「供奉」的地位,而香港演唱會因事取消更令人耿耿於懷(順帶一提,退款總算準時收到了),一年過去,喜歡的歌隨時間有所變動,最後留在高位排第六的是純鋼琴伴奏的《她說》。音樂平靜而高雅,歌詞是說離開comfort zone的勇氣,很易令人聯想那離開的comfort zone,可能是她一直用開的結他,或者交往18年的男朋友。 林憶蓮在去年底推出據說是最後專輯的《0》,再次橫掃台灣金曲歌后寶座,其中《歸零》一曲顯示之強大唱功和驚人爆發力,可說是沒有一個2000年後出道的女歌手能夠駕馭。當進入下半年的「第二個世界」聽同一首歌,「如果重生能真實的存在,此刻將一切歸零再來,reset,reset,reset,夢想就等如未來」,簡直是一首預示「攬炒」的革命神曲!結果從年頭打算有機會邊緣入選逐步推升到排名全年第四位。 梁釗峰去年差點入20大,今年憑《28天》補中排19。說的是面對無常的道理,有點老生常談,但舒服自然,像朋友分享多於長輩說教。小塵埃連續兩年有歌入選,《花之亂》(第17位)有王菀之加持氣質大為提升,Ivana也前所未有地顯示出用自己功力「托」住合唱拍檔的「前輩風範」。 一直對出自TVB選秀節目的歌手不感興趣,但今年馮允謙和鄧小巧的表演的確令人改觀,好像是感覺比較自然而少了刻意的「TVB除」。馮允謙由《聲音導航》開始已經感覺今年的他有點不一樣,而《山旮旯》(第八位)有了王菀之的旋律更是不得了,歌推出時我們還在另一個世界,之後再聽更發現感慨的事那麼多。有好風光要好好把握,因為不知自己會發生甚麼事,也不知那個地方會發生甚麼事。鄧小巧《雲吞》...

革命時代曲

有震驚全世界的「時代革命」,就有聽不完的「革命時代曲」。香港發生了太多六個月前沒有人估計到的事,包括《願榮光歸香港》相當於「國歌」的誕生。跟大家回帶一下:一個沒人認識,只知網名叫「Thomas dgx yhl」的音樂人,創作了一首不像流行曲的歌,一班人在連登為他修改、錄製、剪接MV,放上YouTube,過了兩星期,就在全香港幾乎每一個大型商場都有上千人大合唱了;之後出現英語、日語、德語、法語、韓語、台語甚至加泰語版本(有趣的是,就是沒有一個「見得人」的國語版),之後全世界每一處聲援香港的集會現場都聽到這旋律,之後網上看到幾乎你認識的所有樂器的演奏版本,鋼琴、結他版已數不清,還有大提琴、小提琴、豎琴、口琴、揚琴、色士風、古箏、二胡、牧童笛,去到Kalimba和handpan,之後出現各種意想不到的新奇版本,有手製音樂盒版、ringtone版、電音版、Minecraft版,有人用四部計數機演奏,更有仿製X-Japan版本,越看越叫人嘆為觀止。只能說,你回顧一下,便發覺這是神跡在你面前出現。所以我一直反對《願榮光歸香港》參與任何頒獎禮或年度評選,因為它已超越了流行曲的範疇,把它和鄭秀文張敬軒放在一起已經有點尷尬,更何況姜濤。 ( 《革命時代曲(榮光篇)》播放清單 - 46 tracks ) 要不是有《肥媽有話兒》,我也不認識這在YouTube已超過20億次點擊率的Sia《Chandelier》。它帶來最大的震撼是九月時當大家在強勁音樂伴奏下大喊「呀~死黑警~又唔做嘢~又唔讀書~~」的時候,每一個人都對每一個人說:「痴線㗎,呢首都咁多人識唱」「仲要記得歌詞」,然後沒有聽過的人也被介紹到YouTube一睹這「神作」,讓這歌循環地病毒式擴散。要不是肥媽本身的撐警立場造成的反差、原始發言片段的七情上面、加上製作者悉心autotune兼夾口形的剪接,也不會造就這一首金曲。當然,如果警察懂得自我檢討,停止濫權濫暴,做到真正的嚴正(和公正)執法,這歌也不會持續引起人們的共鳴。 ( 《革命時代曲(肥媽篇)》播放清單 - 16 tracks ) 其他因為今年社會運動誕生的原創歌,《和你飛》和《自游》可謂以素人姿態跑出,《和你飛》更成為YouTube 2019年香港區十大原創音樂影片之一。兩首都令人回想起雨傘運動時出現的《傘下的人》。2014年已成名的,在今天也不缺席,寫下《...

去年叱咤說「大滿貫」,今年說「雙料」

根據網上資料,林二汶《最後的信仰》奪得今年叱咤十大幾無懸念,如果屬實,她將會是第一位女歌手先後在組合和個人時代都得過叱咤十大的獎項(2017年at17憑《Girls Girls Girls》入過十大)。男歌手獲得「雙料十大」的有兩位,分別是林海峰和黃耀明。林海峰有2008年《我哋大家》和2006年軟硬天師的《好兄弟》,其餘個人或組合、合唱或featuring得獎的包括《男子組》(2005)《山頂嘅朋友》(2012)《黃昏點唱機》(2015);黃耀明不只是「雙料十大」,更試過「雙料至尊」,1995年個人作品《春光乍洩》和1996年達明一派《每日一禁果》連續兩年奪得至尊歌曲,之後更在2004年以達明一派《寂寞的人有福了》和個人作品《翡翠劇場》嘗過「單年雙料十大」的滋味,當年可謂商台頭號愛將。 網上數據亦顯示林二汶女歌手三甲叫糊中,成功的話也是第一位女歌手完成「雙料三甲」,男歌手方面有三人達此成就,包括譚詠麟(88-90男銀,1998溫拿組合銅)、陳小春(1994風火海組合銅,2002男銅)和周國賢(2007 Zarahn組合銅,2012及2018男銅)。從C AllStar獨立發展的陳健安據悉也有機會打入男歌手三甲,換言之有機會成為第一位有金獎(C AllStar 2011、2013、2016)加持的「雙料三甲」。 有「雙料十大」和「雙料三甲」,當然也可以有「雙料我最喜愛」,但到現時仍未有歌手做到。最接近的是盧凱彤,2005年at17奪得「我最喜愛的組合」後2018年打入五強可惜功敗垂成不敵謝安琪;今年輪到林二汶挑戰,我也想她贏但老實說機會不大。反而來勢洶洶的姜濤和MIRROR有機會創造「單年雙料我最喜愛」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