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聽歌雜談(二):由Gogglebox到Eurovision

在英國有甚麼好看的電視節目?內子的同事介紹她Channel 4的《Gogglebox》,那是個「看家庭觀眾看電視的電視節目」,乍聽起來很無聊,但不知不覺就迷上了,除了是個附帶剪輯片段的節目巡禮,那幾位年齡背景不同的觀眾的誇張反應幽默評論以至生活瑣碎都令人產生親近的感覺(所以最近節目在BAFTA頒獎禮上得獎,而部份「觀眾」在英國是相當於明星的知名度),每集結尾都會播的《Perfect World》,是只播了幾句已經想找來聽的歌,主唱的是愛爾蘭樂隊Kodaline,我也是因為這節目我才認識,原來與《Perfect World》同一張專輯出現的《Brand New Day》,其間奏音樂也反覆在《Gogglebox》出現,聽了全首,確定Kodaline是我喜歡的類型。 繁忙一日後夜晚想聽一些放鬆緩和的音樂準備入眠,在電台app例如BBC Sounds或Smooth Radio都有不少playlist和節目(除了calm、chill、relax之外還有一關鍵詞叫unwind),其中一個喜歡的節目是Tokio Myers主持的《Piano Flow》,一小時節目中主持揀選古典與流行的鋼琴樂曲搭配,適合睡前放鬆。Tokio Myers是個好DJ之外,本身是《Britain’s Got Talent》2017年的冠軍,正是以鋼琴演奏加電音與舞台元素取勝。 在香港也聽過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大名,但來到英國才知它是如此隆重的盛事(有不少人會組織watch party一起收看),我是因為新聞說英格蘭足總盃決賽由於與Eurovision撞時間需要提早開賽才知道兩者原來今年同日進行,見證利物浦奪冠後的晚上看直播,真的完整看了一次就會毫無懸念地入坑。Eurovision和香港最大的淵源應該是1971年的冠軍《un banc, un arbre, une rue》經Paul Mauriot改編後成為了香港小姐的主題曲,家傳戶曉40年香港無人不識。除此之外不少參賽和得獎歌也被改編成粵語歌(例如1979年德國代表《Genghis Khan》是林子祥《成吉思汗》,1991年法國代表《Le dernier qui a parlé》是關淑怡《梵音》)。 英國觀眾關心的是近年表現奇差的英國代表(97後未贏過更有兩次0分包尾)今年有無機會翻身,結果Sam Ryder出戰得了亞軍,輸了給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