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最簡單便捷的寫譜軟體(Chord譜篇)

圖片
如果你有彈結他或彈琴玩流行曲,少不了上網找譜或自己執chord。可能你也試過跟著網上的chord譜自彈自唱,但和弦標記和歌詞不對位,或者在幾個不知是彈半個還是一個小節的和弦中不知彈到哪裡;自己寫譜執chord的話,手寫固然太麻煩,用word或者寫成html一來很容易走位,二來要是寫到中間想把兩行合併為一行或一行分兩行都是非常麻煩的事。 一般在網上見到的chord譜 坊間有專門的寫譜軟體例如 Guitar Pro 、 Noteflight 或 Musescore 等,但即使是最簡單的樂譜,也需要重新學習輸入方法。在下的一個慘痛經歷是用Musescore打六線譜,嘗試在同一個音多加一條線配和弦,但這一個動作已經花了半個小時爬完文看完YouTube還是沒有解決辦法,也因此最後決定放棄Musescore不用。況且某些軟體免費版只有有限功能,或者在專用的檔案格式不方便分享協作。究竟有沒有甚麼方法可以寫出簡易又整齊的樂譜,包括chord譜、簡譜和六線譜? 近來發現,用試算表軟體(例如Excel或Google Sheets)寫譜可以寫得又方便又整齊,特別是跟著彈的時候,容易認出chord progression的pattern,練習多了要記譜便容易得多。另外就是把譜寫在試算表上,要列印出來很容易讓它一頁印好,無論是印成紙張樂譜或是製作pdf在平板電腦看都很方便。 分享一下用spreadsheet寫譜的幾點心得。以下以Google Sheets作示範,寫的是去年大熱的RubberBand《未來見》: 一、每行四個小節,每小節兩格: 流行曲的chord progression很多時候以四小節為一單位,每四小節一行比較容易讓人看出歌曲的pattern。彈chord伴奏的話很多時候是一個或半個bar轉chord,所以兩格為一小節比較方便輸入和弦。如果有些位置轉chord更頻密的(例如一拍一個chord),那就唯有在一格入兩個chord了。當然,如果全首歌都是一個小節一個chord的話,每小節佔一格也可。 二、加歌詞的時候善用左中右對齊: 輸入歌詞當然需要放在對應的和弦下方。同時,為了盡量保存一句歌詞的完整性,有些儲存格需要改為靠中或靠右對齊,以免歌詞看起來支離破碎。另外,很多時候句子的開頭仍在上一個bar,建議預留A欄填入並把該欄設為向右對齊。 (上) ...

當下音樂,一八總結

年初進行了一個「當下音樂實驗」,測試網上音樂平台的推薦歌單,結果在Spotify的一份新發行歌單中發現了一首神作——Mastamic《破地獄》,把真實的「破地獄」經文放進rap歌,變成結合傳統鬼神文化的殯葬儀式的「道系hip-hop」,本來應該在串某些同行,但「唱假話等勾脷,幫隻狗公做登記(歌入面是「基」音),畜生道輪到你」「一班柒頭加埋班柒頭皮當正自己大國崛起」,結合之後從修憲到永續、從貿易戰到新冷戰的世界大事,竟然無意中串到應。Mastamic的《MASTAPIECE》專輯另一首印象最深刻的當然是速度堪稱「瘋狂」的《Fire》,有黑夜中極速飊車的快感。正常人不會相信有人可以live原汁原味rap出來,但上網找一下,就佩服得五體投地,難得是中英夾雜之下咬字仍然相當清楚。 上半年的心水,還有Robynn & Kendy《未來紀念館》,勝在那80年代英倫風的編曲,傳遞踏實而正面的訊息:活好當下以留作未來美好的紀念。年初Facebook收到SENZA A Cappella發來成軍十年第一支原創作品《四分鐘》,歌名取自對望四分鐘後不自覺流淚的社會實驗,初時只是覺得旋律不錯,慢慢才覺得耐聽;另外也頗喜歡王菀之《沉默的士高》和獨立發展的梁釗鋒《月亮不代表我的心》。之後聽到at17的林二汶和盧凱彤各自加入新公司似乎準備大展拳腳,盧凱彤的《荒原》比較出色,玩的是拿手的結他和電子,表現出的是自信和勇氣。 另外發現了小塵埃的專輯《Recall A Little Bit》,他們翻唱那些個人沒有甚麼印象的兒歌,卻是相當有驚喜,尤其是《哪兒》,沒有了原唱的災難級懶音和扮cute聲,經過年月沉澱和更完整的製作之後,我們才真正領悟到歌詞的意思。長大了的我們更想追憶自己逐漸失去的童真,並感嘆與自然世界的分離。 那是一張很值得品題的唱片,但久違了的專輯推介下筆寫到一半,便到了2018年8月5日。那一天起,一切都永遠地改變了。 那首《荒原》變成了盧凱彤生前推出的最後一首作品,到後來才發現,那搶盡焦點的一段幾近瘋狂的電結他和電子音效,也許那就是「我竟能把心內這番話講完」的「這番話」,是一團混沌的情緒糾結,如此真實得不吐不快,卻沒有語言文字可以表達。但宣洩過後,便沒有然後了。連帶陳奕迅和Duo巡迴演唱會樂隊班底準備推出的專輯,焦點也不期然放到盧凱彤身上,全體團員獻聲的《可一可再》...

岑寧兒《Nothing is Under Control》:隨心而發

第一次在串流平台收聽整張《Nothing is Under Control》專輯時,由於之前按了shuffle(隨機播放)而不小心沒有改回,結果第一首跑出來的是《Boarding Soon》,但那歌卻是很順理成章的開場曲,也是岑寧兒(Yoyo)帶我們來一段神奇音樂旅程的出發點。就算專輯有《開場白》作第一track也不一定作為開場,寫碟評的也不一定要寫甚麼客套開場白,不如隨心一點,直接介紹每首歌吧。 《Boarding Soon》實在是適合在機場離境大堂播放的背景音樂,前奏一響起馬上讓人放鬆又心醉,西裝筆挺風塵僕僕的商務客、初次出遠門和家人依依不捨的孩子、即將開始期待已久的甜蜜之旅的情侶,都鮮活地呈現在歌曲中,氣氛像那擦得會反光的大堂地面一般明亮。《開場白》本身也是一首靈氣飄逸的爵士小品,但陳詠謙的詞明顯跟不上,雖說「詞寧願靠感覺不要問」,也要是感覺出來的來來去去只是「不興奮」「很吸引」「突然很近」這些用詞,就如文青女神在看的書原來是過時的「心靈雞湯」(還要是簡體字),浪費了一首好歌。 相當於點題作的英文歌《Ride》(因為專輯名稱出自其歌詞「Freedom is simply seeing nothing is under control」)是首看了歌詞會更喜歡的作品。可能人真的有了一些人生體驗,才發現沒有甚麼是完全由自己控制的,但不受控制的又未必是壞事。老套的說法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但用英文寫成民謠加上那麼一句「So all I could do is breathe」,就像在讀一行禪師用英文寫的佛教書,教導還是那些,但包裝已大有分別。《咖啡冒泡》是很生活化的小品,既說食也說網紅呃like,反覆的「Do you have a dream」像是小女孩和岑寧兒的對話;《Scrambled Egg Blues》既隨心也玩味,是真的用藍調音樂唱炒蛋的故事,原來岑寧兒在創作低潮期寄情烹飪,結果在炒蛋技巧一次比一次好的過程中找回創作靈感,才出現了這作品。 專輯推出前已曝光的ViuTV電視劇《身後事務所》主題曲《盡力呼吸》當屬年內頂尖佳作。配合電視劇主題,這歌做出一種徘徊生死邊緣、陽間與陰間之間的氣氛,岑寧兒既像是天使,又像是死神,去到最後一段「是望不清抑或是認不出」「是離不開抑或是留不低」像是把劇情推進至高潮的勢頭。題材相近的國語版《換氣》只用上結他伴奏,相比...

佛系填詞人最近有兩首新作

寫舊曲新詞個人一般不會改最喜歡的歌,就算是很喜歡的歌手多數也拿一些不太熟的作品來改。今次發表的兩首,一首關於「 五項正念修習 」(來自一行禪師重新演繹佛教傳統「五戒」)之中的「真正的幸福」(「不偷盜」),另一首關於任何修行都會牽涉到的「初心」問題。 原曲:追光者 - 岑寧兒 改編:平凡是福 看世間 美麗存在有多久 似是全人類擁有 卻害怕 仍然在努力尋求 看眾生 渴望名利也雙收 似是人間的毒咒 就算得到了總不會夠 但有天仍然是必須放手 *無明是貪戀著富有 追趕瞬間無視以後 潮流是今天就要有 感官滿足以後悔疚 平凡是福捨下佔有 知足了一切能接受 無謂共天與地戰鬥 願我會 分享所有 Repeat once then * 原曲:Twenty-Seven - 盧凱彤 改編:初次遇見 從一步 來起步 你要走多遠路途 陽光下 微風下 曾幻想天氣多好 要走覺醒的每一步 你的理想可以多高? 從初次遇見 到走過十年 艱苦吧 最初發過的心於哪處 那一串承諾記得嗎? 途中會受挫 挑戰亦要面對吧 勇敢應對身邊變化 也許迷路亦算醒覺代價 也許世間不似所願 可 記得你當初那起點 從初次遇見 到走過十年 艱苦吧 最初發過的心於哪處 那一串承諾記得嗎? 途中會受挫 挑戰亦要面對吧 勇敢應對身邊變化 也許迷路亦算醒覺代價

告別那看起來美好的2005年

(一) 在網上樂評群組看到盧凱彤(Ellen)墮樓身亡的消息,我一開始心裡的反應不算很震驚也不算太強烈,只是覺得,唉,悲劇還是發生了。我相信無論是她親密朋友還是對她這幾年來面對躁鬱症之苦略知一二的人們,這樣的事情我們都會擔心它發生,很不想它發生,也希望盡力避免它發生,但悲劇還是發生了。 直到面書慢慢地被一個一個朋友的懷念說話、分享的歌曲和歌詞洗板,自己的哀傷情緒才逐漸浮現出來。原來我們失去的不是一名香港難得一見的音樂才女,我們失去的是兩代人的共同文化精神象徵。說是兩代,因為有一代人和她一起長大,聽著at17的歌渡過青春期、會考/DSE、大學、投身職場的成長過程;另一代人看著她長大,從15歲的女生逐漸成長,形成自己的風格、型像,有自己的經歷,也和我們一同見證時代的變遷。 寫了音樂博客這麼多年,其實沒有在個人層面認識盧凱彤和林二汶,只是一直在網上平台對他們的音樂表達欣賞和推介。at17的歌陪伴我走過最早期的blogger歲月(是那個本blog還是叫作「斥測樂壇」的年代),那是2005年,同時是王菀之、方大同、側田、謝安琪、張繼聰、衛蘭的出道年份,那年at17成為歌迷網上投票的叱咤頒獎禮「我最喜愛的組合」(有趣的是這個獎項在大多數媒體回顧Ellen生平時都被忽略,連寫得最詳盡的 BBC中文網文章 也沒提及),那些年,網上樂評開始興起,正值主流媒體樂評篇幅嚴重不足,坊間對網上世界寫得更自由更詳細的樂評有所期待,我有幸是吃了頭啖湯的其中之一,認識的樂評朋友也是大約在那時候開始活躍的(所以香港樂評MC2也 特地推出記念特輯 )。那時很有心機寫,也有很多好歌值得寫,閱讀的人不少,也知道有人會期待。去到社交媒體年代,資訊泛濫和資訊疲勞之下,評論的喧鬧文字太多,聆聽的專注太少,像我這不擅圖像先決和不屑當標題黨之輩,感覺開始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 2005年也是不受歡迎的特首董建華下台的一年,買樓仍是中産階層可以合理地實現的目標(中原城市領先指數2005年底是52.51,最新是188.36,換言之樓價貴了三倍有多),在大快活還買到25元以下的午餐(肯定的是2004年雜扒飯賣23元,因為經常吃)。時至今日,在不斷刷新面書看關於Ellen的消息的悼念貼文時,夾雜著張宇人狂言侍産假一天也不該有的言論、夾雜著沙中綫越揭越令人不安的工程醜聞、夾雜著歐洲和日本驚人的高溫天氣,「禮崩...

小塵埃《Recall a Little Bit》:不是童年回憶,但有當下感動

小塵埃新專輯《Recall a Little Bit》翻唱的兒歌其實不是80後的我的童年回憶,雖然我是那個年代長大,但早在進入青少年之前已經沒再看卡通片和《閃電傳真機》了。早熟的我當發覺看卡通的戴志偉對小志強不如看真實的利物浦對阿仙奴(還記得1989年利物浦在聯賽最後一輪對阿仙奴輸一球也可奪得聯賽冠軍結果補時失球輸0:2,而我預較時間錄影只錄到第90分鐘...),同樣地會覺得有全盛的張學友陳慧嫻Beyond聽為何要「幼稚」地聽《烏卒卒》《長腿叔叔》呢。所以小塵埃唱的歌,最初面世是要不是沒印象,就是都不怎麼好感,或是改唱不雅歌詞。到了小塵埃把這些歌重新包裝成文青小品,在當成全新歌曲聆聽下發掘每首歌詞的訊息,對照現實環境的變遷,帶來不小的驚喜和感觸。 全碟最喜歡是《 哪兒 》,原唱的葉蘊儀在「毛記電視」勁曲金曲頒獎禮說到之前唯一一次拿音樂獎項就是憑這首拿了兒歌獎項,我當年毫無印象,但在YouTube重溫葉的版本,原來是災難級懶音加兒歌必然出現但未必正確的扮cute聲。由零開始聽小塵埃的翻唱,活現了歌詞中童真幻滅的失望,和環境受污染的不悅(說「控訴」有點太過,形容像小朋友「扁嘴」較貼切),當我們長大了,童真進一步失去,環境進一步變壞,倒是充滿感觸。 專輯六首歌有兩首來自袁鳳瑛這位憑《天若有情》成名、卻在九十年代曇花一現的女歌手,也是未聽小塵埃前沒有印象,聽了才覺得好而進一步重溫原唱。《 阿花的故事 》唱的是貓兒的離世,很少兒歌談及死亡,但這歌在悲傷的情感中不失童真,就算沒有原版小孩的聲音,但空靈的迴音也是很有悼念的感覺;《 仙樂處處飄 》和原版比一樣輕快,但加上男聲配合,多一個人起舞總是歡樂一點。 《 如果一打 》當年也算街知巷聞,但當年只覺煩厭,也沒細聽其意思,隔了廿多年,經過時間沉澱和小塵埃的重新演繹把扮cute的兒歌變成經典民歌,也明白了那麼多「如果」,所指的原來是小朋友應有的想像力。「孩子好應該可以如果一番」,可是到了今日的「10後」小朋友,想像力也隨著一週十個課外活動和每天對著手機三小時逐漸喪失了,令人感慨。翻查資料,原唱者是無綫藝員梁詠琳,也就是夏韶聲的舊愛。要發揮下想像力的話,《如果一打》是否可以用《諳》的規格翻唱呢? 越經典的兒歌,翻唱反而較小驚喜。《小太陽》上網搜尋才確認是1976年的作品,原唱是當年的香港首席童星路家敏,但經典的兒歌即使...

當下音樂實驗:測試KKBox、YouTube、Spotify推薦歌單

圖片
如果音樂平台真的如他們所說,懂得根據我們聽歌的習慣為我們推薦我們未聽過但可能喜歡的歌,我們能不能藉著不斷聽自己的心頭好(「舊愛」),有意識地訓練電腦讓為我們帶來新發現(「新歡」)? 作為一個寫blog多年的樂評人,近年最令我頭痛的是找不到好的新歌推介。新歌太多,無法一一檢閱、評價再推介。有時你打開KKBox的最新中文派台playlist或新歌排行榜,很多時候有一半已經是看到歌手名字已沒興趣聽,剩下的一半可能當中有八成是聽了30秒就想飛。難得花時間檢閱新歌,卻是一無所獲。但有時一首一聽便愛上的歌,可能在歌曲面世後兩三年才被發現。 即使你不是寫樂評的,作為一個聽眾,如果你已經拒絕再聽新歌,只懂緬懷以前的歌有多好聽、以前的樂壇有多好,這種人只會快速老化。我們仍然需要一些方法發掘好聽的新歌(在這裡,「新歌」不只是最新發行最新派台的歌,但凡你之前沒有聽過的,都是你的新發現)。寫了這個blog十三年,我仍然想發掘好的新歌,我仍然享受介紹好歌讓更多人認識。 所以就有「當下音樂實驗」這個計劃。從2018年3月28日至4月17日這21日期間,一邊聽自己曾經喜愛的歌,一邊檢閱平台的推薦歌單,好聽的多聽幾次,不喜歡的趕快飛掉,期間記錄每次推薦歌單的演變。希望用這個方法,讓電腦知道我的喜好,為我發掘好音樂。 我測試了現在本人有使用的三個平台:KKBox、YouTube和Spotify。在最初「訓練」時我有分流,KKBox播中文歌(歷年本blog 20大和「x10」系列)和台灣獨立音樂,Spotify播英文歌(主要是70-80年代金曲)和Jazz,YouTube播MV(所以女歌手佔大部份)、cover歌和現場演出。 21日後心得總結如下: 一、KKBox的「你的每日新發現」堪稱失敗: 即使我「餵」了大量年度20大和「x10」系列的選擇給KKBox,KKBox的「你的每日新發現」還是不斷給我一些見到名字就不想聽的歌手(例如鍾嘉欣、Stephy、阿Sa、「蜜雪薇琪」)、大量TVB近年劇集歌曲(也包括鄭俊弘胡鴻鈞許廷鏗等)、莫名其妙彈出來的家燕姐、汪阿姐和寶珠姐,還有些庸俗不堪一聽前奏已大概中伏的內地和台灣流行歌,我「煲」了很多的台灣「風潮音樂」的專輯(包括近期愛聽的「一奏器樂派」、董運昌、黃永燦,程璧也算在內),一首類似的也沒推薦給我。唯一能從「你的每日新發現」成功「發現...

當下音樂,一七總結

人越大,越喜歡懷舊。所以在揀選每年一度20大的過程中,總少不免回顧以前喜歡過的歌,寫過的年度總結。也許懷舊是和記憶減退相關的,尤其當你重看四五年前的總結,曾經是一年中最喜愛的作品,今日幾乎忘得一乾二淨,聽舊歌看舊文,就變得像是尋寶一樣好玩。 今年生活上有些轉變,所以下半年比較多一點時間聽歌,但還是不能像以前那樣勤力寫blog了。我一直在想,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樂評應該怎麼寫? 自己見到長篇的樂評文章也不太想看,還如何叫自己長篇大論?有時在別人的評論看到用詞有自己昔日的影子,我卻很清楚,那不是能夠幫助別人聽到好歌的文字。我想,今天人們還想看的樂評,要不評論本身就是文學創作,要不就是能夠用文字協助他人欣賞好音樂。「幫不到人的文字不寫」,我是這樣想的,結果當然是,寫不出太多東西。 但年度20大還是有的,雖然未必之前在本blog或Facebook專頁有品題。希望在這裡一次過品評讓大家多聽一點好歌吧。2017年一開始,就出現了一首不遜色於之前任何一首年度第一的《剎那的烏托邦》,此曲令岑寧兒繼合唱歌《銀髮白》後,連續兩年得到全年第一的寶座,而同名舞台劇原聲專輯也破天荒成為首張包辦連續兩年第一名的專輯。《剎那的烏托邦》不斷叫我想起我最喜歡的作家Charles Eisenstein,一本名為《 The More Beautiful World Our Hearts Know is Possible 》的著作,主題是在紛爭不斷、巨變將至的世界中,我們經常感到挫敗、絕望、憎恨等的情緒,但無論世界示現得如何崩壞,我們心裡相信有一個更美麗的世界存在於某處,從任何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善念善行,你就窺探了那美好的世界,即使只是一個剎那,也讓你相信烏托邦的存在。Charles Eisenstein的文字和岑寧兒的歌聲,都讓人在令人疲乏的世界中得到一份療癒和滋養。《The More Beautiful World Our Hearts Know is Possible》是有一段五分鐘左右的 介紹影片 的,或者《剎那的烏托邦》可以當作該書的主題曲吧。 專輯內另外兩首歌《住》和《何地有方》也打入第八和第九位。《住》讓「迷幻」一詞再次用上黃耀明身上,「哪裡才是可以安心住下來的地方?」想起今日的環境,可能是迷茫多過迷幻;合作無間的麥浚龍跟馮穎琪,《何地有方》道出對城市內公共空間和心靈空間的渴求,...

說說近來聽到的女生作品

at17重組開演唱會,來不及買票已爆滿,或者說,她們重組開show我竟然不是第一天飛撲去買,多少也說明了我對她們已不像以前般熱衷了。趁著重組推出的新歌,《Girls Girls Girls》找來黃偉文填詞,但那已不是那個一下筆便驚喜不絕的Wyman了,塞進「Meow Meow Meow」「Kiss Kiss Kiss」入詞俗套得讓at17像一般賣集體回憶食老本的歌手一樣。第二曲《18》想複製《青春》的經典(曲同樣是二人合寫),算是不錯但已不再有《青春》般前奏一起便令人興奮的感覺了,年度20大,暫時是邊緣份子。還是繼續期待她們再有新歌。 說到每年20大,間中會有些歌手,個人不算一直追捧,但近期狀態好,一連幾首歌都有相當質素,AGA是今年的代表,《3am》和《Nights Without You》都是在其他活躍女歌手身上聽不到的風格和水準,讓她在我心目中提升到「品質保證」的地位。反觀同年(2013)出道的J. Arie(最近才知道她把中文名由「雷琛瑜」改為「雷深如」),出道前兩年選了她四首入20大,一度也是「品質保證」,近一兩年大跌watt,産量大減兼唱的都是隨街都有的情歌,可惜。 總有些女歌手在本blog有「女神」的地位,這包括陳綺貞、包括王菀之、也包括at17雙姝。這兩年愛上的旅日內地歌手程璧,開始接近這個「女神」地位了。平時KKBox的新歌通知一般沒怎麼理會,但一說到程璧出新碟我就撲去先聽為快了。老實說,今年的《步履不停》初聽之下靈氣不及前作,一來缺少了詩歌,二來編曲不及以往純淨,好像退回了隨處可見的文青小清新,還好有《樹啊樹》和《薄霧晨鐘》這些比較接近她一直風格的作品。 岑寧兒(Yoyo)從來不是甚麼「女神」,但一年接一年帶來超高水準的好歌,《剎那的烏托邦》如無意外應該在今年排第一了。Robynn & Kendy銳意轉型,但似乎偏黑暗的曲風始終不太適合她們,還是最近的《世界對我們》發揮得較好,始終是多點能量和活力。

適逢CASH,說說新歌

每年一度「CASH金帆音樂獎」的提名截止日期在8月30日剛過(提名年度為去年8月16日至今年8月15日),趁這機會說一下對今年的新歌的一些看法: 先來我的提名選擇: 「CASH最佳歌曲大獎」、「最佳旋律」、「最佳歌詞」和「最佳女歌手演繹」:《剎那的烏托邦》(曲:馮穎琪,詞:周耀輝,唱:岑寧兒) 「最佳合唱演繹」:林二汶/岑寧兒《銀髮白》 「最佳編曲」:Adrian Fu/Jim Lee《靈魂獨舞》(主唱:符致逸) 「最佳男歌手演繹」:黃明志《擊敗人》 「最佳樂隊演繹」:留空 再逐點點評,兼稍為透露年終二十大的方向: 《銀髮白》在去年以大超班姿態成為年度第一,但第一次聽《剎那的烏托邦》,不得了,這首比《銀髮白》更高,所以提名之壟斷,記憶中是《畫意》後最一面倒。聽著這首歌,總感受到有我們身處的環境和時局的暗示,又像讓我們看到一個瞬間閃現又瞬間消失,真心相信的更美好世界;即使現實上看不見,理智上不認為可能,但心靈深處總是相信; 合唱不是有首大超班的《銀髮白》,我是會考慮尹光加阿肥(Phat)的《潮神》,首歌厲害在尹光是完全融入了那種24味/LMF式的rap而毫不違和;除此之外麥浚龍/馮穎琪《何地有方》也不錯; 岑寧兒兩曲贏盡提名,但今年王菀之其實也很好,《愛不曾遺忘任何人》《突然一生人》都是越聽越喜歡,甚至比她最高水平時其實差不了幾多; 《靈魂獨舞》,我承認,我是在麥記聽到才搜尋「這首是甚麼歌」,之後才知主唱的符致逸就是陳奕迅《我們都寂寞》和《路...一直都在》的作曲人Adrian Fu,碟?2014年已出過一張了。《靈魂獨舞》放了在麥記,是有本事把麥樂雞提升到McCafe的; 男歌手方面,今年我很喜歡黃耀明《住》(出自《剎那的烏托邦》專輯,但在各網上平台曝光甚少),還有陳曉東《時間做證》,但兩者皆不及我稱為是「一代神曲」的黃明志《擊敗人》(因為他用一種意想不到「共同語言」做到連繫「全球華人」,無人做過,聽過就知),CASH的演繹獎項,外地代表是可以競逐的,孫燕姿也曾經在四年內拿過三次「最佳女歌手演繹」; 「最佳樂隊演繹」今年比較難揀,一開始已經想不到有甚麼突出的作品,Supper Moment今年只算平平,Nowhere Boys幾首歌都古靈精怪(例如玩武俠片玩AV),比較好的反而是超人歌《...

從阿卡貝拉音樂節說起

本Blog長期處於休眠狀態,幸得長期支持的數碼媒體公關公司依然關照,獲邀到柴灣青年廣場欣賞8月19日晚上的「國際阿卡貝拉藝術節」閉幕禮兼屢獲格林美獎的New York Voices演出(嚴格來說他們是爵士人聲演唱樂團,所以他們也說「多謝主辦單位的包容,把Jazz vocal group容納在A Cappella的傘子之下」。他們當然有唱A Cappella,絕對的大師級水準),才多了解一下每年一度、為期四日的A Cappella界盛事。 ( New York Voices官方網站 ) 主辦音樂節的Vocal Asia成立於2010年,而這音樂節已舉行至第七屆,今次是第一次來到香港。除了閉幕禮音樂會之外,主要活動有「亞洲盃阿卡貝拉大賽」,是來自亞洲各地的組合來港比賽,結果港隊代表Mosaic獲得亞軍,冠軍是來自韓國的Narin。除此之外有兩場分別以香港和亞洲為主題的音樂會、各國A Cappella名師傳授演唱功力的大師班,最特別的是8月19日的A Cappella On-The-Go活動,不同A Cappella組合走到港九新界各地快閃演出,表現無伴奏合唱「隨時隨地,想唱就唱」的精神,近距離與眾同樂。 ( Vocal Asia網站 - 值得一提是「人聲資料庫」一欄有大量各國A Cappella樂團的詳細介紹,愛聽A Cappella的絕對要去那裡尋寶) (Mosaic 網站 、 YouTube頻道 ) (Narin YouTube頻道 ) 說起大師班,其中一位導師,來自台灣的朱元雷,之前七月應香港展能藝術會邀請,來港開辦課程,筆者也上了為期兩天半的初階班,兩天半的課程已經把A Cappella基本原理、vocal percussion、基礎樂理、編曲、練習音準和練氣的方法、電腦軟件、以至PA system和咪高峰也教了。以那個課程的價錢跟有四十幾年合唱團經驗的「教父級」人馬學習,實在是賺大了。朱老師其中一項拿手好戲是「阿卡貝拉無線快速上手法」,如果一首歌是重複幾個簡單和弦,不消半小時便可以把四個聲部的音編好,就可以開始合唱(其中三個聲部更可以簡單到來來去去只有兩三個音)。這方法朱老師已 寫成書 ,更有 Facebook專頁 羅列適用這方法的歌曲,並不斷更新。下屆「國際阿卡貝拉藝術節」會在台灣新竹舉行,並由遠東巨城購物中心聯合主辦,對A ...

活著似無止境的追趕日子(原曲:田馥甄《小幸運》)

原曲:田馥甄《小幸運》 改編:活著似無止境的追趕日子 活著似無止境的追趕日子 營營役役不知終點何處 活像困獸的倉鼠不懂停止 難道 人是多相似 * 活在這噪音紛擾中的城市 迷途絕望彼此心中有刺 大論與長篇掩飾內裡愚癡 誰理會 存在的真意 這種困惑斷斷續續沒終止 只盼有日看破了覓到歸處 應該抗議還是沉思 或是順著意念試著察覺過往所不知 停低一秒鐘 假如有空 人放鬆 緩緩地吸一口氣 我陪著我 來同坐 留神靜觀心裡念頭擦過 軀體僵持幾多 緊張眼神幾多 一瞬間 一瞬間醒覺 不停去追 和去趕 何時讓我心釋放 我還是我 能求助 緩緩地把思緒淡然帶過 一刻心頭清楚 不需費神奔波 知道要怎麼過 Repeat fr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