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8月, 2006 起發佈的文章

零六年八月,新歌簡評(一)

今期的歌評特長,因為有很多新派台歌,也有很多值得拿來講講。這一輪該是繼五月後另一輪各路英雄重量級主打交鋒,爭取表現的時候了。 陶喆《忘不了》: 舊歌新唱有如炒冷飯一樣,陶喆有好像《月亮代表誰的心》和《Susan說》那些落足料聞到都香噴噴的炒飯,但這一首《忘不了》卻像是一碟食之無味的冷飯。反覆聽過幾次都沒有甚麼突出的地方,不應是陶喆的水準。 許志安《豬先生》: 表面上論突破確實是欠奉,又一首自貶的情歌,但細味歌詞都幾Sweet,許志安的發揮也算稱職。 陳小春《鬥苦》: 前奏是最精彩的部份,總體上獨唱版比合唱出色,因為這些苦題材和陳小春的聲線最夾。 張敬軒《餘震》: 張敬軒首張粵語專輯的第一主打。聽講他這一張專輯會大部份是比較大路易上口的歌(也就是所謂的K歌),第一首主打歌的感覺是所言非虛,確實很K,有點《思覺失調》(劉浩龍)和《不知不覺愛上你》(李克勤,《法網伊人》主題曲)的影子,但同時可以放心,張敬軒的演繹告訴我們,他真是唱甚麼歌都好聽。K歌令人悶,有時只因歌手發揮得不夠好吧。 藍奕邦《盲年》: 踏入出道第三年的藍奕邦,音樂上更成熟,唱功也有進步,聽得舒服的一首歌。歌詞由周耀輝拔刀相助,多了相像的空間,保持「藍式」思考味道,減少了控訴,也是令歌曲加分的一環。 張繼聰《將…繼…衝》: 是「將會繼續衝」的意思,我明白,但歌名玩的食字實在太夾硬。我想沒有幾多人會在K唱,別人也不易有共鳴。寫一首歌給自己是無可厚非,但不明為何拿來做主打。 方大同《愛愛愛》: 應該會是年終我最喜愛的十大之一,比起《春風吹》和《蘇麗珍》都更進一步。想了很久該怎麼形容這首歌,卻只想到四個字:「優雅、浪漫」,由旋律到歌詞到編曲,到Khalil的演繹,都將優雅浪漫的感覺發揮到極致。 順帶一提,這首歌的副歌頭十五個音竟然是和藍奕邦寫給劉浩龍的《斷尾》(「誰人為我生,誰人為我死…」)是完全一樣,不過結合編曲和整體風格卻是兩回事。再順帶一提,這首應該是方大同出道以來最容易跟著唱的一首歌,不過何時他的歌才可以在卡拉OK點唱? 杜汶澤《阿尖》: 相信大家聽這首歌的機會不會多,但聽過的肯定難忘。對阿澤的歌藝大家無謂苛求,因為明顯地他唱歌只不過是玩票性質。這首《阿尖》作為一首搞笑歌來說是稱職的。填詞的是林夕,有點驚訝,或者是夕爺填詞填得太苦悶了,所以要從杜汶澤身上找些gag來搞一下。總括而言,這首歌令人不禁想起古天...

張懸《My Life Will…》:現在推介還不算遲

張懸,台灣獨立創作女歌手,自2001年起已出現在台灣各live house表演,當年已有機會出唱片但因為種種問題告吹,直至2006年才被當年發掘陳綺貞的李壽全賞識,繼而終於推出第一張專輯。原來她父親是台灣知名政治人物,海基會秘書長焦仁和(不要懷疑為何父親姓「焦」而女兒姓「張」,因為「張懸」本身是一個藝名),原來她贏過香港的CASH流行曲創作大賽。不過這都是近期才從網絡上搜尋到的,因為張懸這個名字我也是今年才初次接髑到,雖然她在發片前,早已是台灣校園和網絡上廣為談論的一位創作歌手。 提到張懸少不免會拿來和陳綺貞比較,我覺得兩者除了彈結他,自彈自唱自己創作,兼且有同一個伯樂之外,在音樂上沒有太多可比之處。張懸的聲音比較沉實,少了一份溫柔,多了一份倔強,但也保持清新。覺得張懸的唱腔似內地歌手多於似台灣歌手,應該是因為國語發音的關係吧。 或者是多年現場演出練就的功夫,她唱功的熟練程度,已經自然得去到聽者不會也不需要留意她唱得如何的地步,無論是清新爽快的《Scream》、《迷惑》、《My Life Will…》或者是帶點Rock味的《Ain’t My Man》和《Life酒館300秒》,都做到人聲歌聲融為一體的地步,對聽的來說自然是只要好好享受就夠了。 聽張懸的歌不得不留意她寫的歌詞,講的很多都是青春時期的思考,流暢而率真的風格,就算從音樂獨立出來也是可堪回味的文學作品,節錄數段: 「也不是真的不要關心,也不是真的想盡辦法任性, 而你懂不懂我?懂不懂,其實我心裡都珍惜。 也不是全都不理不聽,也不是硬要顛反事理, 可每一次我的試著靠近,都成了你看見的抗議。」 《Scream》 「知道太少,需要思考,知道太多,就會開始煩惱; 什麼比較好,什麼最重要,我們思考、我們煩惱,我們還是不知道。 規則常是人給的牢,不同想法,你斥為胡說八道, 該隨波逐流,或堅持目標?我信仰、我質疑,我還是必須通通吃掉。 不妥協的幸運很難遇到,我和現實很難勇敢聊聊…」《迷惑》 「日子該是不同形狀,堅持夢想不容易人要努力,可是他說,這種事情遲早得放棄, 以為沒有能輕鬆評斷對錯的真理,我不能釋懷自己自己那顆跳得夠強烈的心。」《So?!...》 「也覺得這就是誠實罷,明白希望也許並不是都長得儀表堂堂, 所以我不再忙著沮喪; 手裡有打開門的鑰匙,但我得承認我只喜歡在生命的房間開一扇窗, 畢竟日子有來有往。」《信任的樣...

軟硬天師《Long Time No See》:進退有道才是fantastic

老實講,作為十幾年軟硬天師的支持者,也從來未看過軟硬像今日紅得那麼厲害。就算是當年所謂最紅最當打的時期,雖然被譽為「無厘頭文化」始祖之一,雖然是電台收聽率冠軍,主持的電視節目也是高收視節目之一,但當年的軟硬總給人一種「小眾另類」的感覺,聲勢比起萬人迷偶像如四大天王還差得遠。直至今日,事隔十一年,萬眾期待之下復合,演唱會一加再加至十場也是一日掃清,連帶發售的T恤cap帽電話繩全城爭購,我相信不少多年fans都會像我一樣有種「終於到我威番次」的吐氣揚眉的心態,因而將「軟硬熱」炒到更高。當中也少不得小時聽903大時做903的DJ們,所以日播夜播之下他們的歌也連績七星期佔據叱吒榜三甲之列。 「金牌經理人」黃柏高說過,長遠來說唱片將會成為收藏品,而非聽音樂的主要媒介。看來身為潮流先驅的軟硬天師也是深明此道,首批推出的豪華版,大大本而且設計精美,加上特大相集和兩人訪問加經典片段DVD,未講音樂,本身都已是一件最潮的收藏品,難怪一出又引來炒風。 言歸正傳講番音樂本身。開首的純音樂《Overture》也值得一提,由幾首碟內的新歌的片段,加上一些經典舊歌連串在一起,配合得精彩而有氣勢,操刀的何秉舜應記一功。 第一首派台歌是王雙駿的《Long Time No See I》,難得一首快歌可以熱鬧得來也令人感動,成功營造一種好友重聚的歡欣。只嫌歌詞稍為馬虎。 《軟硬》和《Fantastic》軟硬天師重操最擅長的rap,在Jerald和Eric Kwok協助下成為比較突出的兩首歌。Jerald操刀的《軟硬》編曲運用軍樂的概念做得相當有型,歌詞用了一連很生動的例子(例如Twins、鬼馬雙星、蝙蝠俠與羅賓、任白、朝偉嘉玲、涷啡加冰、還有「杏色加橙」),去講「互補長短」的重要性,是寫得比較精彩的一首歌詞。Eric Kwok的《Fantastic》先不要理會是否快餐店宣傳歌(其實那快餐店只會播「環球」歌手的歌,而軟硬卻屬於「金牌」的),rap詞仿如向林子祥的《阿Lam日記》致敬,葛民輝rap得鬼馬,加上女聲Miki和Theresa令這首歌更繽紛,「I believe I can fan….」之後林海峰的「唔…」也是搞笑的一處。其實原來只要吃得好睡得好,「去」得暢順,人生已經很fantastic,「好過天下統一稱霸」。其實那個穿插整首歌的human beatbox也是值得加分,為何在唱片裡沒有c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