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六年八月,新歌簡評(一)
今期的歌評特長,因為有很多新派台歌,也有很多值得拿來講講。這一輪該是繼五月後另一輪各路英雄重量級主打交鋒,爭取表現的時候了。 陶喆《忘不了》: 舊歌新唱有如炒冷飯一樣,陶喆有好像《月亮代表誰的心》和《Susan說》那些落足料聞到都香噴噴的炒飯,但這一首《忘不了》卻像是一碟食之無味的冷飯。反覆聽過幾次都沒有甚麼突出的地方,不應是陶喆的水準。 許志安《豬先生》: 表面上論突破確實是欠奉,又一首自貶的情歌,但細味歌詞都幾Sweet,許志安的發揮也算稱職。 陳小春《鬥苦》: 前奏是最精彩的部份,總體上獨唱版比合唱出色,因為這些苦題材和陳小春的聲線最夾。 張敬軒《餘震》: 張敬軒首張粵語專輯的第一主打。聽講他這一張專輯會大部份是比較大路易上口的歌(也就是所謂的K歌),第一首主打歌的感覺是所言非虛,確實很K,有點《思覺失調》(劉浩龍)和《不知不覺愛上你》(李克勤,《法網伊人》主題曲)的影子,但同時可以放心,張敬軒的演繹告訴我們,他真是唱甚麼歌都好聽。K歌令人悶,有時只因歌手發揮得不夠好吧。 藍奕邦《盲年》: 踏入出道第三年的藍奕邦,音樂上更成熟,唱功也有進步,聽得舒服的一首歌。歌詞由周耀輝拔刀相助,多了相像的空間,保持「藍式」思考味道,減少了控訴,也是令歌曲加分的一環。 張繼聰《將…繼…衝》: 是「將會繼續衝」的意思,我明白,但歌名玩的食字實在太夾硬。我想沒有幾多人會在K唱,別人也不易有共鳴。寫一首歌給自己是無可厚非,但不明為何拿來做主打。 方大同《愛愛愛》: 應該會是年終我最喜愛的十大之一,比起《春風吹》和《蘇麗珍》都更進一步。想了很久該怎麼形容這首歌,卻只想到四個字:「優雅、浪漫」,由旋律到歌詞到編曲,到Khalil的演繹,都將優雅浪漫的感覺發揮到極致。 順帶一提,這首歌的副歌頭十五個音竟然是和藍奕邦寫給劉浩龍的《斷尾》(「誰人為我生,誰人為我死…」)是完全一樣,不過結合編曲和整體風格卻是兩回事。再順帶一提,這首應該是方大同出道以來最容易跟著唱的一首歌,不過何時他的歌才可以在卡拉OK點唱? 杜汶澤《阿尖》: 相信大家聽這首歌的機會不會多,但聽過的肯定難忘。對阿澤的歌藝大家無謂苛求,因為明顯地他唱歌只不過是玩票性質。這首《阿尖》作為一首搞笑歌來說是稱職的。填詞的是林夕,有點驚訝,或者是夕爺填詞填得太苦悶了,所以要從杜汶澤身上找些gag來搞一下。總括而言,這首歌令人不禁想起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