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七年六月,新歌簡評(二)
相信大家這一陣子逛影音店的話,都會見到一張叫《千般愛》的電影VCD,大大隻字「鄧麗欣方力申」,大大個小方Stephy大頭,大家要看清楚不要當是《十分愛》買了才知「受騙」。原來這是一部澳門「主旋律」電影,原名《濠情歲月》,為「迎合潮流」(如非「魚目混珠」的話)才易名《千般愛》,Stephy、小方有做但戲份不多,堪稱近期話題之作。更頂癮的是主題曲叫《相愛六十年》,Twins X 顏福偉?
劉德華《只想抱抱》:
又是時候劉德華請大家飲綠茶了。似乎對劉德華來說,貫徹比突破更重要。這樽「音樂綠茶」簡單而舒服,至少糖分沒有超標,聽得多也不會太膩。
張繼聰《下世紀的地圖》:
又一首環保歌,訊息是值得關注,但歌曲本身略嫌平淡,也不是一向充滿節奏的張繼聰。在近期一連串張繼聰作品中,這首他自己唱的反而比較平凡。
關智斌《Book B》:
Book B所指的是娛樂雜誌常見附送的那一本書,內容通常不會是甚麼主菜,只是一些附加的流行資訊。來比喻愛情就是繼「後備情人」「雪姑七友」「有事鍾無艷」之後的另一種描寫手法。張繼聰這陣子也可真勤力,這首歌也是他作的。關智斌的唱功無謂多提,不過至少比起《月光光》《再見美惠》《預言書》,這首已經是順耳得多了。比較驚喜的是rap部份出現了久違了的彭海桐的聲音。
葉宇澄《怪物的煩惱》:
小時候老師教的道德標準,做人原則,為何長大了完全不管用?為何堅持會被看成怪物?一聽已覺得突出,這種帶點Big Band的曲式在粵語歌較少有而且不易唱,但葉宇澄的發揮卻是游刃有餘,不見有勉強的痕跡,唱功不得不讚。而林若寧再一次的「兒童──長大」「理想──現實」的論述相信也很易引起共鳴,值得推介。不過,各大傳媒呢?你們對好音樂的支持在哪裡呢?
楊千嬅《集體回憶》:
因為林夕用上這個被用到爛的名詞做歌名,稍嫌太俗,所以沒有太多期待,但聽了卻出奇地喜歡。場景是緩慢地走在舊區的街道上,看著飽經風霜的建築,想著經已拆卸的標記,再想起過往在那些地方發生的一些感情,泛起淡淡的愁思。楊千嬅唱得堅定但輕柔,一點兒過火也沒有,演繹對過去的懷念,還是內歛比激動的好,而編曲的中國風元素也用得恰到好處。
這首歌有個小插曲,其中一段副歌的最後一句「難道靠泥濘,懷念你漫長舊愛」究竟是「難道靠泥濘」還是「難道靠『黎明』」呢?初派台的時候也引起混淆。後來有正式版的歌詞,也再聽清楚了,肯定那個是「泥濘」而非「黎明」,不過,我覺得似乎用「黎明」會更理想…
王菀之《真心話》:
聽得到的清涼,配合她代言的飲品廣告。大熱天時聽這些歌也可真爽快,去到「悶到飛,熱到飛」那個「飛~」仿佛聽到整個人融掉了一般。
更值得高興的是,終於有一首Ivana的歌可以夠膽在卡拉OK點而不怕把它唱死了,嘻嘻。看來早兩年用一些高難度作品顯示實力之後,今年似乎走一個比較大眾化的路線,或者今年就是收成期吧。
盧巧音《千歲》:
「以後不論貧困疾病,也要照顧他(她)一生一世」。旋律已經是相當流暢悅耳,而編曲(特別是鼓聲)更是成功地緊扣歌曲的感情起伏,Candy以她一貫的嗓音,唱出的是少有的感動。
I Love U Boyz《搖擺烏克蘭》:
繼上次《龍兄鳳弟》連環惡搞《世間始終你好》《問誰領風騷》《天蠶變》之後,今次艾粒玩的是八十年代流行曲常見的「日本概念」,何兆基主理的曲讓人勾起了對《日本娃娃》(許冠傑)《少女心事》(張國榮)和《忍著淚說Goodbye》(小虎隊)的回憶,尤其是開始唱之前的一段音樂,明顯地是向《日本娃娃》致敬吧。至於為甚麼要「用草剪剪草彅剛」和為甚麼可以把烏克蘭少女當成日本妹(烏克蘭不是哈薩克,至少哈薩克出過亞洲小姐),無謂深究,和之前艾粒的歌一樣都是開心為上。
光良/衛蘭《童夢》:
悶,就是悶,特別是節奏慢得幾乎讓人睡著。可能因為光良和Janice都不擅廣東話,唱起來都有點戰戰兢兢。雖然努力地表現出光良的深情和衛蘭的甜美,無奈歌曲本身太悶,救唔番。
劉德華《只想抱抱》:
又是時候劉德華請大家飲綠茶了。似乎對劉德華來說,貫徹比突破更重要。這樽「音樂綠茶」簡單而舒服,至少糖分沒有超標,聽得多也不會太膩。
張繼聰《下世紀的地圖》:
又一首環保歌,訊息是值得關注,但歌曲本身略嫌平淡,也不是一向充滿節奏的張繼聰。在近期一連串張繼聰作品中,這首他自己唱的反而比較平凡。
關智斌《Book B》:
Book B所指的是娛樂雜誌常見附送的那一本書,內容通常不會是甚麼主菜,只是一些附加的流行資訊。來比喻愛情就是繼「後備情人」「雪姑七友」「有事鍾無艷」之後的另一種描寫手法。張繼聰這陣子也可真勤力,這首歌也是他作的。關智斌的唱功無謂多提,不過至少比起《月光光》《再見美惠》《預言書》,這首已經是順耳得多了。比較驚喜的是rap部份出現了久違了的彭海桐的聲音。
葉宇澄《怪物的煩惱》:
小時候老師教的道德標準,做人原則,為何長大了完全不管用?為何堅持會被看成怪物?一聽已覺得突出,這種帶點Big Band的曲式在粵語歌較少有而且不易唱,但葉宇澄的發揮卻是游刃有餘,不見有勉強的痕跡,唱功不得不讚。而林若寧再一次的「兒童──長大」「理想──現實」的論述相信也很易引起共鳴,值得推介。不過,各大傳媒呢?你們對好音樂的支持在哪裡呢?
楊千嬅《集體回憶》:
因為林夕用上這個被用到爛的名詞做歌名,稍嫌太俗,所以沒有太多期待,但聽了卻出奇地喜歡。場景是緩慢地走在舊區的街道上,看著飽經風霜的建築,想著經已拆卸的標記,再想起過往在那些地方發生的一些感情,泛起淡淡的愁思。楊千嬅唱得堅定但輕柔,一點兒過火也沒有,演繹對過去的懷念,還是內歛比激動的好,而編曲的中國風元素也用得恰到好處。
這首歌有個小插曲,其中一段副歌的最後一句「難道靠泥濘,懷念你漫長舊愛」究竟是「難道靠泥濘」還是「難道靠『黎明』」呢?初派台的時候也引起混淆。後來有正式版的歌詞,也再聽清楚了,肯定那個是「泥濘」而非「黎明」,不過,我覺得似乎用「黎明」會更理想…
王菀之《真心話》:
聽得到的清涼,配合她代言的飲品廣告。大熱天時聽這些歌也可真爽快,去到「悶到飛,熱到飛」那個「飛~」仿佛聽到整個人融掉了一般。
更值得高興的是,終於有一首Ivana的歌可以夠膽在卡拉OK點而不怕把它唱死了,嘻嘻。看來早兩年用一些高難度作品顯示實力之後,今年似乎走一個比較大眾化的路線,或者今年就是收成期吧。
盧巧音《千歲》:
「以後不論貧困疾病,也要照顧他(她)一生一世」。旋律已經是相當流暢悅耳,而編曲(特別是鼓聲)更是成功地緊扣歌曲的感情起伏,Candy以她一貫的嗓音,唱出的是少有的感動。
I Love U Boyz《搖擺烏克蘭》:
繼上次《龍兄鳳弟》連環惡搞《世間始終你好》《問誰領風騷》《天蠶變》之後,今次艾粒玩的是八十年代流行曲常見的「日本概念」,何兆基主理的曲讓人勾起了對《日本娃娃》(許冠傑)《少女心事》(張國榮)和《忍著淚說Goodbye》(小虎隊)的回憶,尤其是開始唱之前的一段音樂,明顯地是向《日本娃娃》致敬吧。至於為甚麼要「用草剪剪草彅剛」和為甚麼可以把烏克蘭少女當成日本妹(烏克蘭不是哈薩克,至少哈薩克出過亞洲小姐),無謂深究,和之前艾粒的歌一樣都是開心為上。
光良/衛蘭《童夢》:
悶,就是悶,特別是節奏慢得幾乎讓人睡著。可能因為光良和Janice都不擅廣東話,唱起來都有點戰戰兢兢。雖然努力地表現出光良的深情和衛蘭的甜美,無奈歌曲本身太悶,救唔番。
留言
經常針對某歌手
有些歌亦因為他/她的style你唔鐘意
令到你惡評左佢..
未免對那歌手太不公平了..
相反,,
有些你很愛的歌手
無論歌曲質素好與壞
你也讚不絕口
你不見有時他也會讚讚平時唱得不太好的歌手嗎??
你提出的實在奇怪~~
其實我建議你既然不愛他所寫的,可以不看~~
如果版主把你這個帖放上這個博客
顯得出他尊重你的意見
這裡畢竟是博客吧
有主觀才對
音樂好壞亦很難定一個客觀的標準
老實說版主的評論算是我看過的最中肯那個
如果我來評論某些K歌的話,恐怕這首歌給我罵得千瘡百孔,毫無價值
唔多講, 但覺得整體評論ok
有D評論主觀好正常, 一首歌好唔好聽真係可以好主觀
既然作者都俾你出呢個意見, 你可以具體就佢既'惡評'俾意見丫
其實我想同作者講,幾時有金曲獎賽後評?
路人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