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時間論暨新歌評級機制,兼CC Music Chart 2011年第1週
對一首歌的喜愛程度,其實可以由你願意在一首歌所花的時間衡量。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經驗之談:有些歌,是見到歌手已經連聽也沒有興趣,給它的時間是0;有些歌,試聽30秒就此「飛走」,它得到的時間是30秒;有些歌聽完一次,覺得平平無奇,也沒有興趣再聽,屬於它的時間,只有一首歌這麼長。
另一個極端是非常喜愛的作品,你會覺得值得為它花很多時間,包括Loop一首歌不下10次甚至一整晚;背熟歌詞、推敲歌詞意思、甚至用書法的形式抄下歌詞;因為一首喜歡的歌,搜尋關於那歌曲、那歌手、背後的音樂人,或歌詞提到的東西;覺得這首歌很應該推介給其他人,會費煞思量寫一篇文章,務求引起別人的興趣。你為它所花的時間,可能是以小時計,或者是一整晚、一整天、甚至以星期計。
兩個極端中間當然有很大量的歌屬於灰色地帶,但一般而言,較喜歡的歌會聽得較多,會對這首歌特別留心,興趣較少的會較快聽厭,也會不求甚解。喜歡的程度,也反映在花在這首歌身上的程度。
基於以上的時間理論,在今年的新歌簡評創立了一個評級機制,所有新歌都可以分為四級,由低至高分別是「飛行級」、「播放級」、「推介級」和「年度級」。簡單介紹一下:
飛行級
簡單來講是會「飛歌」的級別,包括:
「飛行級」是有「翻案機制」的,因為有可能走漏,也可能一開始聽不出那首歌的好處,但要翻案,多數要有其他人介紹,才給它多一兩機會。
這些歌在以後的新歌簡評不會多提。最多列出近來「飛行」了的新歌。
播放級
推介級
年度級
舉幾個2010年的歌曲作例子:
除了「飛行級」之外,一首歌的真正評級大約要兩個星期才可以確認(「飛行級」一聽完就可以打入冷宮)。間中有些歌是聽第一兩次只覺得OK,之後突然被某些東西click到,突然愛上了這首歌,可能令一首原本是「播放級」的作品,變成「推介級」甚至「年度級」。而2011年CC Music Chart第一首冠軍黃耀明的《絕色》,最後評級,聽多幾次才說。
有關這評級機制,歡迎提問,因為一個想法由構思到完善,至少有七成是由Q&A推動的。
本週 上週 週數 歌曲 歌手
1 N 1 絕色(1 wk no.1) 黃耀明
2 1 3 一個都不能少(1 wk no.1) 林奕匡
3 N 1 I Don't Wanna Say 仆街 詹瑞文
4 5 6 囍宴樂隊 RubberBand
5 N 1 亞莉亞蒂之歌 鄧紫棋
6 3 2 地球應援團 糖兄妹
7 2 3 韓國勁舞權 陸永
8 4 4 寫詩(1 wk no.1) 林奕匡
9 9 2 多此一愛 陳柏宇
10 7 4 晚睡早起 謝安琪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經驗之談:有些歌,是見到歌手已經連聽也沒有興趣,給它的時間是0;有些歌,試聽30秒就此「飛走」,它得到的時間是30秒;有些歌聽完一次,覺得平平無奇,也沒有興趣再聽,屬於它的時間,只有一首歌這麼長。
另一個極端是非常喜愛的作品,你會覺得值得為它花很多時間,包括Loop一首歌不下10次甚至一整晚;背熟歌詞、推敲歌詞意思、甚至用書法的形式抄下歌詞;因為一首喜歡的歌,搜尋關於那歌曲、那歌手、背後的音樂人,或歌詞提到的東西;覺得這首歌很應該推介給其他人,會費煞思量寫一篇文章,務求引起別人的興趣。你為它所花的時間,可能是以小時計,或者是一整晚、一整天、甚至以星期計。
兩個極端中間當然有很大量的歌屬於灰色地帶,但一般而言,較喜歡的歌會聽得較多,會對這首歌特別留心,興趣較少的會較快聽厭,也會不求甚解。喜歡的程度,也反映在花在這首歌身上的程度。
基於以上的時間理論,在今年的新歌簡評創立了一個評級機制,所有新歌都可以分為四級,由低至高分別是「飛行級」、「播放級」、「推介級」和「年度級」。簡單介紹一下:
飛行級
簡單來講是會「飛歌」的級別,包括:
- 見歌手名已避之則吉;
- 試聽30秒後和它say goodbye
- 試聽一次,中途飛掉或提不起興趣;
- 聽過無大興趣,再給它一兩次機會,最後還得放棄;
- 一聽,大呼「中伏」。
「飛行級」是有「翻案機制」的,因為有可能走漏,也可能一開始聽不出那首歌的好處,但要翻案,多數要有其他人介紹,才給它多一兩機會。
這些歌在以後的新歌簡評不會多提。最多列出近來「飛行」了的新歌。
播放級
- 能進入新歌Playlist,一邊聽一邊開著電腦幹其他事的新歌;
- 要上到每週的CC Music Chart,一定至少要有播放級;但有播放級的歌不一定能上榜,視乎當時有甚麼新歌競爭而定。
- 可分高、中、低三級,簡而言之高級是接近推介級,低級是僅僅高於飛行級。高級作品值得為它美言幾句,或至少讚句好。
推介級
- 是值得為它寫文章介紹和推薦的歌。
- 大約年內首30名的作品
- 一般屬於CC Music Chart冠軍或高位歌曲,並且停留較長時間
年度級
- 推介級裡面的「精選中的精選」,一般一年只有10首左右。
- 堪稱代表該年度的作品。
舉幾個2010年的歌曲作例子:
- 2010年「我最喜愛的歌曲」由第一位大約數到第十二位的《尋因果》,都屬於「年度級」。第十三位的《如燕》以下,至大部份冠軍歌和在新歌簡評有寫幾句讚好的,都屬於「推介級」。
- 有些歌手本身已是「飛行級」,例如陳偉霆和鍾欣桐,他們的歌基本不會主動去聽,所以去年他們的名字甚少出現。
- 去年的最佳「中伏」例子,要數楊千嬅《飲酒思源》,但去年她重回華星的EP也只有這首是「飛行級」,其餘四首都是「播放級:中」或「高」。相比之下A Music時代一張大碟,十首歌只有兩三首「播放級」,其餘全部「飛行級」,已回復不少水準。
- 陳奕迅去年有《講男講女》和《一絲不掛》評為「年度級」,《陀飛輪》《花花世界》是「推介級」,《Time Flies》其餘作品至少都有「播放級:中」的水平,反而《Taste The Atmosphere》的《超錯》和《葉問風中轉》,只屬「播放級:低」而已。
- 王菀之去年的歌和最佳水準有一段距離,只有前年跨到去年的《迷失藝術》是「年度級」,去年的作品只有《畫外音》是接近「推介級」的,其餘《開籠雀》《最好的》只算「播放級:高」,《高八度》更只是「播放級:中」。
- C AllStar去年的所有歌都至少有「播放級」的水平,但只有《0809》能躋身「年度級」,好評不斷的《八十後時代曲》和《天梯》,個人最後也只給了「播放級:低」,反而《白色信件》算是「播放級:中」。
除了「飛行級」之外,一首歌的真正評級大約要兩個星期才可以確認(「飛行級」一聽完就可以打入冷宮)。間中有些歌是聽第一兩次只覺得OK,之後突然被某些東西click到,突然愛上了這首歌,可能令一首原本是「播放級」的作品,變成「推介級」甚至「年度級」。而2011年CC Music Chart第一首冠軍黃耀明的《絕色》,最後評級,聽多幾次才說。
有關這評級機制,歡迎提問,因為一個想法由構思到完善,至少有七成是由Q&A推動的。
CC Music Chart 2011年第1週:
1 N 1 絕色(1 wk no.1) 黃耀明
2 1 3 一個都不能少(1 wk no.1) 林奕匡
3 N 1 I Don't Wanna Say 仆街 詹瑞文
4 5 6 囍宴樂隊 RubberBand
5 N 1 亞莉亞蒂之歌 鄧紫棋
6 3 2 地球應援團 糖兄妹
7 2 3 韓國勁舞權 陸永
8 4 4 寫詩(1 wk no.1) 林奕匡
9 9 2 多此一愛 陳柏宇
10 7 4 晚睡早起 謝安琪
留言
對於我來說, 近年中生代歌手, 大多數都係"飛行級"
希望今年版主(可以的話), 多介紹中生代歌手
支持 !
飲酒思源其實真係飛行級 =(
好彩另外個 4 真係似樣 !
宜家仲好钟意听“韩国劲舞团”,希望越写越好啦。
此外還可在飛行級之上加個「過耳即忘」的級別,大約是那種自己不會主動播,但在收音機聽到不會討厭得要關機,過上兩三個星期就再也記不起的一般之作
而聽歌曲的方法我也有一個:做其他事情時開著youtube聽歌,真正好的歌,即使你一直在做事也會被它吸引,對我來說這就相當於推介級的歌,不過這對慢歌來說不太合適。
另,互動:
陳奕迅《苦瓜》
張學友《三分拍》
個人認為《絕色》與《苦瓜》最少是推介級,而《三分拍》則是播放級:高
「過耳即忘」也可以算是「飛行級」的一種,其實所有不好聽、無興趣的歌都歸入「飛行級」一類。
分級制卡有趣唄,去年ivana的派台歌是有點較過去遜色,希望今年有更好的作品。
互動:
吳雨霏《我傻女》
溫拿《樂壇風雲》(與HANJIN擦出火花,林敏聰的詞亦相當抵死,成首歌好好玩,本人認為起碼值推介級)
陳奕迅《苦瓜》
《我傻女》《樂壇風雲》去年聽過,都是飛行級,尤其是溫拿也開始像老人家一樣嘮叨著以前點點點好,這不是我心目中的溫拿。
請問你是如何決得出每週chart的指數?
排行榜代表對那些歌的喜愛程度。越值得推介的位置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