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9月, 2012 起發佈的文章

x10系列(42):關淑怡x10

上回重溫: 陳慧嫻 關淑怡是個藝術家,藝術家氣質當然展現在其高不可攀的形象,而她跟王菲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唱一些即使你不知道是甚麼意義或者根本沒有意義的發音,聽者都可以覺得「很有型很有feel啊」,王菲有《Di-Dar》和《浮躁》,關淑怡也有《Dela》和《梵音》,或者你可以把《熱力節拍Wou Bom Ba》也算在內。 一. 親愛的  親愛的,讓浪漫去衝破一切平淡, 現在熱愛感覺漸瀰漫; 浪漫地去擁吻燒燙這一晚,趕走那心中冰冷... (曲:Dick Lee 詞:簡寧 編:唐奕聰 監:--,收錄於1991《金色夏季》) 「親愛的」是充滿魔力的三個字,尤其是她準備投入你懷抱之際,在擁抱的一刻她就像一隻樹熊般緊貼著你不放,你從她體溫感受到的熱力,很大部份是她徹底傾瀉出來的熱情。 二. 梵音 慾望就是一種虛空的苦痛,由它虛空, 慾念就是一種不息的失控,由它失蹤, 活在唸唸之中不知境況,由它虛空, 活著就是活在三千大千世界,懸空的鐘... (曲:A.Annabil/W.Diop 詞:林敏驄 編:Richard Yuen 監:--,收錄於1991《戀一世的愛》) 充滿印度或西藏的神秘風情(但原曲其實是一突尼西亞歌手的法文歌),這種被視為另類的作品當然要有關淑怡那種遠離塵俗的氣質才應付得來。填詞的林敏驄寫佛曲上來就不是玩的,不要忘記《心經》粵語版最廣泛流傳的一個版本,就是由林敏驄譜上旋律的。 三. 人生可有知己  看,人為了名利, 強迫自己,刻意逢迎獻媚; 忘掉自我,拚命去假裝, 騙人亦騙自己,最後也許是眾叛人離... (曲:李君筑 詞:李君筑 編:Richard Yuen 監:--,收錄於1995《世途上》) 白天飽受生活和工作壓力,到了深夜一放鬆了,很多心事就浮上來了。往昔知心友,以前如何歡樂,如何共同進退,當中大部份,失去真我,失去理想,失去做人原則,令人失望,令人遠離;但,還有少數知心好友,真正交心,勉勵自己積極前行。如果這些朋友是珍貴的、值得珍惜的,為何不提醒自己,要成為別人的真心好友?所謂「想通了」的「盡本分」,說的也是這事。 四. 帶我去跳舞 帶我去跳舞,不走世人都愛走的路... 帶我去跳舞,相識至狂戀,最高速度,可以幾高... (曲:郭靜 詞:黃偉文 編:陳嘉樂 監:--,1997年推出,收錄於...

陳奕迅《3mm...》

陳奕迅上一次出粵語大碟已經是09年的《H3M》了,與已正式告別的Swing合作,帶來六快四慢十首新歌。四首慢歌和陳奕迅最佳水準差太遠了,像是英皇臨解約前那些沒有人記得的作品,所以不提了。相比之下,快歌六首,以令人興奮的程度,比《Listen To Eason Chan》那跳舞歌大碟有過之而無不及。 最喜歡的是《Class》,那種自認有格調、有品味、有氣質、有修養的態度,在Eason帶點懶洋洋的唱腔唱出來,不覺得囂張,反而覺得是朋友間開玩笑,正如飲茶時男人為身邊的女人倒茶同時不忘講「我有gentleman風度ga ma」的玩笑。其實自己有幾多料,是有自知之明的,「皆因冇就冇」,唱給別人聽,也是唱給自己聽。 筆者提名了《非禮》做今屆「CASH金帆音樂獎」「最佳男歌手演繹」的作品,但演繹的表現遠不給歌詞的話題性。小克寫《非禮》這歌詞雖無特定對象,但一定都受到內地人在港各種無禮舉動所啟發,但沒禮貌的當然不只中國人,就算是「蝗蟲」一詞,我也覺得是指行為多過指明一個種族(例如歐豬國那些好食懶做貪圖福利又逃稅者,也是「蝗蟲」的一種)。其實對這首歌有甚麼反應,才顯示你是甚麼的人。「一定寸D大陸人無禮貌啦!」這是帶著自我優越感地幸災樂禍的;「竟然諷刺我們內地人,要不是我們來消費,你們早完了」,那是典型口袋膨脹但精神脆弱的暴發戶,時刻覺得自己感情受傷害,但不懂反省為何這樣敏感對號入座。我想「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自我檢討態度不算要求很高吧,當聽到這首歌講的不文明行為時,有幾多人反省自己有沒有其中一兩項不文明行為呢?在網上討論這首歌的對象和含意時,有幾多人保持到禮貌和理性呢? 《重口味》的80年代remake由編曲到MV都貫徹始終(更包括其240p低解像度,一絕),在Youtube首播MV出現的ATV logo更把其老土推到一個新的層次,好像那亞視logo本應是MV不可分割的一部份。《碌卡》是講「碌人情卡」,錢財、感情、事業、興趣,不斷向身邊的朋友親人疏通,確實需要厚面皮,但有得碌、知道怎樣碌,總算是一項資源。助人為快樂之本,只要不擺出老奉姿態,讓人幫得高興,別人也未必太介意。《笑死朕》有綽頭兼無厘頭,如果只是自誇「我搞笑好叻冇人及得上,你地D笑話都唔好笑」,深度就有不足,但可以這樣反思:因為搞笑另而對笑話要求高了,自己變得不懂笑,這樣的搞笑能手還值得羨慕嗎?幽默感如果缺少「...

張懸《神的遊戲》:讓弄懂的感動,不懂的放過

不明白的,始終也不明白,所以不如集中講比較有感覺的。正如她在一次Live演唱中說:「只要有一個字、有一句話觸動到你的心,請你拿這首歌感動你」。感動的門檻實在不宜太高。 就說一開始時最有感覺的《藍天白雲》吧,以張懸的歌詞不加一點洗腦元素是弄不懂的,所以反覆著的「藍天白雲,當你離去,藍天白雲,當你離去...」就成功給人一種「你離開了,藍天白雲都再不一樣」的景象聯想了,更進一步,是「藍天白雲」都看來像灰色的愁思。重覆「我曾經眼裡只有你...」,很明顯地這首歌是關於懷念已逝去的感情了。前面一段「想起我不喜歡的,也如今看來四散無尋...」那段始終也不知道說甚麼的,終於在張懸的提醒下,心安理得地當成墮進思憶中的人的一段呢喃,無需深究。 《如何》有一份異常浪漫的意境,聯想到在中秋月圓之夜,清涼的秋風下,靜靜地看著湖面反照的月光,意識上在和遠方的你對話;又或者,那個「遠方的你」,其實就是在心深處,卻一直未被發掘的自己,原來和自己的心的距離,可以是最接近又最遙遠。正如只有平靜的湖水才能反映滿月下的月光,我們要在這曲子如此寧靜的氣氛中,才可以深入自己的意識深處,探問自己,一切以「如何」開始,關於人生智慧的問題:「如何原諒奮力過但無聲」,認同努力同時學會接受失敗;「如何原諒時光遺失的過程」,能夠接受青春的流逝,在流逝中對青春無悔;「如何讓緣分就是緣分」,接受緣聚緣散,而不加上恨怨、責怪、悔疚的情緒。經過深層次的挖掘,找出了一些問題,然後帶著這些問題,中秋假期後,回到生活中尋找答案。 青峰填詞的《兩者》,「你我她」之間,好像是和一男二女的三角戀關係,一個溫柔而多愁善感,一個妖冶而狡黠深沉,但這三角戀變得不簡單,因為兩個女主角其實是同一個人的雙重性格。要是副歌的二重和音就是那雙重性格的象徵,也配合得挺好啊,其實也代表人格上的立體性,更為豐富嘛。作為男士,更可以一次獨享兩種情人,而免卻「一腳踏兩船」的目光... 《玫瑰色的你》用意是向對世界存有美好想像而為改善世界努力的人們致敬,張懸也向不熟悉台灣政治用語的聽眾 解釋了「玫瑰色」的意思 。在這個世界,堅持樂觀也是需要勇氣的,因為會被譏為「幼稚」「天真」「入世未深」,正如香港講「包容」講「尊重」會被指為「雲端學者」以至「左膠」一樣,看來香港也需要一首《雲端上的你》為堅持善良價值的人們打氣了。 是的,張懸的歌難明,但真的弄得懂之...

如果跳下來的是雷競斌...

周柏豪漸漸地走出了偶像派的形象,新歌《斬立決》以網絡欺凌為題材,可是陳詠謙的歌詞寫得有點不太現實。網絡起底起到千夫所指常見,把人逼到自尋短見也略有所聞,但假若受害人真的要輕生,真的「平台有呼聲叫他跳下來」?真的搞出人命難道我們還會「說他死不足惜」?「墮下那刻聽見一千句活該,你看著爛肉說他死不悔改」?把人性的冷漠和扭曲誇大了吧? 不容易找個例子去討論這歌詞的不現實,好了,最近那個《ATV焦點》,用盡陰謀論和毫無事實根據的猜測,肆意抹黑誣蔑「學民思潮」反國民教育運動,創下了可能是電視史上第一個投訴數字比收視還要高的紀錄,那節目的主事人是《大公報》的前總編輯雷競斌。這個人的諂媚、陰毒、可恥,已經到了人神共憤的地步吧?如果因為千夫所指,現在站在ATV大樓天台的是雷競斌,圍觀的你真的會叫他跳下來?要是在圍觀聲中,雷競斌真的跳下來,民眾對著那一團不好形容的屍骸,還說得出「抵你死啦」這狠話嗎?對於人性,我還沒有看得這樣悲觀(對對對,第一個問題答「是」的不無可能,如果你是梁美芬)。 類似引起公憤的人物以前也有,比如那個以「坦克碌豬」質疑六四屠城的馬力,還有說香港人「食狗餅」的鄔維庸。雖然他們言行可憎,但身故之時坊間的言論都相對厚道,大概是「死者已矣」之故,沒有需要再惡毒咒罵。因病去世的我們尚且有點口德,更何況間接被群眾逼死的人呢? 話說回頭,我這假設性問題可能本身也不太現實,一般受網絡欺凌以致自尋短見的,都可稱作「羞憤而死」,但制作得出《ATV焦點》的這一類人,上得到那個位置,多數都沒有足夠的羞恥之心,驅使他走上天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