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ursera搖滾史之學習心得(十):第九週
剛剛這星期新聞報導美國底特律(Detroit)市政府申請破產保護,成為美國歷來最大宗城市破產案。從本週的History of Rock課堂裡,我們也可從一個側面看底特律的衰落。本週談的是黑人音樂,其中一家最有名的唱片公司Motown本來座落底特律,但在1972年,老闆因為要進軍電影和電視市場,把基地從底特律搬到洛杉磯。講師John Covach當年剛巧住在底特律,親身見證了這一大新聞。
筆者寫樂評的宗旨是不懂的用語儘量別用,例子之一是常常聽到音樂人講的「Groove」,究竟他們講的「首歌很有groove/很groovy」是甚麼?終於在課堂介紹Sly Stone的時候得到一個比較具體的答案。Groove是與著重旋律或和聲相對的,每一件樂器演奏出來都好像是敲擊樂。
隨著介紹的歌越來越近代,有印象的也越來越多。例如Kool and the Gang 1980年的《Celebration》,原來在外國的婚禮樂隊也經常奏這歌。又例如Marvin Gaye、The Stylistics、Lionel Ritchie、Jackson 5和後來的Michael Jackson,也一一在這一集出場。較特別的是Isaac Hayes,之前還未聽過,原來他就是近年美國不文動畫《South Park》(港譯《衰仔樂園》)廚師Chef(在港播映時又名「廢柴」)一角的聲演者,Chef一角經常唱些不文歌曲,Isaac Hayes也因此角令更多年輕樂迷認識他,可惜他在2008年已經過世。
最後要談的是Disco,首先想不到原來它屬於黑人音樂的範疇,更沒有想過的是,根據講師所述,Disco初期的發展其實和同性戀關係密切。話說當年落club都有樂隊現場演奏,但很多樂隊不願去gay clubs表演,那些club唯有播碟,播甚麼?當然是適合跳舞的音樂,從而催生Disco。說到這裡一定要介紹Village People,原來印第安人、牛仔、建築工人和警察的形象,都代表著同性戀群體的想像。連大人細路都識唱的《YMCA》,其實是講一班同志在YMCA「搞野」的故事(講師John Covach如是說)。另一首《In The Navy》更玩到上美國軍艦,連軍方初時也想授權這首歌作為招募新兵的廣告歌,怎知一上船拍MV軍方才知「中伏」。講開這首歌,資歷稍深的粵語歌迷也該有點印象,因為1989年李克勤曾經改編這歌成為《In The City》,一句「開開車,我gel gel hair,穿梭於都市我開心些」,跟原曲的cult味也有得一拼。
但disco音樂的盛行,隨之而來的是搖滾樂迷的反disco運動,又名「Disco suck」,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他們覺得disco音樂沒有個性,沒有靈魂,簡單講是「膚淺」,但因為它的盛行,部份電台更由播rock變為播disco,叫搖滾樂迷更憤怒。最嚴重的事件是1979年,Chicago White Sox主場對Detroit Tigers的職棒賽事,當日安排一天連打兩場,兩場之間的空檔有表演,而表演竟然是推出一大箱disco唱片,下面放了炸藥,把整箱disco唱片都炸個稀巴爛!之後是球迷騷亂、衝入場打鬥,最後賽事被迫腰斬,判客隊勝,為音樂,竟然可以這麼瘋狂。
筆者寫樂評的宗旨是不懂的用語儘量別用,例子之一是常常聽到音樂人講的「Groove」,究竟他們講的「首歌很有groove/很groovy」是甚麼?終於在課堂介紹Sly Stone的時候得到一個比較具體的答案。Groove是與著重旋律或和聲相對的,每一件樂器演奏出來都好像是敲擊樂。
隨著介紹的歌越來越近代,有印象的也越來越多。例如Kool and the Gang 1980年的《Celebration》,原來在外國的婚禮樂隊也經常奏這歌。又例如Marvin Gaye、The Stylistics、Lionel Ritchie、Jackson 5和後來的Michael Jackson,也一一在這一集出場。較特別的是Isaac Hayes,之前還未聽過,原來他就是近年美國不文動畫《South Park》(港譯《衰仔樂園》)廚師Chef(在港播映時又名「廢柴」)一角的聲演者,Chef一角經常唱些不文歌曲,Isaac Hayes也因此角令更多年輕樂迷認識他,可惜他在2008年已經過世。
最後要談的是Disco,首先想不到原來它屬於黑人音樂的範疇,更沒有想過的是,根據講師所述,Disco初期的發展其實和同性戀關係密切。話說當年落club都有樂隊現場演奏,但很多樂隊不願去gay clubs表演,那些club唯有播碟,播甚麼?當然是適合跳舞的音樂,從而催生Disco。說到這裡一定要介紹Village People,原來印第安人、牛仔、建築工人和警察的形象,都代表著同性戀群體的想像。連大人細路都識唱的《YMCA》,其實是講一班同志在YMCA「搞野」的故事(講師John Covach如是說)。另一首《In The Navy》更玩到上美國軍艦,連軍方初時也想授權這首歌作為招募新兵的廣告歌,怎知一上船拍MV軍方才知「中伏」。講開這首歌,資歷稍深的粵語歌迷也該有點印象,因為1989年李克勤曾經改編這歌成為《In The City》,一句「開開車,我gel gel hair,穿梭於都市我開心些」,跟原曲的cult味也有得一拼。
但disco音樂的盛行,隨之而來的是搖滾樂迷的反disco運動,又名「Disco suck」,最有可能的原因是他們覺得disco音樂沒有個性,沒有靈魂,簡單講是「膚淺」,但因為它的盛行,部份電台更由播rock變為播disco,叫搖滾樂迷更憤怒。最嚴重的事件是1979年,Chicago White Sox主場對Detroit Tigers的職棒賽事,當日安排一天連打兩場,兩場之間的空檔有表演,而表演竟然是推出一大箱disco唱片,下面放了炸藥,把整箱disco唱片都炸個稀巴爛!之後是球迷騷亂、衝入場打鬥,最後賽事被迫腰斬,判客隊勝,為音樂,竟然可以這麼瘋狂。
留言
有了節奏的基礎,不同樂器就用旋律和和弦去成全這個 groove,因為在流行曲中,旋律是著眼點,所以一個有 groove 的旋律很容易就可以帶動聽眾的情緒。你提到 Sly Stone 和之前的 James Brown,或者你可以看看 funk 的拍子是怎樣,再看看他們用的是甚麼的 groove。
看得出你寫這個 blog 很有心,繼續加油!
多謝你的回應和支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98PcPvS-54
http://youtu.be/97lgR41qZC8
結果有過萬人逼入場,其中很多根本不是球迷且明顯是有心來搞事,以致在"炸DISCO"後場面完全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