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壇奇葩《罪與佛》

一張本來用作開玩笑的假唱片封面照,竟然引起網絡世界一輪「佛曲熱」。《罪與佛》乃今年香港樂壇一大奇葩,一奇在假專輯竟然人人爭著要買;二奇在本來不存在的歌,經高登仔集體創作一首首弄假成真;三奇在專輯未出已經有碟評,所指的本來是這篇,但原來連碟評都有人捷足先登了。

其實這「高登佛曲」概念並非全新,早年巴打們因為恥笑兩名叫「老納」和「貧僧」的user,已經出現過一系列包含佛法詞語的改編歌曲,當時內容主要都是和尚破色戒和食肉(特別是狗肉),用詞也頗多不文。《罪與佛》熱潮席捲全城,新寫的歌也越改越正經,特別欣賞《Buddha California》(「點解歐美冇佛祖」版)和《幾分貪嗔幾分痴》。從歌詞看得出寫詞人對佛學有一定的認識,但歌越出越多,開始有見縫插針式堆砌佛學詞彙的感覺,佛理也流於表面的「維基百科式」解說。不清楚唱的人是否真的明白「年輕得剃度誰亦能像波惹(實為「般若」,但音「波惹」)般乾脆」(《活佛Viva》)是甚麼意思,填詞人對「菩提無根非種,望破世俗似一夢 」(《忘情釋迦舞》)又是否真的有所體會,某程度上,「罪與罰」也只是高級版的「陳雲萬能key」而已。公平點說,用來玩的,這是個益智遊戲;真的想以歌弘法,又尚欠深度,但如果能引起部份高登user認真修習佛法的興趣,也算是一種功德。

或者這個熱潮的另一個功德,是使佛教詞彙由「趕客」變成「潮語」,用起來毫無隔膜。筆者最近也為某些佛教弘法活動寫一些舊曲新詞,寫詞時也儘量避免提到「佛」字,也少用專門術語,除了不想亂寫一些自己認識不夠和沒有體會的東西(例如我很不願意隨便用「禪定」一詞,又例如隨便寫唸佛有甚麼好,因為自己沒有唸),就是怕佛味太重趕客(特別是年青人,噢,第36次使用「年青」了)。怎料世事就是這樣玄妙,佛教圈內(把我算上吧)想把流行佛曲寫得像普通勵志歌甚至情歌,反而高登仔已經把佛教用語入詞去到「亂槍掃射」的程度。或者,之後寫歌用詞上可以少一點顧忌了。

其實以流行曲弘揚佛法這東西已經一直有人在做,推薦大家聽聽來自台灣的明海法師,雖然沒有謝霆鋒的外貌,但有相當攝心的聲音。他最擅長的,便是把流行曲譜上新詞以作弘法,而法師以佛教用語入詞,當然是充滿說服力。推介改編《千里之外》的《她一生在等待》和改編《恰似你的溫柔》的《靈山在心間》。正努力完成《罪與佛》概念的朋友,祝菩提上進。順帶一提,希望錄音方面改善一下,現時出街的幾首歌,老實說走音也頗嚴重的。

附:《Buddha California》(「點解歐美冇佛祖」版),原曲The Eagles《Hotel California》
點解歐美冇佛祖 東方總見到
只知道有耶穌 咁鬼佬點算好
不管西方冇五祖 佛法不分國界
任它跟風去憂傷遠走 大藏經於我手

取西經取到加州 唔知點樣過海
即使點樣走到美加 佛法都 生息於千荒百野
清心思總會見到 佛法三千世界
即使一花一草一糞土 佛緣無邊界

chorus

有冇見過Buddha California
一花一世界 一砂一世界
你有冇見過Buddha California
一草一世界 一土一極樂

verse2
北歐定係印度 色身束縛眾生
佛云 超生不止於你我他 美歐非澳亞
不管膚色與髮色 何妨身高性向
一花一草 都有佛心 覺悟 諸般 色相空

走不出病弱生死 釋迦也痛心
佛云 教化世界普渡眾生 解開苦與困
當鬼佬總也會看得到 他教訓
不打緊 世俗也平等 解脫中陰身

chorus

想於心中極樂脫俗 令我踏上旅途 呀
一花一葉一方 一淨土 於心間
敲鐘聲總會聽到 於心覺正
一天終需要清醒 再夢入禪定

後現代大世道 變成咩都講構解
再有語言混雜載體 所以經書可播帶
落果感到碎散-我佛 笑你 要形態
執空假裝超脫都冇解 業就地擺兩擺

《幾分貪嗔幾分痴》,原曲王傑《幾分傷心幾心痴》

敲經聲絕無怪異
敲出了往生西方的心意
佛說在修法了不再貪嗔痴

燒香燭別無意義
皈依佛法僧心中須真摯
佛法無邊破妄歸向伊始

到底得幾分貪嗔幾分痴
自在藏夢裡養心修身布施
無我以見證那心經的句子

到底得幾分貪嗔幾分痴
念佛如照見五蘊皆空可以
緣覺了這晚我跟你 不可放肆

分離從來不易 這個你我早已知
佛法這夜開遍了 全世界聞法事
若是寂靜悟覺多一次 放棄原來更易
就算以後失去你 仍笑說不介意

留言

本土台說…
多謝欣賞,小弟是《幾分貪嗔幾分癡》的填詞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