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Chord神器Chordify測試報告
對每一個彈結他的人來講,能夠彈自己想彈的歌是最開心的事。除了上網找chord譜之外,最好的當然是學懂自己執chord,但要由零開始鍛練耳朵辨認和弦又談何容易,對大部份未能全程投入學音樂的人來講,學會自己執chord實在有點遙遠。
但因為科技先進,電腦連幫你執chord也做到了。如果你試過上Google搜尋一首歌的chord譜,就有機會去到一個叫Chordify的網站,只要那首歌有上載到Youtube,它便可以憑Youtube上的音樂自動辨認適合的和弦,供結他、琴或Ukulele使用,最近更新增圖示教你每個和弦怎樣按,非常方便。
Chordify是一家來自荷蘭、2013年成立的startup,創辦人之一Bas de Haas是烏得勒支大學電腦系博士,主要研究音樂資訊檢索(music information retrieval)、數碼信號處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和近年大熱的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Chordify把自己定位為學習音樂的平台,藉著自動辨認和弦的科技,使用戶更容易玩自己喜愛的歌,並且了解歌曲的結構。它甚至比喻自己為「音樂人的卡拉OK」!
Chordify最基本的功能是,你只要輸入歌曲的Youtube或SoundCloud連結,它會自動為你辨認和弦。註冊免費帳號就可以保留之前「電腦執chord」的記錄,並且可以修正電腦産生的chord譜給其他用戶參考。付費版可以自己上載歌曲,加上自動移調(即轉key)、調整快慢、列印樂譜等功能,收費每月5.99歐元(或一次付款年費49.9);或逐首付費,最低若8毫歐元一首歌。
Chordify去年12月在荷蘭眾籌網站Symbid進行股權眾籌(以眾籌形式發行股票),目標籌集18萬歐元,主要為開發Android程式(現已有iOS app),及加強社交功能。結果超額完成,共籌到22萬9千歐元。根據集資文件,它現有54萬會員,每月140萬瀏覽次數。實際付費會員數目則沒有公佈,但根據集資文件,2015年收入約18萬歐元,大家可以約略估算有多少人付費了。
網站上熱門的都是英文歌為主,例如看每首歌的jam session數字(也就是有多少用戶玩過這首歌),有名的英文歌都是上千次,粵語歌見過最多的不過三十多次左右(其中之一是《喜氣洋洋》!)。最近開始學玩執chord(特別是舊歌,尤其是上網找不到chord譜那些),有了Chordify,在「人機合作」之下成功彈到幾首以前彈不到的歌。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小小Chordify使用心得:
- Chordify認拍子的能力很強,基本上絕大部份歌曲都跟到拍子,只是有時可能會認錯哪個是重拍位;三拍歌認不認到呢?答案是可以的,例如鄧麗君《梅花》,馬上認到三拍,但當然有時會認不到,例如古巨基《Santa Claus》,一出來是四拍,一拍錯自然滿盤皆落索,但你可以在Edit->Meter那裡,點按就可以切換成三拍,雖然重拍位還不是全對,但至少那chord譜開始看得懂了;
梅花 - 電腦chord譜有時會出現很顯淺的問題,例如歌中有幾句完全一樣,但可以出現不同的的和弦組合,這時候人腦便發揮作用了,只要其中一句的和弦是對的,其他位置也用就成。另外電腦不時混淆相似的和弦,特別是有兩個音相同的和弦如C和Am,或Dm和D。如果電腦給的和弦聽落不對,可以試一下接近的行不行。
- Chordify執出來的chord只限Major和Minor,沒有7或更複雜的chords,但對我這種懶得每次去查Bbm7和Gsus4是怎樣按的懶人,這反而是優點,因為變得易彈了。
彈到大量以前不會彈的歌,帶來的是大量的成功感。當我發現連《萬水千山縱横》和《大俠霍元甲》都識彈的時候,簡直是愛上了執chord,幾乎想把喜歡的歌都執一遍(尤其是之前本blog「x10系列」出現的歌和每年20首年度之選)。不過,現時執的chord還限於較簡單的舊歌,有些很想玩的例如《彳亍》和《倒帶人生》,用了執chord神器還是茫無頭緒。但另一方面,Chordify用得多,慢慢發現自己執chord能力都有所提升,所以說Chordify是學音樂的平台也不無道理。
當然有些基礎的樂理知識是學執chord前需要掌握的(例如和弦組成、如何移調、chord progression等等),但好消息是這些基礎知識,網上有很多免費資源給你學習。例如musictheory.net、Coursera的樂理課和結他課都幫了我不少,有需要可以參考一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