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匡《Finding Charlie》:重回初出道時的驚喜


林奕匡2010第一張EP《LOADED》在當時是很大的驚喜,甚至可以形容他為「會唱廣東歌的方大同」,但接著是一輪低潮,接著是《高山低谷》的反彈,也因此接著幾年他的形象變了正能量暖男代言人,那個在巴士站等地方見到、宣傳社企的大型戶外廣告牌,成為這一形象的最鮮明標記。要不是有今年的《Finding Charlie》專輯,我們也差點忘記了以前他展示過的潛力,赴美進修完成青春期的夢想,拾回一開始最擅長的風格,而且水平更上一層樓。

有好幾首歌在2019年已曝光,去年沒有太在意,但放在完整的專輯裡也找到它們的位置。《重讀興趣班》正是回到初心的點題作,重覆的「every night every night every day every day」點出了日復日重覆的生活,能把一切都暫時放下重奪想要的生活,這機會當然該珍惜;《黑方格》比較靜態,有種空曠中的孤寂和荒涼,固然令人想起黑色乃2019年有特別意義的顏色,也令人想起不時人們抗議某事時FB出現的全黑頭像;《買不到的快樂》是去年初已推出,也有點反映到未「搣甩」之前「陣除」的林奕匡。調子輕快而斷捨離的主題也寫得很貼切,但比起新作反映學成歸來的高度,也只好說想起的是「阿橙」而不是近藤麻理惠或山下英子。

能令這碟值得專文推介的,還主要是新的幾首作品,《精神時間房》典故出自《龍珠》那個修行一年外面只過了一日的神秘空間,這裡說的是不問世事全情投入studio中的音樂世界潛心修行,讓人感受到醉心玩音樂帶給人的暢快,論歌詞順口和句子完整程度這也是陳詠謙寫的比較好的作品(只不過還是詞窮時繼續濫用「吸引」填充)。《孤獨的對岸》這類情歌一直也有,但那種jazz味特別是過場的saxophone,讓人感覺層次提升到在jazz bar內搖著酒杯陶醉中(最好身邊有懂音樂又漂亮的女伴),相對於以前是行行下街聽到busking停下來欣賞一會(雖然舊作如《愛情小品》和《難得一遇》都入過年度20大)。《大寂寞時代》的groove讓人聯想到遊走在美國大城市街頭,經過一片時尚櫉窗同時感到一陣「旁邊一切都與我無關」的寂寞感慨,可惜的是填詞人在副歌連續用錯兩個詞語,一者是「吐槽」不是「吐糟」,二者「潦倒」的「潦」應讀「老」而非「料」。《宇宙兄弟》單是前奏已經非常搶耳,歌詞跟節奏一樣跳躍(所以只能不求甚解),但十分爽快,就像真正的好朋友就是可以隨時有的沒的天南地北一番。流行元素較高的《物之哀》說的是哲理多於美學,「帶點悲哀,先知怎可幸福」、「想跟歡欣抱擁,也要承受痛」,要真正快樂,不能夠一味逃避身邊發生的壞事當作沒有發生,這有點像一行禪師說的「沒有淤泥,沒有蓮花」(no mud, no lotus),對這一年間經常面對壞消息的香港人來說,相信也受用頗深了。

《Finding Charlie》的林奕匡和之前幾年的作品題材沒有太大的的分別,最明顯的不同應該是他的音樂表現得更為瀟灑而少了包袱,就是更自如地運用喜愛的音樂風格說故事。相比前幾年一系列成名作,你會發現「自己喜歡做的東西」和「別人喜歡你做的東西」還是有所分別,即使兩個範圍也有重疊之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