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4月, 2022 起發佈的文章

張蔓姿《Why am I Here》:另類療癒系

圖片
第一次聽張蔓姿是去年的《深夜浪漫》,既浪漫而懷舊得令人驚喜,少女在床上碌IG等曖昧中的對象上線,但音樂懷舊得像用撥輪電話談情的年代,雖然「Are you sleeping yet」該是不合grammar兼港式發音,也無減那份懶洋洋的性感氣質帶來的討好。 她贏了叱咤女新人金獎但網上不時見到人批評她唱功差勁如唸書,誠然她唱Live真的一般,所以即使創作歌手有加分,新作也不特別期待。但直到推出完整的EP《Why am I Here》,竟然全碟聽完一次又一次,感覺越來越喜歡。 今年出街的新歌,《一樣》除了MV明顯向王菲致敬,音樂也像回到《夢中人》《流非飛》《一人分飾兩角》的感覺,也就是王菲與The Cranberries的年代,而出奇地張蔓姿是有那年代王菲的神髓(難得是樣子和聲音也不像但是有那種神髓,94年出生的她不知是不是媽媽懷著她時多聽王菲或The Cranberries胎教了),一種「who cares」感覺的「今天昨天明天一樣」更令人聯想起經典的「曼聯領隊連環圖」! 左:張蔓姿《一樣》封面;右:王菲《一人分飾兩角》MV截圖 費格遜後不足十季已換七次領隊,但免不了「英超曼聯又輸一場」 《不言自明》的英文名是Frequency,關於碰到和你相同頻率的另一個。主題與其說是外賣仔與抄牌妹的故事,不如說是「世界荒誕得令我洩氣,想有誰能拯救我脫離」,全首歌四個chord loop到尾,很容易唱得琅琅上口。 這張專輯整體的魔力是,一首接一首聽,會令之前單獨聽來未算特別的作品全部提升一個層次。正式出道作《姿態》去到副歌令人聯想起《開到荼靡》,因為專輯其他地方有王菲的影子:《LOVELOST》隨著節拍和半唱半rap的呢喃令人沉沒在失戀和回憶的傷感中,去到「冇咗你我嘅生活一樣咁撚淡」驚醒了一下,看看歌詞原來唱的是「咁冷淡」。還有之前未曝光的《On the Right Track》,找來另一位女聲陳嘉(CHANKA)一起Chill,陳嘉的聲音在慵懶之外加添一分性感,把閨蜜聚會變成女女談情。 多看了張蔓姿總是覺得她看似某個人,但一直想不起,直到一天發現,她其實有點像日本真人騷《雙層公寓》的美女插畫家渡邊香織(foxco_kaori),同樣是短髮有點包包面的氣質女生。那我就明白了,張蔓姿是個很需要靠大量氣氛營造去做出好歌而不是賣唱功的創作歌手,不能期望她在live band前唱《寵物...

以禪修角度解讀林家謙《某種老朋友》和《靈魂出竅練習曲》

圖片
  《某種老朋友》:與負面情緒共存之道 雖然遲了點,但還想加入這「《某種老朋友》歌詞解讀徵文比賽」,因為坊間解讀很多,但似乎欠缺了一種角度,是考慮填詞的林夕是位佛教徒並且寫了不少與佛理有關的歌詞。細讀這份歌詞,我覺得可以用我對禪修和佛法的理解,以及作為禪修者讀到這份歌詞的感想,解讀這份歌詞的意思。 林夕筆下的「某種老朋友」是誰?不少人猜是楊千嬅,或者是某個因理念不合而分道揚鑣的舊朋友。我的看法是,所講的不是一個人,所指為何,第一句便有答案: 突然地疑惑龐大陰影活像鯨魚 只有等你要呼吸了才重遇 「陰影」,就是那個老朋友。這裡講的可以是一些心理陰影,一些不愉快的記憶,或者一些負面情緒,例如焦慮、抑鬱、悲傷、憤怒等等。用鯨魚作比喻是非常微妙,我們負面的心理現象(佛教用語是「心行」mental formations)很多時候是藏在我們的潛意識,只有在條件成熟時才顯現,就像鯨魚浮上水面一樣。按照一行禪師的說法,潛意識(或者說「藏識」)就像家中的地下室,放著的東西平時不怎麼理會;意識就像客廳,那是讓人看到的一面。在某些條件下,可能是一句話、一個影像或者一次回憶,誘發了潛藏的陰影跑上客廳,變成你感受到的負面情緒。以填詞的寫作手法來說,在一開始便點出主題也是比較正路的做法,所以我選擇用這方法解讀。 如此下去,之後的句子都可以圍繞這主題: 肯與不再肯也未出於自願 你的負面情緒何時浮面,當然不是你能控制的; 胡言後聽你亂語 為何只懂得看書 為何不邂逅奇遇 這裡我覺得是真的「胡言亂語」,意思是負面情緒來襲時腦中有很多令人煩擾的碎碎念。這裡我不認為跟林夕寫給林家謙的另一首歌《拼命無恙》有關連,相信只是用上類似的字眼,而《拼命無恙》說的是另一個故事。 突然又容納殘舊陰影暫住 尋常像天要下雨 想與不要想不牽涉贏與輸 這裡就說了應對「陰影」或負面情緒的方法—容納它暫住。我們既不被他淹沒,也不用努力排斥他,只是以正念覺察,擁抱負面情緒,安撫過後他會回到地下室。不用太大反應,他的出現像下雨一樣尋常。你想用意志控制自己,要把焦慮恐懼悲傷憤怒「清零」就是勝利?行不通,想辦法和他「共存」才是面對現實的做法。 我是我間中跟你一些記憶共處 也不再忌諱同住 「我是我」是指我並不等於我的陰影、我的情緒。當能夠和那些負面情緒共存,慢慢地這些陰影便不再成為威脅。...

當下音樂2022年第一季新歌總評

圖片
新一年,新環境,換一下風格寫季結文章。也不算是新歌總評了,聽到甚麼,值得寫的都寫一下。 Collar與台語金曲的淵源 2022年第一首令人期待的新歌,當然是1月13日推出、由《全民造星IV》參賽者造成的八人女團Collar的出道作《Call My Name》,作曲人之一是台灣創作歌手 紀佳松 ,印象還停留在當年那《 水潑落地難收回2009 》(取材自他母親蔡素惠曲詞的台語經典金曲《水潑落地難收回》,在YouTube重溫的時候內子還說「做乜突然聽D咁老土嘅歌」,我還沒有說它跟Collar有關),之後作為歌手似乎發展一般,退居幕後反而做了韓團作曲人,到去年為Anson Lo寫《Megahit》,今年再為Collar打造出道歌。說回Collar,首支單曲算是合格,只是一出新歌香港就疫情大爆發,宣傳攻勢難免受阻,只有繼續做好廣告從業員。季末Collar推出第二首歌《Never Never Land》,頓變local清新風味(作曲的是徐繼宗),只是副歌有幾個位,令我想起Twins。 由維基101頻道到南方二重唱 叱咤頒獎禮後在YouTube看了幾個盤點歷屆叱咤重要獎項得獎者的短片,短短三幾分鐘配上得獎者歌曲片段,算是做得頗有誠意。叱咤的歷史我也算清楚,所以沒有部份留言者如發現新大陸的驚訝(例如黃秋生和張家輝拿過新人獎)。反而到這頻道重溫台灣金曲獎 最佳樂團 得主,我才第一次聽南方二重唱的歌,聽一小段就知是自己喜歡的清新靚聲,之後才一口氣聽了她們在KK Box找到的所有作品。要介紹的話,我還是建議由《 相知相守 》聽起,其實1993年也不算太舊,原來她們和優客李林是同一時期的。 從鐵鏈女說到Dear Jane 徐州豐縣被拴鐵鏈20年生了八個小孩的「鐵鏈女」成為網絡熱話之際,在網上聽到以此為題的一首國語作品《 不要我了 》(取材自八孩媽受訪的一句「這個世界不要我了」),主唱者是一位名叫Nalumi的年輕女子,看她一直合作的單位例如大雄、江峰、薇羽等等大概就可得知其背景(順帶一提,大雄當年為香港反送中運動繪製的漫畫海報的確非常精采,原來他也是個作曲人)。重溫Nalumi唱過的幾首歌(例如《 真的相信 》和《 手足同途 》),再發現她間中有翻唱歌放上網,最驚訝的是其中一首竟然是Dear Jane的《 哀的美敦書 》! 一行禪師與音樂 來自越南、世間知名的高僧一行禪師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