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聽歌雜談(四):拍MV、睇騷和其他發現

在倫敦做了一件在香港也沒做過的事:拍MV。話說有天和內子在Kingston一帶行街找餐廳吃飯,遇上一小隊看來是印度裔的人在拍攝,然後他們問可否花我們幾分鐘和女主角(也就是主唱之一Mandeep Mandy)拍幾個鏡頭,原來他們是為一首快將推出的旁遮普語(Punjabi)歌曲拍MV,結果拍了半個小時有多,酬勞是沒有的,不過得到了泰晤士河免費遊船河的機會。當然也不放過這機會問一下歌手姓名和歌名,等MV面世欣賞一下香港人與印度式音樂結合會有多麼有趣,待MV一出街第一時間廣發親朋好友,結果幾個星期後在YouTube搜尋到了,我們的鏡頭被剪得一個不剩,讓我們少了一個成為朋友間話題的機會。 那首名叫《 2 Ghutt 》的歌就好像我們印象中的印度Bollywood歌舞音樂,也就是你聽BBC Asian Network一小時不斷聽到但又不知邊首打邊首的類型,看MV和那家唱片公司其他影片YouTube點擊率只可確認那不會是最紅的那一批,至於要了解那些Asian Network裡熱播的歌有哪幾種語言、哪些歌手在英國最受歡迎就有點困難了。正常而言在 Official Charts 網站有詳細的每首上榜歌的上榜歷史加上有些文章提供統計數據,但在 Asian Music Chart 部份,則以上一切欠奉。 來了英國一年多終於看了些現場音樂會了,也不是甚麼大明星大製作,只是在家附近的咖啡室看到單張有些周末的小型音樂會,也似是有興趣的音樂類型,結果看了兩場,都是在一座天主教教堂裡進行(而教堂外面是墳場,我們是晚上去!)。觀眾數十人,是售票演出但場外有點小食提供還有酒喝(是的,在教堂也喝酒),整體也算值回票價。一場是一隊folk rock樂隊 Elaine Samuels and Kindred Spirit Band ,看上去都是些上了年紀的band友,現場音響對觀賞性略有影響,但看那年紀看上去拍得住Joe Junior的結他手氣定神閒的結他solo還是覺得佩服;我們發現有不少歌都和身心靈的題材有關,結果在現場買了一張CD並和主音Elaine Samuels合照。上網搜尋資料,當然他們不算甚麼著名樂隊,不過一直在附近社區巡迴演唱和在不同的pub搞open mic活動(也就是任何人都可以報名上去表演的「新手練習場」)。另一場是來自希臘的古典結他手 Stelios Kyriakid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