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聽歌雜談(四):拍MV、睇騷和其他發現

在倫敦做了一件在香港也沒做過的事:拍MV。話說有天和內子在Kingston一帶行街找餐廳吃飯,遇上一小隊看來是印度裔的人在拍攝,然後他們問可否花我們幾分鐘和女主角(也就是主唱之一Mandeep Mandy)拍幾個鏡頭,原來他們是為一首快將推出的旁遮普語(Punjabi)歌曲拍MV,結果拍了半個小時有多,酬勞是沒有的,不過得到了泰晤士河免費遊船河的機會。當然也不放過這機會問一下歌手姓名和歌名,等MV面世欣賞一下香港人與印度式音樂結合會有多麼有趣,待MV一出街第一時間廣發親朋好友,結果幾個星期後在YouTube搜尋到了,我們的鏡頭被剪得一個不剩,讓我們少了一個成為朋友間話題的機會。

那首名叫《2 Ghutt》的歌就好像我們印象中的印度Bollywood歌舞音樂,也就是你聽BBC Asian Network一小時不斷聽到但又不知邊首打邊首的類型,看MV和那家唱片公司其他影片YouTube點擊率只可確認那不會是最紅的那一批,至於要了解那些Asian Network裡熱播的歌有哪幾種語言、哪些歌手在英國最受歡迎就有點困難了。正常而言在Official Charts網站有詳細的每首上榜歌的上榜歷史加上有些文章提供統計數據,但在Asian Music Chart部份,則以上一切欠奉。 

來了英國一年多終於看了些現場音樂會了,也不是甚麼大明星大製作,只是在家附近的咖啡室看到單張有些周末的小型音樂會,也似是有興趣的音樂類型,結果看了兩場,都是在一座天主教教堂裡進行(而教堂外面是墳場,我們是晚上去!)。觀眾數十人,是售票演出但場外有點小食提供還有酒喝(是的,在教堂也喝酒),整體也算值回票價。一場是一隊folk rock樂隊Elaine Samuels and Kindred Spirit Band,看上去都是些上了年紀的band友,現場音響對觀賞性略有影響,但看那年紀看上去拍得住Joe Junior的結他手氣定神閒的結他solo還是覺得佩服;我們發現有不少歌都和身心靈的題材有關,結果在現場買了一張CD並和主音Elaine Samuels合照。上網搜尋資料,當然他們不算甚麼著名樂隊,不過一直在附近社區巡迴演唱和在不同的pub搞open mic活動(也就是任何人都可以報名上去表演的「新手練習場」)。另一場是來自希臘的古典結他手Stelios Kyriakidis,純粹一人一結他演奏多數是自己的創作,在教堂聽著這清澈的結他聲感覺只有舒服二字,也想起了初學結他時的結他老師,還有台灣結他大師董運昌。看演出途中按了一會手機,其實是想看Simply Guitar是否值得花錢學習(一輪資料搜集後結論是「不了」,還是另找網上教材吧),因為開始覺得這種古典結他可能才是我真正想多彈的。

Elaine Samuels and Kindred Spirit Band
在現場購入的《Phoenix Rising》專輯
在教堂聽這種古典結他的確是享受

劉細良《城寨》節目我不算是慣常聽眾(至少聽得沒文昭、蕭若元跟黃世澤多),但看到他有請了周博賢做嘉賓,還是很關心已移居英國的他的動向。在節目中聽到他在英國也開始做音樂了,還和英國本地女歌手合作做英文歌(英國謝安琪?),那首關於烏克蘭和香港的新歌也確是值得期待(下筆時仍未有這歌發佈的消息,記得以前有加過周博賢FB但現在已找不到了)。節目中也提到所用的錄音室也是倫敦一家教堂改建的,似乎在英國,教堂一般都是多用途的社區中心。

在BBC Sounds有一個訪談節目名為《Outlook》,我是因為有一集訪問羅冠聰才知道這節目。最近聽了一集題為「My unknown song became a political anthem in Hong Kong」,訪問的是一位叫Kashy Keegan的英國歌手(在YouTube有訪問的影像版,應該是Kashy Keegan自己加上影片補充內容),一開始我對他有甚麼歌成為紅遍全港的抗議神曲毫無印象,原來說的是2013年HKTV不獲發牌一事(難怪沒有印象了,那場社會運動和之後的革命規模只是小菜一碟),那首歌是他2007年在英國小鎮Worthing一邊追逐音樂夢不得志一邊在醫院打工時寫下的《This is My Dream》,因為HKTV一節目用作主題曲而在發牌風波搖身一變為集會的主題曲。之後原來他有在香港發展簽唱片公司,還唱了個《This is My Dream》的國語版,聽了幾句都尷尬癌發作。訪問結尾交待他「現時」在香港當記者,但節目是2021年首播的,今天的他何去何從就不得而知了(只知道他的YouTube頻道最近仍有更新)。他在2021年2月曾在衛報(Guardian)撰文談及香港的轉變,當時仍視香港為家,但時至於2022年底,改變想法也不足為奇。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