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不需要為沒有努力經營Facebook專頁讚取粉絲和曝光率而煩惱了,因為Facebook的日子要結束了。 一直不願意迎合Facebook的演算法不斷貼文不斷互動(所以讚好數字停滯不前),也一直不願意花時間不斷適應Facebook五時花六時變越來越複雜越來越麻煩的用戶介面,連一些應該很簡單的功能也要在Facebook app找一大輪最後要求教Google大神才做到(甚至發現在手上的裝置做不到),有時也幾乎爆粗。 崇尚簡約的我不喜歡在社交媒體耗費太多時間,更不喜歡由它設計來使人上癮的演算法控制我看到甚麼,換來的沒有智慧只有情緒(標準不一的政治審查更不用提了)。有這種看法的人一直不少,說大家對Facebook積怨日深也不為過,只是最近終於集體宣告大家受夠了。 「當下音樂·」Facebook專頁將會停止更新 ,舊post暫時不刪當作紀念(去年的直播唱歌是例外)。有緣的話你會在MeWe見到我,但不會開設專頁了,也只會加認識的人。不是不想付費,而是不想再花太多時間在社交媒體了。之後會專心寫blog,希望遠離社交網絡的日子可以寫出點有深度的東西。不過老實說Blogger平台不太好用,中長期考慮設立個人網站,到時應該還有音樂以外的東西。 最近很多人從Facebook遷移至MeWe,從WhatsApp遷移至Signal,用腳投票表態是常理,但值得思考的是,我們需要的,是另一個社交網絡平台,還是,我們真的需要社交網絡?社交網絡,真的讓我們的生活更好嗎? 人們不時討論新平台有甚麼功能比不上舊平台,我的看法是,轉了MeWe仍然以為一切可以像Facebook一樣操作,就像去遊客去外國旅行仍然天天食中餐館、金融財俊想移民外國仍然高薪厚職一樣。當社交網絡成為你生活的一部份,換一個平台就是換了一種生活(離開更加是),既然要踏出這一步,就不要有太多回望吧。 最後,有網絡,就永遠有網絡安全隱患,無論在哪裡,記得慎言。
2020在香港過活的難度,在只要你這一整年沒有確診、沒有失業,而且沒有被捕/被批鬥/被逼流亡,已經值得送自己一張「拼命無恙」的錦旗了。今年在關注的事越來越多,戰線越拉越長(最近還加開了一條「家庭戰線」!)之下,仍能完成音樂博客至少每季一篇的新歌總評和年底的總結,還在Facebook弄了七場唱cover的直播「靜靜地唱唔得嘅」(雖然觀者寥寥也暫時沒繼續下去),已經算對得起自己了。 2020除了突如其來的武漢肺炎之外,很多事都是承接去年的反送中運動產生的變化,所以入選歌也有約一半和社會有關,另外的特色是有12個歌手單位是第一次有歌打入20大,固然包括黃子華、黃秋生、林嘉欣等很少出歌的藝人,但原來方皓玟和Dear Jane也是第一次有20大作品;林奕匡和謝雅兒各有兩首入選,是最多入選歌的歌手,作曲方面Kiri T也佔兩首;20首有16首是歌手有份參與創作;而今年也是繼2016年後,歷來第二次20大中沒有林夕的詞作。 第一位《明天》,論音樂已經值得這個位置,想到當是把榮光歸於去年《願榮光歸香港》作曲人DGX,這個位置更是不可動搖。女聲Canbe版本既唱出「何謂活著若已經沒自由」的悲哀,也有「清風吹起我向著十字路出發」的青春熱血,這首歌幾年前寫的時候只是說年青人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掙扎,但在今日時代背景下,理想和現實的範圍已是另一個量級,帶來的觸動亦然。 以前被視為(電影)票房毒藥的黃子華藉著電影《乜代宗師》漂亮地翻身,但在年初說這部電影會成為全年總票房第二,恐怕也是匪夷所思(都是疫情之故)。主題曲《上善若水》也幾乎為黃子華帶來一個全年第一,歌詞就一個主題,「be water」,農夫的詞重現全盛時期的精句遍地,「不為執迷世道服務逐步獨步天下」和「變成冰,變成氣,變成兵器」兩句堪稱一絕,李小龍哲學思想由崇拜李小龍的黃子華唱出自是絕配。 林家謙今年像外賣網購視像通信平台一樣逆市大豐收,第三位《時光倒流一句話》有的是霧之戀式的80年代浪漫,加上一直維持內歛淡然的遺憾,高流行度而不落俗套,出奇不意的和弦轉換和降調也為這歌加添經典的成份。其實《拼命無恙》和《一人之境》也長期在年選的playlist中,只是到最後一輪篩選才出局以致沒有出現三首林家謙。 Nowhere Boys《種子》總算在年底前推出MV讓大家可以分享推介了。這是一首既可令人抒發悲傷和不安,也可帶來安慰和希望的歌。種子雖小,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