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同《夢想家The Dreamer》:歲月的痕跡


開blog的頭幾年也是方大同出道頭幾年,幾張奠定他在華語樂壇地位的專輯由《愛愛愛》到《未來》到《橙月》當時也撰文推介,但其實寫出來還是不甚滿意,始終評論中文歌說歌詞總是最容易但歌詞從來不是方大同的歌的重點和特色。之後他出了幾張風格稍有不同的專輯,也贏得了台灣金曲獎歌王寶座,然後便越趨低調了。時至今日方大同基本上成為了另一位「隱世歌神」,關於他最熱門的話題總是「他去哪了?」而長期也沒有確切答案。終於到今年他無預警宣佈推出全新專輯,也順道交代了近幾年的去向,例如大病康復中和父親離世,當然也包括為轉行務農的傳言闢謠了。

聽著他回歸的首支單曲《才二十三》,首先是感慨他的聲音怎麼老了這麼多,其實老了的不只是方大同,也包括作為聽眾的我們。他再也不是那個年青有為鋒芒畢露的音樂才子情歌王子了,現在唱的都是經歷過後的人生感悟,而我們也過了情情塔塔的年代,老、病、死比起浪漫戀愛都成了我們更貼身的話題;他再也不需要用大堆頭大製作展現企圖心競逐金曲歌王了,返樸歸真除了是身體狀況的侷限,也回到了一開始最純粹最感動人的風格。作品普遍在編曲上簡單了很多,但反而讓故事說得更直接。

所以《才二十三》聽了令人感動的地方是,在那比較簡單而內歛並節制的配器(主要是結他跟弦樂)之下,多了一些空間讓聽眾細味,就好像經歷不少滄桑身心疲憊的中年人對多年不見的朋友訴說這些年來的領悟和遺憾。「歲月眨眼就過了,瞬間就那樣默默的,上一次看,才二十三,現在的日子沒有那麼簡單」,淡淡然的,道出歲月流逝,生活艱難,看的是甚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很多年已過去了;「樹葉又要撒落了,花兒就快要復活了」,像是說故事時望著庭園外的境況,從植物的生命循環想到人生免不了的結局;「回想以前,沒那麼累」,呼應了病患的心聲;「現在的白髮和皺紋匹配,也是一種美」,是歷練帶來的痕跡,也是對年老的自我安慰。

專輯中第二首最喜愛的是《回留》,歌名取自早年方大同在台灣宣傳經常流連的茶館,填詞的崔惟楷以此引申為「留下回憶」的主題(這也是這專輯中唯一一首不是方大同親自填詞的作品),說的是與情人分開後多年帶著遺憾也留著回憶的故事,也回歸到方大同全盛時期情歌的感覺。全首歌都是純鋼琴伴奏,歌曲進行很有Elton John在鋼琴前自彈自唱的畫面,不是在方大同這個年紀四十出頭的Elton John,而是現今年近80的Elton John,每敲一下鍵琴都敲出歷史沉澱的感覺。所以副歌的「再會的那天,我心還在」那高音聽起來似明顯的瑕疵但那份脆弱的感覺似乎更適合這歌的故事,要是有人翻唱把它改成鏗鏘有力真音爆上展示唱功,那反而是扣分位。

其餘《誰知愛是什麼》和《那沙漠里的水》是比較接近方大同早年情歌風格的作品。《誰知愛是什麼》既緩慢也簡約,像是爺爺在爐邊對孫兒孫女說故事,是一首抒情歌也探討關於愛的人生道理,簡單的旋律也有種兒歌的味道,「它是一顆種子也是一朵花」,不讓人想起之前熱傳的幼稚園教師「挖呀挖呀挖」的台詞嗎?《那沙漠里的水》是更「正宗」的方氏情歌,所指的沙漠裡的水當然是所愛的人,很直白,也充滿懷舊風情,不管是懷十幾年前方大同的舊,還是懷這種風格所屬的幾十年前的舊。

專輯中也好在有一些具幽默感和玩味的作品,就像人年紀大了,經歷多了,有時也因為「睇化了」更懂得開玩笑。當中最喜歡的是《江湖中人》,玩傳統說唱和中樂加上現代弦樂,以古裝武俠劇的場景配上武俠劇從沒有的茶館主人的視角,說書人的節奏加插一下粵語的「好有型啊」,令人想起周星馳成名作《蓋世豪俠》的畫面。

上一次寫專輯推介已是年初的事,開始時也難以下筆(真的好像他專輯最後一首歌,「沒啥好說」),但真的不知這次不寫不知道有沒有下一次,所以決定了要在年底前(即使近日突然變得非常繁忙)寫了一篇對這專輯的聽後感。也希望方大同身體健康好好休養,即使繼續隱世也間中上水一下帶來更多佳作,長期聽眾也很滿足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