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9月, 2005 起發佈的文章

林海峰《三字頭》:一曰感情,二曰懷舊

一般來說寫碟評是為了推介好聽值得大家去買的碟,不過這張《三字頭》似乎沒有這個必要,近日走到各大唱片店幾乎是全港斷市,幸好作為忠實歌迷的我,這張唱片第一天上市己經買下了,所以才可以連續幾日煲碟之後寫下這篇碟評。 阿Jan的唱功不算突出,但我們可以聽到他的唱功一張比一張進步,上一張《我撐你》更感覺到一個大躍進,今次的《三字頭》仍然保持高水準。而且由於是DJ出身,憑著近二十年做電台和廣告配音的經驗,明顯地阿Jan對聲音語調的運用已到爐火純青的地步,時而鬼馬,時而深情,時而豪爽,時而「伯父」,已到揮灑自如的地步。聽他的歌好像聽他的聲音在演一齣生動的戲,這種聲音的演技,很多當代(甚至上一代)一線歌手也做不到。 以前阿Jan的歌多數圍繞社會現象,諷刺時弊,今次的《三字頭》,少了這種題材,取而代之的主題,一曰感情,二曰懷舊。以前的碟你會為他諷刺時弊的入木三分而拍案叫絕,今次會因為他的歌而感動。差不多到了「四字頭」的林海峰好像和大部份中年香港人一樣,懷念昔日美好的日子,相信不少人都對這種「懷緬昔日光輝」有共鳴。 逐首簡評:開首的《細路哥》聽過有人說這首似林一峰的歌。簡單的四句「細路哥,你得到甚麼,你失去甚麼,你知道what you’re looking for?」,已經令人感到「今次有點不同」了,好像真的有個人站在你面前問「你得到甚麼,你失去甚麼」,你有沒有一起反思自己呢? 很喜歡《三字頭》的節奏和中樂,編曲做得很熱鬧,令人很想隨著拍子跳舞,阿Jan的演繹也十分生鬼。 《男子組》找來金牌群星拱照林海峰,歌詞也巧妙地兩度提到唱片公司的名字。之前提過這首歌的成功之處,是寫三字頭的人,但二字頭的人聽到都會有共鳴,不禁會問自己十年二十年後會不會有啤酒肚,「額頭禿鬼晒」,「踩波車拗柴,乜筋都抽過晒」,甚至「份人工減晒」呢?這首歌另一個成功的地方,是藉著眾星合唱表現出「友情相關照」的感覺,令人窩心。如果多年後還可以「細個o既老友到晒」,還有甚麼好嘆氣呢? 萬料不到《維園阿伯》是一首感人的作品,講的是維園阿伯心底裡的寂寞。今日的維園阿伯在城市論壇發癲,但有沒有想過可能這個「維園阿伯」其實多年前「有仔有女OK」,在維園和兒女共享天倫之樂,今日卻「一個到公園企」,還「沒有老友和他捉棋」?最尾一句「維園熄燈會點」襯托著簡單鋼琴outro,真有「曲終人散」的感覺。留意林海峰這首歌的演繹手法,一首歌中如何...

九月,新歌簡評(二)

林憶蓮「本色」: 憶蓮回來了,新歌和她全盛時期「一分鐘都市一分鐘戀愛」「灰色」「傾斜」等一樣有憶蓮獨有的時代感和節奏感,感覺仿似是回到九十年代初,但同時又十分的當代,這就是憶蓮無可取代的魅力,當今女歌手無人能望其項背。 相比差不多時期走紅並且同時復出的關淑怡,林憶蓮該是因為間中還有唱歌,狀態仍佳而且更成熟。反之關淑怡可以因為「攤涷」得太久,有點點老態。 許志安「大風吹」: 相對「我們」和「男子組」的一大班人重聚互相鼓舞的感覺,「大風吹」就顯得孤單和感慨了。歌詞寫得很到肉,講以前細個大夥兒很好朋友到大個友情不再,以致「逐個離去,一一離隊」「今天幾個朋友差點對著幹」「在風中一個面對,第四十個天真的一歲」。但就是因為太到肉而令人聽得無癮,人有得揀總喜歡聽開心點的歌。 余文樂「晴天行雷」: 原來是一首印尼改編歌,原作者是被譽為「印尼Beyond」的樂隊。旋律流暢,余文樂表現也屬稱職,需要出力出感情的地方都交到貨。其實余文樂唱歌一直有進步,唱live和CD也不會差太多,不過這首歌恐怕不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主要是好像和「生還者」「名牌」沒有多大分別。 陳慧琳「我是陽光的」: Kelly近幾年來最好聽的歌。聽回初出道時的感情和輕柔的聲線。我想以前Kelly太著意演繹的技巧而忽略了感情投入,所以近來Kelly唱功有明顯進步,但她的歌卻越來越提不起勁去聽。希望以後Kelly多唱一些這類型的歌。 梁詠琪「密雲」: 梁詠琪真的進步了,以前遇上比較激昂而需要用力的歌,很多時候Gigi都只是用股死力扯上去,加上她的聲線比較薄弱,所以用力起來變得刺耳。在這一首歌這種缺點有明顯的改善。編曲將「烏雲滿佈」的氣氛營造得很好,也值得一讚。

CASH金帆音樂獎提名

作為CASH會員的我第一次收到「金帆音樂獎」提名表格,頓時覺得有種「尊貴身分」的虛榮感,當然不放過這個表達自己意向的機會。 今年的「金帆音樂獎」將會於11月18日舉行,可以說是年尾頒獎禮的前奏,將會頒發「最佳旋律」、「最佳歌詞」、「CASH最佳歌曲大獎」、「最佳另類作品」、「最佳正統音樂作品」、「最佳組合或樂隊演繹獎」、「最佳女歌手演繹獎」和「最佳男歌手演繹獎」。正統音樂我不懂所以沒有填,其餘的想在這裡公開我的選擇。 一收到提名表格看到「最佳旋律」和「最佳女歌手演繹獎」兩欄,幾乎毫不猶豫地想選王菀之的「手望」,不過仔細看評選規則,是「2004年10月1日至2005年9月15日在香港作首次『唱片』發行」,可惜的是這首旋律和演繹近乎完美的歌還未推出專輯。苦惱了一會該選甚麼代替,結果作了一個很差的決定:選人不選歌。這兩欄結果給了王菀之另一首歌「一秒感動」,誰叫我真的太喜歡她了。 本年度至今「我最喜愛的歌曲」第一名是indie界群星的海嘯賑災歌「這晚我看見」,第二就是陳奕迅復出之作「夕陽無限好」,因為前者難以界定誰作曲填詞,而且喜歡是感情分佔多數,特別是和同期的另一首賑災歌「愛」比較,所以要提名還是選「夕陽無限好」,「最佳歌詞」(林夕)、「CASH最佳歌曲大獎」和「最佳男歌手演繹獎」(陳奕迅)我的一票提名都給了它。 「最佳另類作品」選了Pixel Toy的「喘一口氣」,其實這首歌不算得很另類,但既然去年黃貫中的「我在存在」都可以得這個獎,「另類」是甚麼就難說了,所以支持一下我喜愛的indie band(還有美女主音呢)和我喜愛的歌吧,希望他們得獎。「最佳組合或樂隊演繹獎」則選了Soler的「失魂」,純粹計演繹關係,雖然論歌是普通了一點,但他們實在唱得好得沒話說。

九月,新歌簡評(一)

王菀之「手望」: 如果「一秒感動」是聽得令人「窒息」的,那麼「手望」則不只令人窒息,更是令人在心內「滴血」。作為第二張唱片第一主打,這首歌超越了之前Ivana的所有作品。演繹上完全將那種悲涼發揮到極致,歌詞也寫得很有詩意,值得一提是旋律上是沒有兩段是重複的,感情是一級一級的升上去,令人沒有喘息的空間。唯一不理解是那個莫名奇妙的歌名,令這首本來接近完美的歌曲減了點分。 方大同「南音」: 如果你的國語不是太差,又留意國語歌的話,聽聽下你會發現這首歌的歌詞為甚麼和令一首歌那麼相似?沒錯,是陳奕迅的「謝謝儂」,同樣由林夕填詞。很多句尾的用詞都雷同,如「沒人懂」「不管紅與不紅」「有人歌頌」「音樂證明他有用」「英雄」「臉孔」「感動」,或者用同一個韻腳寫差不多的題材能用的字就只有這些吧。 方大同是一位有才華和唱歌不錯的創作歌手,但相信他和這首歌不會在香港很紅,一來是唱國語歌,二來歌詞不易記,三來旋律不大路不夠K,不過我覺得電台更應該多播這些歌,既然有些歌聽一兩次就可以倒背如流,那何需日夜重複?反而有些像「南音」這些歌需要多些時間去煲的,值得電台用更多air time推介。 鄭融「愛得耐」: 雪了在雪櫃一排的鄭融以這一首歌證明她還是值得繼續支持的,節奏感不錯,而且唱得夠放,比「成人對待」「紅花會」更進一步。 薛凱琪「你在哪裡」: 很感動的一首歌。單單前奏已經很搶耳,而Fiona發揮恰到好處,完全唱出那種少女情懷,同時感情運用上沒有過火,而暴露她聲線上的弱點。不得不讚作曲的石嘉欣和監製的黃貫中,好監製可以充份發揮歌手優點,避開缺點。 這首歌可以接Beyond的舊作「不見不散」,不妨試試。 苦榮/蔡卓妍「魚蛋歌」: 陳輝陽和李竣一的神來之筆,一方面向「相逢何必曾相識」致敬,同時顛覆了時下流行的大路K歌。歌詞的精妙之處是阿sa唱到最深情之時,苦榮接著的一句卻完全地掃興。「情迷浪子的韻味」之後「我著件衫有陣怪味」,「微涼夜風吹我吧」卻接「髮腳亦沾滿著芥辣」。當然最可圈可點之處是重複著的「魚蛋,魚蛋」,聽聽第二次重複時阿sa和苦榮有如坐過山車的升降音,第三次重複時阿sa唱到聲嘶力竭到有點「拆」的呼喊「魚蛋」,每一次聽都沒有辦法忍得住笑。 My Little Airport「只因當時太緊張」: 第一次聽真的嚇了一跳,Nicole柔弱的聲音和強勁的節拍是完全的錯配,有種「咁o既歌都出得街」的感覺...

八月,新歌簡評(二)

吳浩康「新手」: 如果說前Boy’z屬於MK(是MK不是旺角)的話,吳浩康自「感覺蘇豪」開始就代表「蘭桂坊」了。歌曲很容易令人聯想到放工、去玩、去蒲、燈紅酒綠、夜夜笙歌。這是確認他找到自己風格的作品。 張繼聰「賭城風雲」: 題材幾新鮮,唱得也不錯。張繼聰的聲音比較適合唱一些有節奏感的歌多於之前的慘情慢歌,例如「彈弓手」和「慷慨」。 草蜢「我們」: 草蜢復出之作,依然寶刀未老。旋律其實幾普通,但勝在整首歌的帶出「我們和草蜢一起長大」的氣氛,感覺窩心。雖然草蜢以跳舞聞名,但我喜歡他們唱慢歌多一點,很容易在他們的歌找到慰藉。林夕的一句「從來都不說你們」,又成為今年的金句了。 林海峰「男子組」: 這首歌的成功之處是一班三字頭的男人唱他們的心聲,但使到不是「三字頭」的人都會有共鳴。 這首歌的歌詞還隱若流露出香港人九七後常見「懷緬昔日光輝」的情懷,很多地方都講以前幾好、以前幾勁。以前「當打時期攞小型球金牌」,「魚翅我食到飽晒」,「要買合金爸爸即買」,「聯群結拜,成個世界我玩晒」,今日「呢場全挽鞋」「踩波車拗柴」「一身屁股的債」「我份人工減晒」,好像代表每一個香港人的慨嘆。不過,到最後還是一班兄弟互相鼓勵,有一種溫暖的感覺。 黎明「有情郎」: 無論是鋼琴版還是accapella,都成功地營造情深款款的感覺,和黎明的形象相當吻合。黎明唱國語歌明顯地順暢舒服得多。李宗盛監製,果然不同。 梁詠琪「比堅尼」: 從來都佩服梁詠琪不斷求變的勇氣,但有些東西不適合就是不適合,這一種帶點rap的快歌Gigi唱得好像和節奏有點不配合,好像當年鄭秀文的「交換溫柔」Gigi都試過rap,但rap得拖泥帶水難以接受。音樂方面陳奐仁操刀算不錯,到他rap的時候夾雜廣東話(「但我仲係最鐘意」)都頗有趣。 古巨基「天才與白痴」: 應該是爭奪年尾各大頒獎禮的年度力作吧?論演繹是古巨基的一貫水準,也預期到必定會hit,不過我覺得只屬普通。一首大路K歌,似乎適合方力申唱多於古巨基。對古巨基有期望,所以覺得應該唱些較為不平凡的歌。 這首歌的旋律好像似曾相識。一開始「才女收鮮花一般夠多」令人想起周華健的「明天我要嫁給你」。副歌「受你點,給你指,到最終的那時」的「到最終的那時」幾粒音是否在哪裡聽過?將「必殺技」的「你卻仿佛有神助」唱入去,是不是剛剛分毫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