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1月, 2012 起發佈的文章

天地會看小說喝咖啡哼著Do Re Mi

一些不簡短的新歌簡評... 鄭秀文《Do Re Mi》 《高海拔之戀II》的主題曲,之前也有點想像不到羅大佑和鄭秀文合作是怎樣。結果,很成功地引起我看這電影的興趣(電影二月初才上畫,但主題曲十二月底推出),那應該是一個淒美動人、又帶點遺憾的愛情故事吧,歌裡的do re mi so la,也是象徵著沒有填補的缺陷。尚待填補的空白,相信要看完電影,才對這首歌有更完整的感覺。 Kolor《天地會》 強大火力叫破喉嚨的搖滾始終是Kolor的首本。 聽到「城市快將要死」,自然想到「This city is dying」的金句;《天地會》的歌名,也自然是回應《天與地》,只是換上了更激進的革命精神。借市場大熱包裝自己有兩種層次,做得不好是「抽水」,像這首歌做得精彩,就變成「借東風」。 歌詞頗多暗示:例如「像金色太陽 ,哪會再起」聯想到金正日的死,「讓獅子遜位,佔領母體」當然可以連繫到匯豐樓下的佔領行動。 至於「欲蓋是獸皮 ,人性是契機」的「獸皮」,似乎唱live時大家都會當「收皮」唱吧,欲蓋彌彰的粉飾太平必須收皮,也是一種巧妙的語帶雙關。 Robynn & Kendy《小說伴咖啡》 早前介紹網上二人組合Robynn & Kendy,原來旋即被環球收歸其下,並旋即推出原創新歌《小說伴咖啡》,是好聽的清新小品,但一聽就發覺不對勁:這應該是屬於夏天的歌來的。 那種懶洋洋地躺在沙發上的居家風,讓人聯想到的是一份暑氣盡消的感覺,但是派台的日子一月二十日,剛好是天氣又轉冷至十二度的日子,著實叫人沒法投入。 歌曲是有「季節屬性」的,有一些歌的編曲、氣氛,加上歌詞的含意,是叫人聯想到「這應該屬於夏天」,或者「這應該屬於秋天」。在不適合的季節推出「季節屬性」不符的歌,就好像吃了不合時令的菜式,比如在寒冷天氣警告之下的一道冬瓜盅,就算怎樣好吃,時候不對就打折扣。 或者你會問:她們玩開就是這種Acoustic風格,那她們的歌一定夏天才合聽?不,Acoustic不一定是夏天的,之前的《1984x那些年》和《怎麼捨得你》,在她們手上都有一種冬日的氣氛。 歌曲的季節屬性是一個值得探討的理論問題,怎樣的作品、怎樣的編排帶給人怎樣的季節感覺,容後再舉例子研討。 另:只希望Robynn & Kendy進入大公司仍然保有她們還屬網絡組合時那些討人喜愛的特質。...

所以喜歡證明今天更真實

青春的感覺真好,好得我們必需為它留下記錄。快門「卡嚓」一聲,那一剎就是青春的見證。 從盧凱彤的《卡嚓》聽到滿瀉的青春氣息,而這一份青春氣息不單止叫人嚮往,更是令人感動到要提醒自己,自己的青春要好好珍惜,別人的青春要盡量使他們保存,因為這感覺太好了。 究竟是怎樣的青春氣息叫我們如此嚮往、如此感動? 伴隨著青春的詞語很多時候都是「活力」,爽朗的電結他就表現了一份躍動的心靈,和旺盛的精力,就像是停不下來的,「白晝光的風景到晚黑便暗,轉眼便明日」,時間由日到夜到明日,時間就這樣流暢地流逝,但是年青的生活沒有白過,因為「喜歡證明今天更真實」,沒有惱懊昨天,沒有擔憂明天,只有真實地感受今天,用相機拍下今天。帶著好奇和欣賞的心看四週的環境和自己的生活,就算是一場令小草茁長的雨,或是骨碌骨碌飲下的鮮奶,都看得出一份美感和可愛。青春,定義上就是讓我們可以隨心、可以率性的,想拍甚麼拍甚麼,喜歡找一片白雲,還是一個古怪路人,都是帶著自由的身,把那美好光陰記錄下來。 懂得運用青春的人是懂得活在當下的。雖然C AllStar的《放下》叫人「相機放下,更專注吧,看演出就全程看吧」,看演唱會要用心感受看演唱會的當下,不要只顧用相機拍拍拍;但《卡嚓》的「好好的感覺它,只需要記下」,卻是另一個層次的。當生活裡出現某個美好的東西,可能是知更鳥,可能是夕陽,你欣賞它,隨之生起一個念頭,要把它拍下來,隨即自然地、專注地拿出相機,對準焦點,按下快門,「卡嚓」!全個過程清楚分明,拍下的對象,和拍攝的過程,那些都構成生活中完整的、深刻的回憶;否則,匆匆忙忙拍下一大堆照片,明天看著相片,可能連自己也記不起曾經見過這些事物。

x10系列(33):林憶蓮x10

上回重溫: 羅文 林憶蓮實在是樂壇的模範生,她首先示範了一個天賦不算超卓的歌手,如何憑自己的努力由平平無奇變身成一代天后;再示範了優良的市場定位,藉著《都市觸覺 City Rhythm》三部曲奠定都市女性代言人的地位;之後示範了從高峰退下來的資深歌手應扮演的角色,在唱功上進一步昇華,歌路上繼續尋求突破。所以能夠在「紅極一時」的一時追捧,順利轉化成升上「神枱級」受廣大樂迷持久崇敬。 一. 再見悲哀 再見悲哀因我不再計較任何結果, 甚麼都可以坦蕩未在乎誰是錯, 我兩眼合上失去甚麼,是與非也掠過, 別固執到問一切為何... (曲:Eric Kwok 詞:林夕 編:Eric Kwok/Ted Lo 監:Eric Kwok,收錄於2005《本色》) 都說林夕近年愛用歌詞寫佛理,但引用的例子卻少有這一首,既有「除了心,只有心,可以解心鎖」的說理,也有「花瓣飄過,美在不顧結果」的美感。其實要數真正使人能從傷痛中放下、釋放的歌,這首應該是最有功效的其中之一。 二. 破曉 天,亦天天的了,地天天的了,心也未能料, 我已再不渺少,讓昨天一朝了, 或者,某月某日某宵,我倦了... (曲:Dick Lee 詞:周禮茂 編:Dick Lee 監:許願/Dick Lee,收錄於1991《夢了倦了瘋了》) 成為標記的笛子聲,奏出了一陣陣悲情。早年一張疑似紀念六四二十周年的雜錦碟《田》,出現了這首歌,在這主題下,痛苦中審視自己,「人有幾多天拾起改變,人有幾多次堅定地向著前」,強力地回應「但是我的決心,沒有點滴動搖」,都被賦予更大的意義。都說黎明前是最黑暗,其實,是為了黑暗中仍保持見到破曉的希望。 三. 早晨 仍是昨夜的溫馨,彷彿永久, 仍是灼熱的相擁,誰理時候; 在這小小地球,緣份到底難猜透, 原來但願你能,伴我便足夠... (曲:C.Santana/C.Thompson 詞:潘源良 編:Richard Yuen 監:馮鏡輝/林憶蓮,收錄於1987《灰色》) 充滿清新、明亮、甜蜜、溫馨,雖然外面已是早上,口裡說著「早晨」,但精神仍停留在昨夜的美好時光。或者一定要有深厚的愛,才可以在事後陽光出來仍然有浪漫的感覺吧。 四. 不捨不棄 不捨不棄,縱分千里, 也是一起,莫失莫忘, 讓我們念記,不死的諾言, 同渡明天,闖開新境致... (曲:倫永亮/...

Introducing Robynn & Kendy

2012年最值得期待的新人,我會介紹Robynn & Kendy。 她們倆在2011年已經在網上頗有名氣了,兩位美少女,兩把清澈如水的聲音,玩玩結他、電子琴、Ukelele和幾個簡單敲擊樂器,用輕柔清新的方式翻唱了一些歌,器材只是用上Mac機內置的GarageBand和iMovie,拍了幾個簡單但漂亮的MV放上Youtube,已經征服不少樂迷的心。兩人在Facebook的fans page已分別有超過四萬和二萬個like了,不少流行歌手也達不到這個數字。 嚴格來說兩人不算國色天香,但至少感覺清純可人,叫人樂於親近。長頭髮那位是Kendy Suen,看上去有點像前商台DJ Mini;Robynn Yip是梳著冬菇頭那個,長得有點像關心妍,也有點似壁球手趙詠賢。兩人都是海外讀書回流的海歸派,之前演出經驗都不少。雖然暫時她們都是玩翻唱歌,但是其實兩人都會創作,Kendy早年也為楊千嬅寫過《呼吸需要》(電影《志明與春嬌》主題曲)一曲,所以非常期待今年她們有自己的作品推出。 說來湊巧,她們翻唱的歌幾乎清一色是男歌手的作品,另外她們也擅於把兩首看似不相關的歌湊在一起成為medley,例如用Accapella方式合唱的 《1984 x 那些年》 ,好到連 台灣傳媒也有報導 ,但把只有10年歷史的Swing《1984》說成「老歌」就有點那個了;因為看到網上熱播爭吵片段而想起「怎麼不上傳一些令人看得舒服的東西」,因而在沙灘拍了 《思念是一種病 x Where is the Love》 ,被轉載到國內視頻網站後獲過百萬點擊率;另外還有 《唸你x You're Beautiful》 ,(女)神級翻唱把劉子千的金曲起死回生的,又何止王菀之一人。 早前因為一個HTC的新產品介紹會,可以在Backstage近距離現場欣賞她們的演出( Live片段 ,說來慚愧,隔成個月才有時間寫這篇文),看她們聚精會神樂在其中地自彈自唱,就好像把網絡上的感動帶到現實。這一種清新風格香港樂迷應該會受落的,尤其是在繁忙急促的生活之餘,聽一聽她們的歌是可以令人感受片刻悠閒自在的。據說她們會在網上收集意見考慮接下來唱甚麼歌,不知道她們有沒有興趣試試把最近大熱的《年少無知》加上堪稱「《年少無知》前傳」的Beyond舊作《十八》,用她們的風格翻唱一下,應該會很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