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12月, 2012 起發佈的文章

當下音樂‧一二總結

未總結前先宣傳一下,最近有網上樂評人牽頭成立「香港音樂評論組織」 HKMC2 ,頭炮是一個由活躍網上的樂評人選出的 《香港樂評選2012》 ,筆者有幸參與其中。很高興這些在網上各據一方的樂評人有一個平台匯聚其聲音。該組織還在起步階段,需要大家的關注、支持和包容。 說今年沒有hit歌,我認同;說今年沒有好歌,我不同意,至少下面20首,是筆者真心認為他們優秀的,只是,他們未得到應有的肯定和回報。檢視一下本年度的四台流行榜,原來以下20首歌,加起來也只有4星期冠軍,隨便拿2009年比較,當年的20首選擇也有共16週冠軍。香港樂壇最大的瓶頸,就是缺乏可信賴的渠道,使廣泛的聽眾認識和欣賞精彩的音樂作品。作為博主,能做的只有略盡綿力,為大家推介自己真正喜歡的作品。辯論香港樂壇是否已死並無意義,是我們作為聽眾,選擇為樂壇賦予或取去生命。 今次的年結想帶出一個自己想了一段時間的美學取向的問題:究竟甚麼歌會使我喜歡?初步有一個有待驗証的答案,想藉著今次的年結開始分析一下。我認為,一首好歌,總會在某方面代表人性的美好特質,或著人所嚮往的事物或價值。 用這個標準檢視以下選出的20首筆者今年最愛的作品。原來很多都跟「勇氣」和「自信」有關。關於勇氣, Robynn & Kendy《Say Goodbye》 是勇於向過去說再見,回到出道前那個清新又溫柔的自己,做回自己,其實就是勇氣的表現。 RubberBand《快樂鐳射舖》 背景在租金飊升下行將結業的小唱片店,裡面一個留意了很久但一直沒有勇氣結識的女樂迷,連幻想「以相近這喜好,能一天談情互訴」都試過,為何一直沒有勇氣踏出一步結識她呢?結業前最後一天了,能把握機會嗎? 方大同《愛立刻》 也是說握時機去愛,猶豫不決是因為怕愛錯,對象不對,方法不對。但既然愛情難求完美,而時間一過去就追不回,何不珍惜機會,勇於付出? 盧凱彤《只要美麗》 鼓勵人們聽從內心的聲音和傾向,與真正愛的人親密下去,如果我們太在意別人的眼光和嘲諷,把感情壓抑下去,說不定到了銀髮年紀,剩下的只有後悔。 農夫《複製人》 提醒我們要撫心自問,究竟我們現在過的,是真正想過的生活,還是活在別人的期待、社會的灌輸、既得利益者設定下,千人一面、十年如一日的生活? 林二汶《驚人》 更是開宗明義講「恐懼」的歌,就算有錢、有成就、或者遠離塵世,一樣有可以驚恐的事。發現甚麼都可以...

2012年第四季新歌精選x10

周國賢和林二汶的專輯是第三季的,但繼續有歌第四季入選,因為真正仔細聽它們已是第四季,碟評也在本季寫好。以前也有情況是碟已經出了但歌後來才派台,例如05年林憶蓮《本色》專輯,06年才派《再見悲哀》,變成了06年我最喜愛的第6位。年底有盧凱彤和方大同的專輯撐場,瞬即席捲季選一半席位。 一. 周國賢《星塵》 評級:年度級 萬世得我,只得我,在燃燒 ,圍著愛,獨看星塵被我照耀, 唯卻只一個,難對比生與命玄妙; 靈魂在某天想要光,便有光,白晝黑暗互分一方, 別了一體的我們再分出雙方... (曲:周國賢 詞:小克 編:周國賢 監:周國賢/Goro) 7分34秒的巨作,作為周國賢三年間《有時》三部曲的完結篇。去到超越二元對立的新紀元,回頭想起創世之初是怎麼由光與暗的分隔開始,創造出一個善惡恨愛恩怨福禍的二元世界。是一個很宏大的題目,有一種好像身處太空的空間感,更吸引的是「人際太冰涷,難以將溫與熱重召」營造出的那種無邊無際的悲涼。 二. 方大同《關於愛的定義》 評級:年度級 要多久,有些花會晚開多久,有些人要等待多久, 為了你一句話 baby,那一句話 baby; 要等多久,癡心像個小孩多久,每天都在期待有時候, 轉一個彎的幸福,才是最真的幸福... (曲:方大同 詞:娃娃 編:方大同 監:Edward Chan/Charles Lee/方大同) 回到未出上張《15》專輯之前那個情深款款的方大同,這首歌好像前作《Love Song》跟《Sorry》的混合體。「有些花會晚開多久,有些人要等待多久」,一首情歌講中自己此時的心聲,原來這巧合真的會出現。 三. 方大同《麥恩莉》 評級:年度級 感謝你的出現,過去的往事就如煙, 在眼前甚麼都不欠,你是下雨時的屋簷; 那份愛沒時限,幸福就在我們指尖, 感動得模糊了視線,那憧憬的一轉眼一瞬間就能實現, 在有生之年,My only girl friend,My only girl friend... (曲:方大同 詞:C君 編:方大同 監:Edward Chan/Charles Lee/方大同) 「麥恩莉」用國語讀就是My Only的意思。每個聲稱放棄愛情的人,心裡都期望身邊出現一個天使,讓他放棄「放棄愛情」的念頭。當這個人出現的時候,定必萬般感恩,然後愛得天昏地暗。 四. Robynn...

盧凱彤《你安安靜靜地躲起來》:躲在陰暗處聆聽

盧凱彤這張國語專輯基本上的調子是憂鬱和陰沉的。我們聽到的,很多都是Ellen的陰暗面。就例如《誰》的頭暈轉向,好像被不知名的東西監控著、甚至有被軟禁一樣的精神折磨,例如《Departure》處身愛情中被漠視、被邊緣化的處境,例如《只要美麗》想逃離世俗眼光的戀愛,《小霧》異地戀之下的隔膜,《如果還有時間》的悼念故人,《活該活該》的自嘲和自我批評,最明顯的《你根本不是我的誰》「我夾著尾巴雙腿在發抖,你才會客套地丟個球」那種一直被奴役的暗示,無不充滿憂鬱、陰沉、焦慮、掙扎,以至一個人在沉淪的意識。只有分別跟魏如萱和盧廣仲合作的《了不起》和《玫瑰木》,才收起那份鬱結,無他,好像心情壞透的人在房間頹廢中,忽然有朋友打電話來寒喧,總得暫且把憂傷收回,和對方有說有笑,由談對別人的羨慕到討論結他經,總之暫時回復正常,電話收線又繼續沉淪下去。 全碟最喜愛的是《只要美麗》,有Ellen拿手的、彈出來清純無雜質的結他聲,其實只要由歌曲中勾起Ellen聚精會神地彈結他的樣子,就已經叫人陶醉了。這是說不被世俗贊同的愛情,是必須面對不解和嘲諷的愛情,「有沒有一個完美地方可以讓她們牽著手」,已經暗示了這是關於女同志的故事,想逃到一片沒有質疑和排擠的淨土,安靜地親密下去。談情拒絕被世俗眼光左右,筆者想到了黃耀明的《光天化日》。 之後是《小霧》,反覆出現著一段近乎洗腦但又華麗非常的hook line,所謂的「小霧」就是分隔著我和你之間的一些隔膜,這樣的描述把事情變得更唯美。歌中的「不用爭吵,誰飛來飛去」,令人聯想到傳說中Ellen有過的異地戀情,或者此曲真的是來自她的親身經歷,才顯得如此有血有肉。「我總要站在高處」,除了是代表力爭上游而冷落情人,也可能代表著那表演的舞台。 《Departure》的前奏教人想起陳綺貞的《溫室花朵》,Ellen用了一把平時較少聽到的聲音,把在愛情裡被遺棄的不甘和憂怨施放出來;《如果還有時間》Inro竟然令人想到方大同的《好不容易》,其實是寫給Ellen最近離世的表姐的,在表姐臨終前的日子Ellen一直陪著她,有說有笑地渡過最後的日子。「如果還有時間變老」,「你的笑容從此不老」,作為獻給英年早逝者的悼詞,含蓄而叫人感動。曲終的一段寧靜,夾雜雀鳥的叫聲,就像是人去樓空了的象徵。 盧凱彤開始站穩了華語歌壇的一席位了,風格也日漸變得成熟。《只要美麗》的精神我們找...

第四季新歌品題(下)

(續上回) 方大同去年的《15》專輯刻意玩了些不同的風格,雖然有《好不容易》,但整體上還是不比前作。來到最近的《愛立刻》終於重現《Love Song》時期的soul boy本色了。方大同最煞食的情歌,在他一邊示愛一邊教導大家該如何談戀愛,就像親身示範的愛情導師一樣。這首歌教我們:愛不需要等待時機,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現在呢用心體會,互相依偎,把握住機會,我連一秒鐘也不要浪費」,更重要的是愛情是雙方的,「我們都會記得彼此是唯一的」,所以重點一開始就講了,讓愛情開花結果,需要「讓我們一起努力」。 RubberBand演唱會主題曲《夥伙》的主題就是「原來你不只一個」,真叫人想起利物浦的會歌You'll Never Walk Alone,「你永遠唔會一個人行路」(翻譯:黃興桂)。在危機的時候,在不穩的時候,我們尤其需要團結,我們尤其需要在一起。在一起,讓我們感到溫暖,感到窩心,這些也是這首歌給予人們的感覺。

第四季新歌品題(上)

我明白,有時候,太多的任務,擠壓了推介新歌的空間。來到12月,不要再執著那首歌推出了多久,也不要預測年尾的總結。讓好歌代替嘈音,讓「推介」代替「飛行」... 扮完音樂情人之後要入正題了。先來當然是榮升「年度級」的作品Robynn & Kendy《Say Goodbye》,終於回復她們未出道時的清新簡約從容不迫的風格。題材其實和上張唱片的《翻牆》很相似,同樣是勇敢跳出comfort zone,關鍵的分別,在於勇氣可以用溫柔的方式展現,而這方式正是最反映她們本質的,忠於自己,本身就是勇氣的表現。「Say goodbye」的對象就是自己的過去,代表踏進未知的領域。踏進未知,就有跌倒的可能,但如何面對,就是人生態度的問題;「就算沿途摔倒,就當做人生必經一劫」,把挫折當成成長的經過,會更泰然面對得失。聽著兩把質感不同但一樣甜美的聲音唱著這勵志故事,想起了,有甚麼比認識一個既溫柔又勇敢的女性朋友更好呢?聰明的你應該猜到了,就是認識兩個! 王菀之《留白》那份嘈吵一般不是我喜歡的王菀之,但去到「Ha...將天色留白」就彷如變成rock star帶領萬人大合唱般叫人震撼了,但沒有林夕的歌詞也不會是一首值得推介的作品。挑幾句來說說,「日畫夜畫畫青空,空虛不能畫」,就說出了「留白」的存在意義了,我們怎能用畫筆畫下空虛呢?只能用畫筆沒有畫的來表達空虛。「采菊東籬下,以退為進化」,陶淵明官場失意歸園田居,表面是退,但因此寫出膾炙人口的詩作,名垂千古,反而是進;「向透明進化」,為甚麼透明是進化?試想想如果我們不再帶上有色眼鏡看事物,我們就能看出事物的本來面目,這種洞見,就是進化。幾乎每句都有其哲理,不能盡錄。 梁靜茹婚後的專輯一方面盡現少婦之幸福,一方面也維持療傷系情歌的療效。《會過去的》是那一種唱片公司很想要的「夠K夠爆要hit」的食糊歌的典型,連題材也是面對失戀之苦這些必中題目,果然引起大量共鳴,Youtube上都湧現網友爭相訴說失戀經歷的留言。「在最痛的時刻感覺最清澈,甚麼都會過去的」,與其說是從終極一跌谷底反彈,更貼切的處境是從低潮慢慢回復當中,突破最難闖過的一道阻力,衝向豁然開朗的上升通道,「以前多不能原諒,如今都能笑著說出口」,把難關都克服了,才真正體會「甚麼都會過去的」。 「投身」New Age後的張繼聰已變了另一個層次,新碟雖然不比《5+》,但只是由超水...

是時候討論翻唱這回事

何韻詩的 《癡情司》 被蔡楓華拿來翻唱,我覺得比何韻詩宣佈出櫃更震撼。因為後者只是時間問題,前者是連想也沒有想過。更想不到的是,這首歌原來應該是屬於蔡楓華的,那歌聲加上憂怨的小提琴令人回憶起《倩影》《何必相識過》年代的風度翩翩,只是live所聽蔡楓華唱得一截一截,雅興有所削弱,用回30年前的唱腔,我認為,將會KO何韻詩,至少本人是因為蔡楓華的version才重新對這首歌提起興趣。 蔡楓華的震撼性演出加上早前主場新聞 《翻唱比原唱好,從關淑怡、明哥到Eason》 一文,引起筆者檢閱翻唱歌的興趣。文章由派台不久、關淑怡翻唱陳奕迅的 《陀飛輪》 開始,天后以其特色唱腔翻唱自有大量擁護,可個人對其深切治療式的氣聲,加上「望望身邊應該『幼意』盡『幼』」「勞力是無止『驚』活著多『hold』不需要靠物證」實在不懂欣賞。然後我們聽到魏如萱唱關淑怡的 《地盡頭》 ,魏如萱粵語水平還不足以處理比較需要字正腔圓的廣東歌,但《地盡頭》她唱到和關淑怡的原唱差不多分辨不出,似乎她選對歌了。 魏如萱之後是盧凱彤,原來她之前演唱會有唱蘇永康 《那誰》 ,孰高孰低很難講,因為Ellen把蘇永康的經典變成完全的rockmui version;顛覆性的翻唱有林一峰唱My Little Airport未變成憤青前的代表作 《在動物園散步才是正經事》 ,小清新變成民初劇的小調插曲,說不定林一峰翻唱完徐小鳳後還未能抽離得了。 翻唱這東西真有趣,可以讓我們發掘到一首歌或者一個歌手的另一種可能, 趁年尾徵集一下,今年有甚麼翻唱是網友們印象最深刻的?歡迎在 FB專頁 分享討論! 其實「遠至」黃偉文作品展也是今年內的,當然少不了彭羚翻唱容祖兒的 《心淡》 ,主場文說「令人只想聽前半段,因為原唱者容祖兒加入合唱後,對比太明顯了吧」,個人認為彭羚固然叫人聽出耳油,但容祖兒站在彭羚身邊,水平也被拉高了,唱得也比以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