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聽歌雜談(七):夏日音樂節之BBC Proms


張敬軒三月在享負盛名的倫敦Royal Albert Hall開演唱會我沒有去,結果第一次去Royal Albert Hall也沒隔多久,是七月份開始的BBC Proms

和之前提到的Glastonbury一樣,BBC Proms也是一個去年已經在地鐵站看過廣告但今年才認真留意的音樂節,其規模之大、價錢之大眾化和與眾同樂的精神,也吸引了我這個一直對古典音樂興趣不大的聽眾。它是一個始於1895年、在夏天為期兩個月的古典音樂節,其間每晚都在倫敦Royal Albert Hall有音樂會(有時還不只一場),期間還在其他城市也有節目,單是在Royal Albert Hall已經有71場演出了。門票價錢更是非常相宜,一般座位視乎位置約售10-50英鎊(約100-500港元)不等,熱門場次較快售完,但在騷前買到票也不是沒有可能。更刷新低價的是這音樂節的一大傳統、即日早上發售的企位門票(也就是所謂的Promming),一律只售8鎊,當日早上在Royal Albert Hall官網就可以買(看幾年前拍的YouTube片段說即日票要親身購買,可能網上售票是疫情過後才有的事)。之前真的沒有想到可以用80港元就在頂級場地欣賞頂級的交響樂團、演奏家和指揮家的演出,所以在第一次看了日本指揮家尾高忠明(Tadaaki Otaka)帶領BBC威爾斯交響樂團的演出後,便告訴自己有時間要多看幾場,儘量把握出外上班的日子如果晚上沒其他活動都再買票(不過有少部份日子是即日票也一早售完,可能是特別受歡迎的場次)。那時還跟別人談起,一場肥媽倫敦演唱會(當時發售門票最低£168)也夠看至少21場BBC Proms的演出了(肥媽延期那是後話)。

Promming的企位主要在台下和演出者相當接近的區域,除了可以自由走動還可以在場館內的酒吧買杯酒買點零食(現場還有售賣員賣雪糕,感覺像以前的香港大球場!),一邊吃喝一邊欣賞實在是chill。衣著方面也沒有特別要求(買票之前還專登查一下有沒有dress code)。雖則所有事比想像中casual,但現場觀眾在禮儀上都是相當識做,演奏時全部靜下來,表演完才掌聲雷動。

用大約9鎊(約90港元)買了今年的guide book,包括所有的表演資訊。用這本書認識古典音樂,可能比之前提及的《音樂大歷史》更有效率吧。書中有幾篇文章都和某些表演相關,例如介紹某些作曲家或演奏家,但是第一篇文章是由加拿大華裔作家Madaleine Thien(鄧敏靈)寫的一個以六十年代香港為背景的短故事,主人公的兩個媽媽(當時還有三妻四妾這回事)一個愛聽Debussy的音樂,另一個在粵劇戲班出身,但故事好像和任何一場演出也沒有直接關連,這裡我就不黃世澤上身作過多解讀了。

發文時BBC Proms還在進行中,幾乎每晚都打開BBC Sounds收聽直播(是的,全部演出都可以在BBC收聽),有興趣的場次還可以之後在BBC Sounds網站或App重溫。如果有TV license的居英朋友可以在電視或iPlayer收看部份場次,包括最大型的首尾兩晚First Night和Last Night演出,和同事討論開BBC Proms他們對這不太熱衷但都說有在電視看過Last Night。英國近年逢大型活動都有一「花生」,就是環保團體Just Stop Oil亂入抗議化石燃料(一般擾攘數分鐘便被驅離),之前的英超、溫網、以至欖球、木球、桌球甚至賽車的大賽也有他們突發踩場。今年的First Night他們來了,Last Night會否再見到他們也是值得留意。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