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12月, 2024 起發佈的文章

當下音樂・二十年・二四總結

圖片
  一個音樂博客,就這樣寫到第20年了。有幾多讀者是開blog早期已經開始閱讀,有幾多是中期加入,又有幾多是搜尋器搜到路過的呢? 今年開始時還有點擔心會不會碰上一年好歌失收以致第20週年的歌單不夠理想(始終樂壇幾年前復興一排又慢慢變得淡靜),但意想不到的是,一年過去埋單計數,20大出現的名單,差不多這些年來我最喜歡的歌手都在。 開blog頭幾年品題得最多也推介得最多的,就是剛好是出道頭幾年創作力最旺盛最令人眼前一亮的方大同和王菀之,沒想到在寫blog的第20年,他們都有新歌並且包辦今年的前三名。方大同久休復出作品《才二十三》,唱的是時間不等人的感慨,聽著方大同因病變老了很多的聲音,正好回想起初聽他歌的年頭跟現在是這麼的遙遠(更巧是,開這個blog的時候,本人剛好是23歲),聽者就好像跟方大同在一起,於室內望著外面庭園的落葉飛花,聽他在火爐邊暢談這些年來的人生感悟。天氣是冷的但室內感到溫暖,你擔心他的身體狀況但也為他回來見面深感慶幸。第20年的年選有這首歌作為第一實在是個幸運。方大同專輯《夢想家The Dreamer》的另一首歌《回留》從方大同聲線的脆弱聽到一個失去愛人多年留下回憶的愛情故事,這故事像是從年過古稀的老翁在鋼琴前自彈自唱說出來的,想起去年Elton John在Glastonbury的最後演出。王菀之《飯戲攻心2》主題曲《我們曾經白頭到老》,淡淡然地說著一個終究不能長相廝守但帶著感恩卻無奈的愛情故事,又回到那個全盛時期的王菀之,就算是side cut如《滿天星》也叫人津津樂道勾起情緒,結果夾在兩首方大同之間排第二。 方大同今年專輯出現多兩首20大,《誰知愛是甚麼》比較像他以前的情歌,而顯得更簡單與溫情,像是爺爺給小娃娃唱個搖籃曲;《江湖中人》是方大同以前沒有的風格,越聽越覺得好玩,古裝武俠片變成搞笑片,跟不到說唱也一定要跟著叫一聲「好有型呀」。 SENZA A Cappella今年梅開二度,排第四的《盛夏之後》讓2019年後人生軌跡完全改變的我們充滿聯想與感觸,這歌隨專輯推出時曝光但當時資訊和討論甚少,隔幾個月後推出演唱會片段剪輯的MV,原來也是向成員Dennis道別的歌,可幸的是他們很快找到新成員Jax Chow重新出發。年初與29隊A Cappella合唱團共200多協作的《一小節人生》排第16,直到第二段起各合唱團加入變成人氣鼎沸兼生命力旺盛...

當下Cover第一季40首翻唱歌曲經已全部播映完畢

圖片
( 承上回 ) 實在值得「俾D掌聲自己」,一開始也沒有甚麼信心可以連續20週一週兩曲發佈40首翻唱歌,但最後還能順利完成(質素有不少改進空間但至少是過得到自己),作為「當下音樂」20週年的一個重點項目,也是完成了一個想做很多年的嘗試。 做這個系列跟很久以前寫的「x10系列」一樣,在過程中都有很多新發現。x10是發現以前未認識的舊歌,今次也有,更多的是重新發現一些曾經喜歡但很久沒有聽的歌,之後是找chord,找適合自己的key,在結他技術有限下編排好聽的彈法,再到錄音,除了對歌曲本身更熟悉了,也是進一步認識自己的聲音。錄了音也有個好處,以前有想彈的歌玩了一會隔一段時間再玩,望著chord譜也忘了細節是如何安排的,現在至少可以聽以前的錄音,作為自己的備忘。 由於沒有怎樣推廣宣傳加上唱的都是偏門作品,點擊率也不追求甚麼了,有趣的是最高點擊的幾首都是有點意想不到,截至下筆前,點擊數目前四的是《人類的錯》《原來如此》《九月中的陌生人》和《不言自明》,跨越不同年代,有大路少少的也有十分偏門的,實在找不出甚麼pattern解釋這結果了。 趕進度式完成一個project,是時候稍事休息,之後再想有沒有其他的東西想錄吧。這40首歌已集合成 一張playlist ,而下半場的20首作品如下: 021 我生 (原唱:古巨基) 022  黃昏都市人 (原唱:草蜢) 023 返鄉下耕田啦你 (原唱:林海峰) 024 得失錯對 (原唱:彭羚) 025 不言自明 (原唱:張蔓姿) 026 飛鷹 (原唱:鄭少秋) 027 你瞞我瞞 (原唱:陳柏宇) 028 青春豆 (原唱:徐小明) 029 雨過天陰 (原唱:謝安琪) 030 仍是舊句子 (原唱:王菲) 031 每天每天 (原唱:方大同) 032 一揮衣袖 (原唱:鄧麗君) 033 101727 (原唱:at17) 034 俯身 (原唱:Anodize) 035 拼命無恙 (原唱:林家謙) 036 你是我的春夏秋冬 (原唱:張學友) 037 原來如此 (原唱:王菀之) 038 夕陽告訴我 (原唱:張德蘭) 039 告一段落 (原唱:周國賢) 040 活著 (原唱:余力機構)

當下音樂2024第四季新歌總評

圖片
第二十年的年終總結和20大評選,一星期後揭曉。 偶像派當道再現 叱咤頒獎禮仍舊行禮如儀地投票,但「我最喜愛」獎項的名單顯得越來越沒趣了。MIRROR成員壟斷前幾名不在話下,我最喜愛的男歌手每年五強坐三望四,我最喜愛的歌曲10強幾乎全部男歌手包辦,這些名單都令本Blog主想到內子開玩笑的口頭禪「人生充滿絕望」(好在最歌五強有《普渡眾生》和《黑玻璃》,輪到「人生充滿希望」吧?)。制度上沒有甚麼好怪責的,始終投票獎項得票最高的,fans也真的具較強動員力組織投票,需要現場投票的又真的課金買/換票入場,以致姜濤去年憑外間不算紅的《濤》都能以壓倒性優勢勝出。只是望著MIRROR成員繼續霸佔前列,其餘的主要是靠人氣和流量多過實力的(例如周殷廷、洪嘉豪、COLLAR還有Lolly Talk),感覺又回到八九十年代偶像派當道的日子(也就是針對樂壇現象的作品如《叱吒勁歌金曲》《木偶把戲》《醒你》連環出現之時),也想起四大天王當道時一個說法,十首金曲每個天王兩首,第九首是王菲的,最後是全香港所有歌手爭一首金曲的場面。幸好這局面其實沒有維持很久。 第四季這裡真正的rematch來自… 在叱咤,我最喜愛獎項近乎年年rematch,除了男歌手五強連續四年有四人重複(張敬軒+MIRROR三子),歌曲十強是男歌手十強其中九人rematch(去年也是十強男歌手八人在歌曲再戰),但這裡的rematch是方大同vs林家謙繼第三季包辦前三之後,第四季再包辦前五之四。 香港史上最賣座港產片《破.地獄》有兩代笑匠許冠文和黃子華合演關於喃嘸師和生死教育的嚴肅戲,也有樂壇喃嘸師林家謙包辦唱作的《普渡眾生》作主題曲。在倫敦的電影院觀賞(市中心平日晚上,差不多滿座,也有些洋人來看),也如傳說中的大部份觀眾都等到《普渡眾生》在片尾播到最後一粒音才離場。也實在沒有比林家謙更適合為這電影做主題曲了,除了唱法淡淡然地帶著聽眾情緒起落到回歸平靜,旋律的巧思讓我們徘徊於憂愁與悲哀之間,就好像重臨MV中黃子華把紙紥品丟進火堆的情景,轉來轉去的key也帶著我們上上落落,到了最尾的處理(不論是旋律的結尾還是一分多鐘的outro)既讓人有走向一絲光明的感覺,也讓人從哀傷中釋懷。這歌除了讓林家謙繼《一人之境》後相隔四年再次打入叱咤「我最喜愛的歌曲」五強,更令人期待的是來年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由於傳統上獲提名者都會在頒獎禮...

方大同《夢想家The Dreamer》:歲月的痕跡

圖片
開blog的頭幾年也是方大同出道頭幾年,幾張奠定他在華語樂壇地位的專輯由《 愛愛愛 》到《 未來 》到《 橙月 》當時也撰文推介,但其實寫出來還是不甚滿意,始終評論中文歌說歌詞總是最容易但歌詞從來不是方大同的歌的重點和特色。之後他出了幾張風格稍有不同的專輯,也贏得了台灣金曲獎歌王寶座,然後便越趨低調了。時至今日方大同基本上成為了另一位「隱世歌神」,關於他最熱門的話題總是「他去哪了?」而長期也沒有確切答案。終於到今年他無預警宣佈推出全新專輯,也順道交代了近幾年的去向,例如大病康復中和父親離世,當然也包括為轉行務農的傳言闢謠了。 聽著他回歸的首支單曲《才二十三》,首先是感慨他的聲音怎麼老了這麼多,其實老了的不只是方大同,也包括作為聽眾的我們。他再也不是那個年青有為鋒芒畢露的音樂才子情歌王子了,現在唱的都是經歷過後的人生感悟,而我們也過了情情塔塔的年代,老、病、死比起浪漫戀愛都成了我們更貼身的話題;他再也不需要用大堆頭大製作展現企圖心競逐金曲歌王了,返樸歸真除了是身體狀況的侷限,也回到了一開始最純粹最感動人的風格。作品普遍在編曲上簡單了很多,但反而讓故事說得更直接。 所以《才二十三》聽了令人感動的地方是,在那比較簡單而內歛並節制的配器(主要是結他跟弦樂)之下,多了一些空間讓聽眾細味,就好像經歷不少滄桑身心疲憊的中年人對多年不見的朋友訴說這些年來的領悟和遺憾。「歲月眨眼就過了,瞬間就那樣默默的,上一次看,才二十三,現在的日子沒有那麼簡單」,淡淡然的,道出歲月流逝,生活艱難,看的是甚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很多年已過去了;「樹葉又要撒落了,花兒就快要復活了」,像是說故事時望著庭園外的境況,從植物的生命循環想到人生免不了的結局;「回想以前,沒那麼累」,呼應了病患的心聲;「現在的白髮和皺紋匹配,也是一種美」,是歷練帶來的痕跡,也是對年老的自我安慰。 專輯中第二首最喜愛的是《回留》,歌名取自早年方大同在台灣宣傳經常流連的茶館,填詞的崔惟楷以此引申為「留下回憶」的主題(這也是這專輯中唯一一首不是方大同親自填詞的作品),說的是與情人分開後多年帶著遺憾也留著回憶的故事,也回歸到方大同全盛時期情歌的感覺。全首歌都是純鋼琴伴奏,歌曲進行很有Elton John在鋼琴前自彈自唱的畫面,不是在方大同這個年紀四十出頭的Elton John,而是現今年近80的Elton John,每敲一下鍵琴都敲出...

英倫聽歌雜談(十五):來一點Afrobeats(同場加映侵侵!)

圖片
  去年的聖誕期間聽BBC數榜節目不只一次聽到一首歌,中間不斷重複「lo lo lo lo lo」「wo wo wo wo wo」,有點騎呢但相當洗腦,連內子也忍不住笑了,原來這歌叫做《Calm Down》,是一名為Rema的尼日利亞男歌手的作品(這歌另有一個版本是和Selena Gomez合唱),其實在2022年已推出,但在 2023 Official Charts的總結仍然榜上有名 ,可能是和Selena Gomez的合唱令這歌更上一層樓吧(根據Spotify,合唱版本播放了15億3千萬次,Rema自己的版本則有6億2千萬次),也因為這首歌第一次認識Afrobeats一詞,也對這音樂類型產生興趣。 未講Afrobeats先岔開一筆,《Calm Down》原版固然洗腦又精彩,但更不得不看的是一個以Donald Trump聲音和畫面剪接而成的cover版本,不知為何在原作者 Maestro Ziikos的YouTube頻道 已經找不到,網上只有其他人的backup(大家自行搜索Donald Trump Calm Down),想像Donald Trump七情上面演講加上「wo wo wo wo wo」同時「放嘴炮」式演繹,爆笑程度實在非Trump集會常跳的YMCA可媲美。Maestro Ziikos也做了很多用Donald Trump翻唱大熱流行曲的影片,還開了課程教大家如何做這種影片! 另一樣有趣的是,初聽《Calm Down》還以為主唱的是四十多歲的中年男人,但原來Rema只有24歲(2000年出生),就等如外國人不懂估計華人的年齡,我們從聲音或樣貎估計其他族裔的人的年齡也容易出現很大誤差。 今時今日的Afrobeats一般泛指來自非洲的流行音樂,來源可追溯至六十年代尼日利亞的Afrobeat運動(是的,就是少了一個s),最重要的推手是移居美國後回流尼日利亞的音樂人Fela Kuti,特色是除了非洲傳統上著重節奏令人聞歌起舞的音樂風格之外,也多有那個時代反貪腐和反殖民主義的訊息。時至今日廣義的Afrobeats已經包括非洲其他國家(例如迦納和肯雅等),也很多融合其他音樂風格的fusion作品。有一說法是把這音樂發揚光大的就是倫敦。BBC其中一段 介紹Afrobeats的影片 訪問一名在倫敦的Afrobeats音樂會搞手Smade。他是從2007年一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