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顯示從 2022 起發佈的文章

當下音樂・二二總結

圖片
(重溫:當下音樂新歌總評2022 第一季 、 第二季 、 第三季 、 第四季 ) 第十八年的年選,第二年在倫敦寫年結,也是開Blog以來第一年國語歌絕跡20大。老實說真的很少留意台灣樂壇了,一方面因為關注本土文化更為迫切,另外就算上KK Box的國語榜聽聽最近熱門作品,很多時候一連十幾二十首也沒一首值得放進playlist中的,感覺就是唱的東西好像都引不起我的感情了。始終經歷了這幾年,香港發生了很多事,有一些感覺還是香港的音樂人才能確切地為我們表達出來。 之前有些年度表現特別出眾的歌手會在20大中佔據多席,例如 2018年岑寧兒包辦5.5首 , C AllStar也在2015年有5首入選 ,但近三年也沒有歌手能獨佔超過兩首。直到今年有林家謙憑兩首獨唱加一首合唱佔據三、五、六位,第三位是年初由林夕填詞並以此奪得今年「CASH金帆音樂獎」最佳歌詞的《某種老朋友》,由歌詞的解讀到旋律的優美到演唱的難度這都是數一數二的話題作,我以「 與負面情緒共存之道 」的角度作解讀不知對大家有沒有幫助了;同期推出的《靈魂出竅練習曲》有JNY Beatz合作,也有觸及禪修,也有觸及情緒,同時也有相當有型的節奏,是為第五位;第六位是演唱會主題曲《邊一個發明了Encore》,在充滿離愁別緒的都市這歌為我們抒發情感也給予我們約誓的盼望。林家謙今年2+1,和他老友鬼鬼的Serrini是1+2,史詩式情歌《樹》由年頭聽到年尾,最終列入第四位,年尾兩首合唱歌,和Zarahn合作兼親自填詞的《精神流亡》第17,和王菀之的演唱會主題曲《誅神的黃昏》第18位。林夕近年在香港流行歌詞的產量大為減少,也缺席了近兩年本Blog的20大,但今年除了《某種老朋友》,也有為KOLOR填詞的《海底隧道》入選排第八位。 馮允謙和鄧小巧繼2019年再一次一起有歌入20大,而且今次是每人兩首。馮允謙憑流行元素高也切中時代人心的《給缺席的人唱首歌》以及他擅長的R&B風格浪漫小品《報復式浪漫》佔據了20大最後兩席;鄧小巧移居加拿大後與同在加國的香港音樂人班底泡製的專輯《Petit Fours》,是第三季的主要心頭好,結果當中兩首鼓舞人心的正能量作品《最壞時活多天》和《擇善固執》位列11和16。 兩位近年在產量和能見度都逐漸攀升的90後女填詞人——鍾說(鍾雪瑩)和王樂儀也分別憑雲浩影《到了那裏就對吧》和Pandora樂隊《風...

當下音樂2022第四季新歌總評

圖片
第四季新歌可以用乏善足陳來形容,活躍的歌手繼續活躍,但推出的新歌都有比不上較早前作品的感覺。結果九月中推出的《精神流亡》當時未決定能否入第三季季選,結果撥歸第四季最後以第二位完成本季,而第一位在年終20大排名恐怕也只是前十邊緣(但這歌手之前入過五次年選20大,最高也只排第13,入前十已是一突破了),「當下音樂.二二總結」預計將於12月29日發表。 圓月在變一彎月,雲蕩在變千抹雲 第四季第一位結果選了陳柏宇《有天》,他是少數歌手在年尾推出的歌優於今年稍早的作品。合作不多的周耀輝受陳柏宇前作《有我》啟發為新歌起題《有天》(之後有沒有《有你》《有情》《有地》《有海》湊成一系列?),主題語帶雙關既指「有一天」我們理想的日子會到來,也指「上天的存在」,也就是自然定律的存在,關鍵在於保持信念和盼望,過好目前的每一天。最喜歡這一句「圓月在變一彎月,雲蕩在變千抹雲」用詞簡單,對仗工整,意境優美,就像你和你在乎的人於地球的某一處觀看景色的幻變。當人的世界充滿糟心事,抬頭望天感悟自然定律確實能帶給我們前行的力量。陳柏宇用一貫平穩的唱法,在高潮位加多少少力,已經自然而然地表露一種勇於面對生命的戰士精神。MV延續前作《對得起自己》有姜皓文演出而故事只是蜻蜓點水,反而開首的機長廣播反而是觸發不少香港人回憶的神來之筆。 《The Fight Goes On》專輯另一作品《拖》是一個「天下無不散之筵席」的故事,希望把離別的時間拖得越晚越好,或者把相聚的快樂時光拖得越慢越好。這樣的題材對太多的香港人有共鳴了,也因此在近年的流行曲也出現太多次了,但以陳柏宇情歌王子的規格演繹,還是不失為值得一聽再聽的佳作。 二三四名有「Zarahni」和「Servana」 《精神流亡》是有後勁的,除了是越聽越喜歡之外,歌曲本身也是由一首普通的搖滾去到Serrini出場才漸漸進入高潮,這都令人想起前年的《時間的初衷》;本來是控訴這世代的不如意,「長恨有歌無業報,人自然暴走我的路」,Serrini的出場像是暴走者遇上同路人,最後的一唱一和「相信所有美好將來」「狂風雨裡走過來」「走過風雨角色更精彩」把能量螺旋式推到最高,最後的爆發像是暴雨中舉起寶劍朝天,得到雷電加持一下子變得神功大成阻我者死的能量。 本季Zarahn另有《With You》,一聽就有《萬世巨星》和《極樂》的早期周國賢集體回憶了,相當爽勁,後來得知...

英倫聽歌雜談(四):拍MV、睇騷和其他發現

圖片
在倫敦做了一件在香港也沒做過的事:拍MV。話說有天和內子在Kingston一帶行街找餐廳吃飯,遇上一小隊看來是印度裔的人在拍攝,然後他們問可否花我們幾分鐘和女主角(也就是主唱之一Mandeep Mandy)拍幾個鏡頭,原來他們是為一首快將推出的旁遮普語(Punjabi)歌曲拍MV,結果拍了半個小時有多,酬勞是沒有的,不過得到了泰晤士河免費遊船河的機會。當然也不放過這機會問一下歌手姓名和歌名,等MV面世欣賞一下香港人與印度式音樂結合會有多麼有趣,待MV一出街第一時間廣發親朋好友,結果幾個星期後在YouTube搜尋到了,我們的鏡頭被剪得一個不剩,讓我們少了一個成為朋友間話題的機會。 那首名叫《 2 Ghutt 》的歌就好像我們印象中的印度Bollywood歌舞音樂,也就是你聽BBC Asian Network一小時不斷聽到但又不知邊首打邊首的類型,看MV和那家唱片公司其他影片YouTube點擊率只可確認那不會是最紅的那一批,至於要了解那些Asian Network裡熱播的歌有哪幾種語言、哪些歌手在英國最受歡迎就有點困難了。正常而言在 Official Charts 網站有詳細的每首上榜歌的上榜歷史加上有些文章提供統計數據,但在 Asian Music Chart 部份,則以上一切欠奉。  來了英國一年多終於看了些現場音樂會了,也不是甚麼大明星大製作,只是在家附近的咖啡室看到單張有些周末的小型音樂會,也似是有興趣的音樂類型,結果看了兩場,都是在一座天主教教堂裡進行(而教堂外面是墳場,我們是晚上去!)。觀眾數十人,是售票演出但場外有點小食提供還有酒喝(是的,在教堂也喝酒),整體也算值回票價。一場是一隊folk rock樂隊 Elaine Samuels and Kindred Spirit Band ,看上去都是些上了年紀的band友,現場音響對觀賞性略有影響,但看那年紀看上去拍得住Joe Junior的結他手氣定神閒的結他solo還是覺得佩服;我們發現有不少歌都和身心靈的題材有關,結果在現場買了一張CD並和主音Elaine Samuels合照。上網搜尋資料,當然他們不算甚麼著名樂隊,不過一直在附近社區巡迴演唱和在不同的pub搞open mic活動(也就是任何人都可以報名上去表演的「新手練習場」)。另一場是來自希臘的古典結他手 Stelios Kyriakidis ...

當下音樂2022第三季新歌總評

圖片
 今季的前奏太多東西想說,所以 另開了一篇前奏 ,主要寫林二汶和MIRROR。 更正 上季總結時提及側田衛蘭在季選「開齋」,翻查資料才發現 2011年第一季 原來曾經揀過側田的《GongXiFaCai Song》在第十位,對這首歌當然已經完全沒有印象了。 滿載集體回憶的年度之歌《蛋撻》 一杯香濃的港式奶茶能令熱辣辣的酥皮蛋撻更為滋味,一個演得出色而製作有誠意的MV能令一首本來已很優秀的歌成為年度之歌。林海峰《蛋撻》有何秉舜和雷柏熹的Jazz編曲加持,「做最香香香香酥皮蛋撻,用最港港港式古傳手法」,既指香港情懷,也代表手藝傳承;MV由葛民輝擔當男主角是比06年那次更具意義的軟硬天師重組,以飾演接載移民女子(梁雍婷)的貨車司機為故事開端,目睹女主角吃著離港前最後一次蛋撻的感動,繼而四出尋訪這隱世美味以至拜師學藝,想必勾起很多人的感觸;最不得了的當然是插入《Auld Lang Syne》的一段,是表達離愁別緒的神來之筆,馬上要重溫 1997年6月30日大雨中的主權移交的片段 。「一夜間,新北曼城,臨送別最後散水餅必吃;一夜間,天色轉變,黃偉業、劉瑪莉,來約定重聚某天見,蛋撻香不變」,終於點出移民潮的背景和回應上一個移民潮期間達明一派的《今天應該很高興》,所有感人的集體回憶都出現了。去年林海峰《返鄉下耕田啦你》已幾乎成為年度第一,看來《蛋撻》有望補中了。 林家謙演唱會與新歌 林家謙一再加場兼補場的演唱會掀起了和之前張敬軒演唱會一樣的每天追看嘉賓片段熱潮,七場演出總共21個嘉賓單位也反映了他的人氣和人緣了。看到黃偉文賣弄小聰明的歌名,本來對演唱會主題曲不寄厚望,但《邊一個發明了Encore》真的聽了、看了MV(五個好同學各自面對離別之痛,到重聚時只剩下四人)、加上林家謙親身解說(包括暑假最後一天捨不得假期而哭泣的小孩,和「聽完這個演唱會之後要到別的城市生活」的一番感言),還是會令人感觸良多。Outro的風笛再一次勾起英國聯想,編曲的再一次是何秉舜。 演唱會前推出的專輯《Memento》剩下的一首未曝光作品是《記得》,也就是把林二汶《愛情是一種法國甜品》收為己用,去年的專輯也有類似安排(類似在翻唱對象都是近年有爭議的女歌手),把楊千嬅的《余春嬌》回收作《在空中的這一秒》。《記得》在林家謙手上變成平靜如水但帶著淡淡哀愁,歌詞也是充滿詩意。還記得2018年《愛情...

當下音樂2022第三季總結之前奏

圖片
  七月樂壇有兩單大新聞,當時沒有時間寫,到有時間事情已攤涷了,但還是覺得值得寫,結果以季結之名寫這兩件事,如果只是新歌總評的一小段又不夠喉,結果決定另開一篇,當是季結的前奏。 《中華頌》真心不算差,不過… 去年林二汶上TVB台慶,我覺得沒甚麼;做星夢導師繼而結束ViuTV節目主持,我也覺得沒甚麼;開Live越來越少人聽,我也覺得是Facebook的問題;開小紅書,我也覺得不是大罪:七月一日唱《中華頌》,我也只是覺得時機不對,首歌也不夠好而已;直至多年粉絲Jackson Lai在Facebook的 七千字長文 (我copy到Google Docs存檔,其實有接近8000字),狠批林二汶去年聖誕演唱會乃「史上最差的演出」兼開Facebook Live常常撻Q,我才有點「事態嚴重」的感覺,真的看一下現在的她老本行——唱歌——的表現如何。 結果聽了7月10日那場經歷一切爭議後萬眾期待(或準備狙擊)而如常進行的Live,全晚半小時講多過唱,歌只唱了三首,結果一首結他甩到有停頓兼拍子出錯,一首夾capo夾到第三次才找對key,我這20年at17 fans才真的失望了。只能說,作為一直賣實力的歌手,沒有好好唱歌認真準備每一個表演,才是最不可原諒的。我自己也開過live自彈自唱,林二汶那種低級錯誤是我這種業餘水平兼準備不足才會發生的事。有朋友自TVB台慶起不時在Facebook冷嘲熱諷林二汶的live越來越沒人看,初時我也不以為意並覺得不太厚道,到自己看過近期的演出一次,我覺得真的沒有興趣了。而風雨不改若無其事開live的總點擊率,也由幾個月的七八千次進一步跌到最近的live的不足三千次了。 關於她的「信仰團體」玄武財神殿,去年寫 林二汶紅館演唱會一文 時就已經發現了,只是當時沒人深究(不同近月有馮晞乾和趙善軒等高人深入分析),自己也沒能力和興趣進一步起底。由於去年已挖出了疫情初期林二汶低調推出的《愛在人間》,所以聽到《中華頌》時已有著打了三針遇上Omicron的免疫力了。那個教邪不邪、那個師父神不神棍暫且不論,有興趣的問題是,印象中的她是一向讀很多書也很積極探究人生真理的人,到底發生甚麼事,才千揀萬揀揀著這位師父?她接觸過甚至合作過的高人也不是沒有(例如和她合寫《禪歌》的衍空法師),何以投奔這藏身深水埗、同修廿餘人、Facebook百來個讚好的團體?我的猜想是,...

英倫聽歌雜談(三):那些幾十年後再次大熱的金曲

圖片
2022女子歐洲國家盃賽後連工程車也加入慶祝 在英國少不了看足球,也很高興見證了英格蘭女子隊贏得了2022女子歐洲國家盃冠軍。沒能買票入溫布萊,但還能在倫敦市中心看大電視。無論是球場或是party,賽前賽後都反覆響徹全場的是一首唱到中間全場大合唱「oh oh oh」和「so good so good so good」的歌。到了第二天好奇上網一查原來是Neil Diamond《Sweet Caroline》。這首1969年推出的歌本身和足球一點關係也沒有, 靈感是來自美國前總統甘迺迪的女兒Caroline ,但近年卻成為世界各地體育賽事中的慶祝歌(最早據說是美國職棒波士頓紅襪隊),這傳統在英國去到街知巷聞原來只是去年的事,在2021年舉行的歐洲國家盃2020(都是疫情惹的禍),當英格蘭在16強打敗宿敵德國後現場播著這首歌全場大合唱,去到英格蘭打入決賽期間這歌甚至在英國流行榜Official Charts重新上榜兩週,可惜到了決賽12碼敗於意大利,幸好今年有女子隊補中,連加時射入致勝一球的Chloe Kelly也在訪問途中突然離場加入觀眾大合唱。年底世界盃來了,英格蘭和威爾斯也有份,看這首歌和《Three Lions》(也就是不斷唱著「It’s coming home…football is coming home」那首)會播多少次吧。 舊歌幾十年後忽然爆紅,沒有甚麼比Kate Bush《Running Up That Hill》更傳奇的了。這1985年推出的歌,當年在英國流行榜最高也只是第三(其實已經算是hit歌了),去到2022年因為以80年代為背景的Netflix大熱劇集《怪奇物語》(Stranger Things)第四季以這歌為重要橋段而再闖流行榜,最後更成為三星期冠軍。劇集我沒有看(反而是內子一口氣看了四季),我的興趣當然在這個現象和Kate Bush這歌手本身。整張重溫收錄《Running Up That Hill》的《Hounds of Love》專輯,37年後的今日仍然充滿時代感和生命力;原來BBC Archive的YouTube頻道有些Kate Bush 1985 和 1978 年的訪問(題外話,BBC Archive有很多BBC頻道幾十年前的經典片段,愛懷舊或認識舊時英國的不容錯過),竟然覺得年輕的Kate Bush和甄妮有幾分相似,隨手在YouT...

用spreadsheet寫簡譜之後續:如何不需逐字輸入歌詞?

圖片
2019年寫過幾篇用spreadsheet寫譜的技術文, 關於寫簡譜的一篇 近月一直是本blog最高點擊率的文章,另一篇講 寫chord譜 的也是本blog歷年點擊率前十之一,為數不多的技術文原來比樂評文更受歡迎(汗)。 chord譜那篇一直也多人看,簡譜篇則是近月點擊量急升 當年其實有一個技術問題沒有處理,就是加歌詞只能逐字鍵入,後來其實找到更高效率的方法,趁近來該文進入熱門,分享一下這三年後的後續,在此之前,快速回顧用spreadsheet寫簡譜的幾招: 一:指定欄寬,每個音一格 二:高低八度符號用框線表示 三:以句子分行 四:歌詞的字體可以設定得比音符大 五:可加chord在上面 至於除了逐字鍵入之外,還有沒有更快的方法?是有的,Google Sheets有一個不起眼的功能可以幫到你。 首先需要準備的是: 一:已寫好簡譜的試算表;  二:歌詞,複製在最簡單的文字編輯器(例如Notepad) 排好歌詞讓一行歌詞對一行旋律。在每個字加插空格,如果簡譜中有空格,則在歌詞加多一格。 紅框中其實有兩個空格 選取一行,點滑鼠右鍵→複製(或鍵盤按Ctrl/Cmd+C)。回到寫上簡譜的試算表,在相應的行的第一格點滑鼠右鍵→貼上(或鍵盤按Ctrl/Cmd+V),到時你會發現全句都貼上在第一格,不用擔心,留意下面有一個剪貼簿符號,點開; 選擇「將文字隔成不同欄」, 在分隔符選「空格」, Google Sheets便會自動分配全行文字到不同格了。 如果有「走位」(例如多了或少了一個空格),也只需善用「插入儲存格」或「刪除儲存格」功能調整位置便可以了。 這麼寫簡譜時便可以一次copy and paste一整行而不需逐字鍵入了,效率登時大大提升。 圖文並茂也未必及短片有效吸收,所以還是準備了一條短片和讀者分享。現場實測,以張天賦《小心地滑》為例,處理全首歌詞也只需不足9分鐘。

當下音樂2022第二季新歌總評

圖片
來到英國一段時間了,有時也會想,在英國聽香港的歌跟在香港聽香港的歌會有甚麼不同?在英國待久了,會否和真正香港的感受產生脫節?又或者,哪個才是所謂「真正」的香港?沒有答案,有待探索。 醫生我無病,病的是這個世界 2019年,Matt Force以新人身分奪得「香港樂評選」年度男歌手,我也是因為參與這評選才認識這個名字,要不然也錯過了這結合Jazz和Hip Hop的死亡系憂鬱rapper。Matt Force與藍奕邦合作的《醫生我無病》,玩的是擅長的曲風,充滿控訴性的歌詞,配合藍奕邦一直受情緒病之苦的故事,讓西口西面都變得入型入格(印象中的藍奕邦還留在當年遠走加拿大休養的消息,沒有為意近年他已回歸香港)。 「醫生我無病」,因為病的是這個世界,所謂情緒病只是正常人對病態社會的正常反應。第一次聽這說化是來自我很喜歡的作家 Charles Eisenstein (參看《 Mutiny of the Soul 》一文),這令我對情緒病有一個新的看法,所以《醫生我無病》一出已經甚有共鳴。「消化一堆堆新聞,不喝酒都經已飲恨」,也不用多解釋吧;所謂沒有病的人應該都是麻木了吧,「冇感覺變了有氣質,像麻木地做人才是最養生」。Matt Force重覆一句又一句的「到底身處喺呢個地方,乜模式乜嘢形狀先叫健康」,像是死神或判官,一句一句拷問這個病態的世界,和「搞到社會很病」的人們。 艱險我奮進,奮進因此偉大 本季第二位KOLOR《海底隧道》和上季第二位一樣都是林夕填詞。不同於上季林家謙《某種老朋友》長篇得叫大家寫徵文比賽解讀,《海底隧道》是簡潔有力的直線抽擊,簡短易上口得像武俠劇主題曲,很配合KOLOR頂天立地的真漢子氣場,「生命奮進因此偉大」,我想起的是新亞書院。然後發現全首歌都是由四個chord組成,也真的感覺到「大樂必易」在這首歌的顯現。海底隧道代表著漫長而黑暗的路程,應該很多香港人有這種感覺了,但除了無可避免的自我懷疑之外(表現在間奏重複16個bar的「I can’t see I can’t think I can’t do anything」),堅守方向走下去還是我們的使命。隧道盡頭總有光,自然是對身處黑暗的人很好的鼓舞。「無需貪快,未來或面臨曝曬」,到一天當日光復現我們有機會反而不習慣呢。 比千刀插入你心更狠毒的《小心地滑》 張天賦(MC)《小心地滑》可以說是李蕙敏《...

英倫聽歌雜談(二):由Gogglebox到Eurovision

圖片
在英國有甚麼好看的電視節目?內子的同事介紹她Channel 4的《Gogglebox》,那是個「看家庭觀眾看電視的電視節目」,乍聽起來很無聊,但不知不覺就迷上了,除了是個附帶剪輯片段的節目巡禮,那幾位年齡背景不同的觀眾的誇張反應幽默評論以至生活瑣碎都令人產生親近的感覺(所以最近節目在BAFTA頒獎禮上得獎,而部份「觀眾」在英國是相當於明星的知名度),每集結尾都會播的《Perfect World》,是只播了幾句已經想找來聽的歌,主唱的是愛爾蘭樂隊Kodaline,我也是因為這節目我才認識,原來與《Perfect World》同一張專輯出現的《Brand New Day》,其間奏音樂也反覆在《Gogglebox》出現,聽了全首,確定Kodaline是我喜歡的類型。 繁忙一日後夜晚想聽一些放鬆緩和的音樂準備入眠,在電台app例如BBC Sounds或Smooth Radio都有不少playlist和節目(除了calm、chill、relax之外還有一關鍵詞叫unwind),其中一個喜歡的節目是Tokio Myers主持的《Piano Flow》,一小時節目中主持揀選古典與流行的鋼琴樂曲搭配,適合睡前放鬆。Tokio Myers是個好DJ之外,本身是《Britain’s Got Talent》2017年的冠軍,正是以鋼琴演奏加電音與舞台元素取勝。 在香港也聽過歐洲歌唱大賽(Eurovision)大名,但來到英國才知它是如此隆重的盛事(有不少人會組織watch party一起收看),我是因為新聞說英格蘭足總盃決賽由於與Eurovision撞時間需要提早開賽才知道兩者原來今年同日進行,見證利物浦奪冠後的晚上看直播,真的完整看了一次就會毫無懸念地入坑。Eurovision和香港最大的淵源應該是1971年的冠軍《un banc, un arbre, une rue》經Paul Mauriot改編後成為了香港小姐的主題曲,家傳戶曉40年香港無人不識。除此之外不少參賽和得獎歌也被改編成粵語歌(例如1979年德國代表《Genghis Khan》是林子祥《成吉思汗》,1991年法國代表《Le dernier qui a parlé》是關淑怡《梵音》)。 英國觀眾關心的是近年表現奇差的英國代表(97後未贏過更有兩次0分包尾)今年有無機會翻身,結果Sam Ryder出戰得了亞軍,輸了給觀...

當下音樂2022第一季新歌增補之我有少少鍾意咗王樂儀

圖片
  寫完 上個季結 後一陣子,才發現錯過了兩首第一季推出的歌,與其留到第二季季結才寫(上季末一口氣寫4500字之後再加兩篇共8000幾字,都花了好幾天),不如加開一篇增補。 無獨有偶,兩首歌PANDORA樂隊《風月》與黃妍《Little People》都是由王樂儀填詞,一開始也只是知道她是近年產量較高的女填詞人,師承周耀輝,有幾首上年長期放在playlist的歌也是她填詞,但進一步對她感興趣還是因為覺得她靚女兼且同時擁有文人和烈女的氣質,陸續在YouTube看了幾個她的訪問和對談。其中 《明周》2021年8月的訪問 ,既語帶哽咽地提到「入面的朋友出來會見到邊個」,後來也說到「我們不能長期好像受苦難一般,要慢慢重建自己應有的生活」,最近的詞也看到她有這一種取向。也看了「懷疑人生就去」系列的「 笑談廣東歌 」一集,看了幾個人整整一小時討論Chill Club和聲生不息;更有趣的是看到 黃妍x王樂儀對談 ,主持問如果對方明天要去世會對她說的最後一句是甚麼,王樂儀說了「很高興認識你」,而同日就在Twitter看到Elon Musk寫了幾乎一樣的東西! Elon Musk發這推文的同一天,我在看黃妍x王樂儀的對談 同日Elon Musk還出了這個「朱古力奶好好味」的無厘頭post... 拉遠了,說回兩首歌。《風月》第一次聽沒有太在意,但隔了一陣子再聽,由intro開始就被吸引,全首歌總覺得有其他樂隊的影子(勉強說得出的是《想太多》時期的Mr.,而其實他們的經理人就是Mr.的MJ Tam)。PANDORA這隊樂隊出道了好幾年但一直沒有甚麼印象,到出現了《風月》才追回以前的作品,感覺他們比以前真的成熟很多了。也許是舒文監製之功,也可能是時代的磨練使他們越來越成熟。他們一直唱的都是情歌,但以前是死𡃁仔的情情塔塔與FF,現在是在壞世道下,「只談風月不談政治」,以互相陪伴把日子過好,變得有特別意義。 《Little People》也是一出時聽過沒太在意但後來越聽越喜歡的,傷痛中的盼望與堅靭好像是近年黃妍的歌的共同主題,這次何秉舜的編曲讓全首歌昇華了,有些令人想起初出道的王菀之(碰巧的是「屈膝禱告」四字同時出現在王菀之《手望》一曲)。黃妍一開始行的是陳綺貞的文青女神定位,但身處香港這時代逐漸磨練出她自己的特色,個別作品的治癒力我覺得已經超越了陳綺貞,反而2019年後的陳綺貞開始...

張蔓姿《Why am I Here》:另類療癒系

圖片
第一次聽張蔓姿是去年的《深夜浪漫》,既浪漫而懷舊得令人驚喜,少女在床上碌IG等曖昧中的對象上線,但音樂懷舊得像用撥輪電話談情的年代,雖然「Are you sleeping yet」該是不合grammar兼港式發音,也無減那份懶洋洋的性感氣質帶來的討好。 她贏了叱咤女新人金獎但網上不時見到人批評她唱功差勁如唸書,誠然她唱Live真的一般,所以即使創作歌手有加分,新作也不特別期待。但直到推出完整的EP《Why am I Here》,竟然全碟聽完一次又一次,感覺越來越喜歡。 今年出街的新歌,《一樣》除了MV明顯向王菲致敬,音樂也像回到《夢中人》《流非飛》《一人分飾兩角》的感覺,也就是王菲與The Cranberries的年代,而出奇地張蔓姿是有那年代王菲的神髓(難得是樣子和聲音也不像但是有那種神髓,94年出生的她不知是不是媽媽懷著她時多聽王菲或The Cranberries胎教了),一種「who cares」感覺的「今天昨天明天一樣」更令人聯想起經典的「曼聯領隊連環圖」! 左:張蔓姿《一樣》封面;右:王菲《一人分飾兩角》MV截圖 費格遜後不足十季已換七次領隊,但免不了「英超曼聯又輸一場」 《不言自明》的英文名是Frequency,關於碰到和你相同頻率的另一個。主題與其說是外賣仔與抄牌妹的故事,不如說是「世界荒誕得令我洩氣,想有誰能拯救我脫離」,全首歌四個chord loop到尾,很容易唱得琅琅上口。 這張專輯整體的魔力是,一首接一首聽,會令之前單獨聽來未算特別的作品全部提升一個層次。正式出道作《姿態》去到副歌令人聯想起《開到荼靡》,因為專輯其他地方有王菲的影子:《LOVELOST》隨著節拍和半唱半rap的呢喃令人沉沒在失戀和回憶的傷感中,去到「冇咗你我嘅生活一樣咁撚淡」驚醒了一下,看看歌詞原來唱的是「咁冷淡」。還有之前未曝光的《On the Right Track》,找來另一位女聲陳嘉(CHANKA)一起Chill,陳嘉的聲音在慵懶之外加添一分性感,把閨蜜聚會變成女女談情。 多看了張蔓姿總是覺得她看似某個人,但一直想不起,直到一天發現,她其實有點像日本真人騷《雙層公寓》的美女插畫家渡邊香織(foxco_kaori),同樣是短髮有點包包面的氣質女生。那我就明白了,張蔓姿是個很需要靠大量氣氛營造去做出好歌而不是賣唱功的創作歌手,不能期望她在live band前唱《寵物...

以禪修角度解讀林家謙《某種老朋友》和《靈魂出竅練習曲》

圖片
  《某種老朋友》:與負面情緒共存之道 雖然遲了點,但還想加入這「《某種老朋友》歌詞解讀徵文比賽」,因為坊間解讀很多,但似乎欠缺了一種角度,是考慮填詞的林夕是位佛教徒並且寫了不少與佛理有關的歌詞。細讀這份歌詞,我覺得可以用我對禪修和佛法的理解,以及作為禪修者讀到這份歌詞的感想,解讀這份歌詞的意思。 林夕筆下的「某種老朋友」是誰?不少人猜是楊千嬅,或者是某個因理念不合而分道揚鑣的舊朋友。我的看法是,所講的不是一個人,所指為何,第一句便有答案: 突然地疑惑龐大陰影活像鯨魚 只有等你要呼吸了才重遇 「陰影」,就是那個老朋友。這裡講的可以是一些心理陰影,一些不愉快的記憶,或者一些負面情緒,例如焦慮、抑鬱、悲傷、憤怒等等。用鯨魚作比喻是非常微妙,我們負面的心理現象(佛教用語是「心行」mental formations)很多時候是藏在我們的潛意識,只有在條件成熟時才顯現,就像鯨魚浮上水面一樣。按照一行禪師的說法,潛意識(或者說「藏識」)就像家中的地下室,放著的東西平時不怎麼理會;意識就像客廳,那是讓人看到的一面。在某些條件下,可能是一句話、一個影像或者一次回憶,誘發了潛藏的陰影跑上客廳,變成你感受到的負面情緒。以填詞的寫作手法來說,在一開始便點出主題也是比較正路的做法,所以我選擇用這方法解讀。 如此下去,之後的句子都可以圍繞這主題: 肯與不再肯也未出於自願 你的負面情緒何時浮面,當然不是你能控制的; 胡言後聽你亂語 為何只懂得看書 為何不邂逅奇遇 這裡我覺得是真的「胡言亂語」,意思是負面情緒來襲時腦中有很多令人煩擾的碎碎念。這裡我不認為跟林夕寫給林家謙的另一首歌《拼命無恙》有關連,相信只是用上類似的字眼,而《拼命無恙》說的是另一個故事。 突然又容納殘舊陰影暫住 尋常像天要下雨 想與不要想不牽涉贏與輸 這裡就說了應對「陰影」或負面情緒的方法—容納它暫住。我們既不被他淹沒,也不用努力排斥他,只是以正念覺察,擁抱負面情緒,安撫過後他會回到地下室。不用太大反應,他的出現像下雨一樣尋常。你想用意志控制自己,要把焦慮恐懼悲傷憤怒「清零」就是勝利?行不通,想辦法和他「共存」才是面對現實的做法。 我是我間中跟你一些記憶共處 也不再忌諱同住 「我是我」是指我並不等於我的陰影、我的情緒。當能夠和那些負面情緒共存,慢慢地這些陰影便不再成為威脅。...

當下音樂2022年第一季新歌總評

圖片
新一年,新環境,換一下風格寫季結文章。也不算是新歌總評了,聽到甚麼,值得寫的都寫一下。 Collar與台語金曲的淵源 2022年第一首令人期待的新歌,當然是1月13日推出、由《全民造星IV》參賽者造成的八人女團Collar的出道作《Call My Name》,作曲人之一是台灣創作歌手 紀佳松 ,印象還停留在當年那《 水潑落地難收回2009 》(取材自他母親蔡素惠曲詞的台語經典金曲《水潑落地難收回》,在YouTube重溫的時候內子還說「做乜突然聽D咁老土嘅歌」,我還沒有說它跟Collar有關),之後作為歌手似乎發展一般,退居幕後反而做了韓團作曲人,到去年為Anson Lo寫《Megahit》,今年再為Collar打造出道歌。說回Collar,首支單曲算是合格,只是一出新歌香港就疫情大爆發,宣傳攻勢難免受阻,只有繼續做好廣告從業員。季末Collar推出第二首歌《Never Never Land》,頓變local清新風味(作曲的是徐繼宗),只是副歌有幾個位,令我想起Twins。 由維基101頻道到南方二重唱 叱咤頒獎禮後在YouTube看了幾個盤點歷屆叱咤重要獎項得獎者的短片,短短三幾分鐘配上得獎者歌曲片段,算是做得頗有誠意。叱咤的歷史我也算清楚,所以沒有部份留言者如發現新大陸的驚訝(例如黃秋生和張家輝拿過新人獎)。反而到這頻道重溫台灣金曲獎 最佳樂團 得主,我才第一次聽南方二重唱的歌,聽一小段就知是自己喜歡的清新靚聲,之後才一口氣聽了她們在KK Box找到的所有作品。要介紹的話,我還是建議由《 相知相守 》聽起,其實1993年也不算太舊,原來她們和優客李林是同一時期的。 從鐵鏈女說到Dear Jane 徐州豐縣被拴鐵鏈20年生了八個小孩的「鐵鏈女」成為網絡熱話之際,在網上聽到以此為題的一首國語作品《 不要我了 》(取材自八孩媽受訪的一句「這個世界不要我了」),主唱者是一位名叫Nalumi的年輕女子,看她一直合作的單位例如大雄、江峰、薇羽等等大概就可得知其背景(順帶一提,大雄當年為香港反送中運動繪製的漫畫海報的確非常精采,原來他也是個作曲人)。重溫Nalumi唱過的幾首歌(例如《 真的相信 》和《 手足同途 》),再發現她間中有翻唱歌放上網,最驚訝的是其中一首竟然是Dear Jane的《 哀的美敦書 》! 一行禪師與音樂 來自越南、世間知名的高僧一行禪師在...

初到英倫的聽歌雜談

圖片
在希思路機場前往Airbnb的一程車,司機聽著的是 Smooth Radio ,播的多是八九十年代金曲,很適合坐車聽。後來坐朋友車,也是聽著這電台。它是FM電台,但當然可以上網用手機app聽。根據 YouGov 2021年第四季調查 ,Smooth Radio在受歡迎程度排英國第五,在中年或以上聽眾如Gen X(1965-1981出生)或Baby Boomers(1946-1964)當中更分別是排第一和第二位。 來到英國近三個月,聽得最多的還是BBC。為了盡量多接觸英國當地資訊和文化,住Airbnb的一個月經常早上聽BBC(用的是 BBC Sounds app),頻道轉來轉去,聽得最多的是BBC 2,主要播舊歌,90年代或之前的。查找 倫敦FM電台 途中發現,原來這些舊歌在英國叫adult contemporary,主要播新歌的BBC 1屬於Pop。 想知英國流行甚麼歌,聽英國的數榜節目吧。例如Scott Mills主持的 The Official Chart on Radio 1 。將近兩個小時的節目多數一邊開一邊食飯或做其他事情。聽到有兩個有趣現象,第一是聖誕期間這個榜會重上多首經典聖誕歌,例如 2021年12月31日那期 第二位是Wham!《Last Christmas》,第三位是Mariah Carey《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Band Aid《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也佔第十二位,連一直雄霸排行榜的Adele《Easy On Me》也在聖誕那兩星期暫退至20位以外。 第二是聽著2021年12月24那期,主持人說「第五位是一首關於Boris Johnson的歌,但是這裡就不方便播了」,這當然引起好奇寶寶的興趣,原來那歌叫作《 Boris Johnson is Still a Fucking Cunt 》(這就明白為甚麼不適合播了吧),也只上榜了那一星期。至於為甚麼電台不播又讓它上榜?原來這榜是計算唱片銷售、音樂和影音串流量排行,計算的是一家獨立機構 Official Charts Company ,只是結果由BBC公佈而已。 愛懷舊的我從聽BBC發掘到喜歡的新歌不多,反而最印象深刻的一個節目是Radio 2在新年期間有一特備節目Your Ultimate George M...

當下音樂,二一總結 —— 異鄉中的第一年

圖片
(重溫:當下音樂新歌總評2021 第一季 、 第二季 、 第三季 、 第四季 ) 2021年,不知還有幾多人覺得好過。但感謝一直在堅持的香港音樂人,做出了很多動聽而反映時代的作品。 年初,張敬軒《Brightest Darkness》是時常由頭至尾重溫的專輯,跨年歌 《見或不見》 從電訊商廣告聽到入腦,中西合璧的伴奏代表了香港引以為傲的文化,「見或不見,亦很掛念」成為了farewell時常給朋友的句子; 《俏郎君》 也是好聽到聽足一年的歌,演唱技巧情感運用固然上乘,歌詞反映近年因政見和價值分歧讓情人分開,配以同樣題材的陳年電影起題也是一絕,很沒想到的是它紅到成為KK Box年度播放第六名兼叱咤「我最喜愛的歌曲」五強,差不多是唯一可以打破MIRROR眾星在榜單上的壟斷。 MIRROR今年在季選合共三首入圍(《DWBF》《砂之器》《神奇之路》),結果無一入20大,反而ViuTV為五週年台慶搞出來的偽女團YOLO 《選擇困難》 搭上了尾班車,這不像是樂評人該選的東西,但我喜歡這編曲,更神奇的是歌詞總是陰差陽錯如印度神童般命中時局。YOLO一詞在上半年讓人記起在股市興風作浪炒爆Gamestop的Wallstreetbet散戶群體 (YOLO是他們想用hashtag),那句「take a leap of faith and place your bet」也跟炒股很脗合;年底聽到「清一色的現在,經得起風浪但沒法去變改」,想起「完善版」立法會選舉的可笑,同時無奈。到了年底,《全民造星IV》要選真女團了,我和內子由香港追看到倫敦到12月25日中午見證總決賽(可惜沒有萬眾期待的恭賀說話),而聽足全季的主題曲《前傳》這版本也是由女生編曲,這名為XTIE的唱作人編了一個很有自己一向風格的《前傳》,卻在年初因為周耀輝「一個人一首歌」跟吳林峰合唱了截然不同風格的 《大樂》 ,能甜美溫柔地唱港式cantopop又能寫出電力澎湃的西洋風R&B,就像是集CK和Ash於一身(如果你有追看《全民造星IV》的話。順帶一提,XTIE和Ash還有個共通點,就是都是已婚人士!),值得在20大佔一席位品題一下。 周耀輝另一個project是與王嘉儀合作的《留念》,六首歌長期霸佔我第二季的playlist,四首入了本blog季選,結果也成為繼馮允謙和鄧小巧之後另一位「超級巨聲」出身的歌手入選年度20大。周...